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近两年慕课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其井喷式发展势
头吸引了国际著名高校纷纷加入,中国的高校也积极参与其中。本文
介绍了慕课的概念,分析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分析其优势和
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慕课 高等教育
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不久后,
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上线4个月后学
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
坦福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
教学计划。到2012年秋,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我国
的知名大学也纷纷加入慕课平台。2013年5月,edX宣布新增15所
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
赫然在列。7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
Coursera,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
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
一、“慕课”概述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缩写(也译为慕课),
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第
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
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
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
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这一课程不同于传
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
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
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曾说过“视频公
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
教育国际化”。名校视频公开课只提供课程资源,而慕课实现了教学
课程的全程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
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
书的全过程。
二、“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以“慕课”建设与发展为契机,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
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就“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建设加
强合作,探索基于“慕课”共享的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这说
明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积极参与,力避失语旁
落。
(一)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公平的有
效途径。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在软件上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而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其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方式,打破时空限
制,不设置学习门槛,可以将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
传播。免费的(如果拿学分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慕课”向“大众
打开了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MOOCs的推广,对于人口众多的中
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更具效益。
(2)在线开放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对教与学
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行深刻反思。如果课下都能够学会的知识,课上老
师如何做呢?所以,慕课将不断的促使教师去思考教学的内容、方法、
方式等。慕课将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助推剂,必将加快以教师为
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让
学校教育更多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
(3)使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一方面,慕课能满
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储
备情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安排确定学
习进度等。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跳过自己掌握的内容,重
复播放难懂或还没有掌握的部分。另一方面,慕课基于大数据的分
析,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
习效率,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二)“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慕课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大大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以及学生创新力创造力不足等问题的手
段与途径。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慕课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性。在传统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四