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

应用文-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紧张等生态问题影响范围广,并且遍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和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的、、科技甚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气候变化、水环境危机、贸易与环境等方面折射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家之间、各国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与冲突。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由一般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成为各利益集团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实力的较量的焦点。

\xa0\xa0\xa0\xa0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和严重化这一趋势,而作出的环境外交政策将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1996年4月9日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斯但福大学了题为《美国外交与2l世纪全球环境的挑战》的。

全面阐述环境与美国全球政策的关系,认为:“美国全球政策目标同美国如何处理地球的自然资源问题方面开始紧密地在一起,”[1]\xa01997年,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度环境外交,报告中宣称环境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外交中的一个长期性、重要性的。

环境问题开始与美国的对外政策紧密相连。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问题对美国的影响以及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现是美国制定环境外交政策时代背景\xa0\xa0\xa0\xa0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构成的种种现实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从60年代末开始,以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为标志,尤其是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开始从生态环境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权利斗争。

1979年,勃兰特委员会曾指出:“过去人们常常是从军事冲突,甚至是从毁灭角度来理解战争,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灾难、大规模饥谨等造成的混乱也可能同样危险。

”[2]\xa01992年,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聚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全球性首脑会议。

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文件,生态环境问题自此成为新的国际政治问题而进入越来越多政治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

克林顿总统1997年10月在发达国家地会上曾表示,“把一个美好的家园交给下一代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中,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国际政治问题变的尤为错综复杂起来。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凸现已经成为美国制定环境外交政策重要背景。

\xa0\xa0\xa0\xa0(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化\xa0\xa0\xa0\xa0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对政治的影响。

但传统的政治地理学只研究人、国家或领土等\xa0\xa0\xa0\xa0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到了近代,国家和领土的概念已上升为环境系统。

系统是没有国界的,诸如森林毁灭、温室效应、淡水短缺、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海洋污染等等环境危机的爆发,使各国领导人开始认识到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并开始对国家的政治行为包括对外关系行为加以调整,国际和其它政治团体也正在使用其权力对生态系统进行控制。

如尽管温室气体排放属于一国内部事务,但到1999年为止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只要承认生态学是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承认政治是研究如何运用权力和权威对进行挖掘的科学,就不难到政治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没有哪种政治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作用的过程。

”[3]\xa0。

\xa0\xa0\xa0\xa0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可以用“猎鹿原则”加以解释。

也即尽管大多数国家实行环保政策,但是只要有一个国家肆意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也将会直接威胁到别国和整个世界的生态环境系统,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它需要通过国际立法、国际合作、国际协调逐步加以解决。

这就牵涉到各国主权让渡和边界模糊化等问题。

因此,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观念正受到挑战。

另一方面,国家的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在各国的安全观念中日趋重要,“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领域中的非军事性因素已经对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

”[4]\xa0因此,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和安全观形成了挑战,\xa0\xa0\xa0\xa0(二)生态环境政治问题推动全球相互依存发展\xa0\xa0\xa0\xa0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使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由于全球生态问题如酸雨、CO2的排放、臭氧层的出现等均已超出了一国主权范围,因此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国家间的相互依存问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状态中,各国都将为本国或其他国家的环境活动付出代价或取得收益。

人类进步基金会主席卡兰默指出:“我们的遗弃物、我们造成的污染两者加起来足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这一相互依存将我们统一在一起,生态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关。

”[5]\xa0因此在以后的国际社会的讨论和斗争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国际政治问题变的尤为错综复杂起来。

\xa0\xa0\xa0\xa0(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国际权利分配结构\xa0\xa0\xa0\xa0由于“国际政治象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利和利益的斗争”[6]\xa0。

因此生态问题已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国际权利分配结构上,如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影响着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盟与对抗。

典型事例之一是1998年全球代表4200多人在阿根廷阿姆斯特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会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发达国家认为,气候的人为改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森林的乱砍乱伐和对被的各种破坏,必须采取措施制止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工业高能效结构,以及通过殖民地体系和不平等的世界贸易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性开发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强调发达国家应承担责任,增加援助,改造旧的国际秩序,放弃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支配型模式,建立机会均等、权利平等、规则公平的国际社会民主机制。

由上可以看出,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各国政府都从自身实力出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权利争夺中,或联盟、或对抗以期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

\xa0\xa0\xa0\xa0(四)生态环境问题与南北问题紧密相连\xa0\xa0\xa0\xa0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经常要与南北问题,特别是与南方的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

如在环境保护的责任、资金和技术的共享、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南北国家存在着严重分歧。

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而忽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同时回避自己在造成今日环境污染问题上的责任,不愿意在资金和技术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而发展中国家强调自身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逐步发展经济,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强调发达国家是当前工业生产的主要进行者,其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的责任,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环保资金与技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保护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随着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与南北问题、发展问题的关系日趋紧密,这使得生态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议事日程中地位日趋凸现出来。

\xa0\xa0\xa0\xa0(五)生态环境政治问题已成为国家合作或对抗的原因之一\xa0\xa0\xa0\xa0生态环境政治问会改变国家间的力量平衡,产生新的利益争夺点,在某个区域形成新的不稳定,并引发各种冲突或战争。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不冻航线的紧张并引起对南极资源的争夺;水资源的紧张和污染也会导致相关国家的矛盾与冲突,在中东地区这种争夺尤为明显。

\xa0另一方面,全球生态问题也造成了各国利益的互补与联系,促进了国际合作。

目前国际社会和有关国际组织围绕治理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在国际合作方面\xa0取得了积极进展\xa0。

1983年联合国为审查世界环境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行动建议而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召开,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并提出“各国在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是相互依赖的,应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采取适当方法解决一切环境争端,[7]”\xa0与此同时联合国有关环境的国际立法也在稳步进行。

一大批国际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也涌现出来,他们都能积极促进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环境事务的国际合作。

\xa0但是由于不少发达国家以种种借口推卸其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国际环境合作充满曲折和斗争。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二\xa0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动因\xa0\xa0\xa0\xa0(一)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始终是为其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政策服务的,美国现实主义学派大师汉斯.摩根索指出“国家利益是判断国家行为体唯一永恒的标准”。

[8]\xa0国家利益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

”[9]\xa0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公众对较高生活水准要求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呈现严重矛盾。

这种矛盾和冲突严重已经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大量的环保报道显示。

如今在美国国内,美国公民的人身、经济和社会安全正在受到臭氧层破坏、物种消失、过度开发、各类辐射及化学品污染、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威胁。

设在华盛顿州里奇兰的汉福德武器工厂,将2000亿加仑的危险废物倾入坑里和湖里,至少使附近1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被污染,该工厂样品中渗漏出来的钚就足够制造50多枚长畸型原子弹。

能源部承包商NLO公司于1951年以来已向空气中排放了39。

3万磅铀的副产物及其它有毒物质,1966年一次在20分钟内即释放3884磅含铀气体。

马萨诸塞州德角附近的奥蒂斯空军基地的有毒废物已污染了该地区的全部水域,使1982年以来该地区一些城镇的肺癌、白血病、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及黑毒瘤大增,综合癌症率已高出全州水平的30%。

[10]\xa0美国制定环境外交政? 咂渲饕\ue036饔迷谟谖\ue0d6け竟\ue304墓\ue30b依\ue37f妗R虼耍\ue0de拦\ue316肮\ue31d袂淇死锼雇懈ト衔\ue002\ue0de拦\ue321\ue00f淹平\ue256拦\ue317\ue084蚶\ue37f娴哪芰ν\ue0cf\ue78c淼厍蜃匀蛔试唇裘芰\ue02e翟谝黄稹\ue5a111]\xa0\xa0\xa0\xa0\xa0(二)美国也正在利用其环境外交政策来推动全球政策的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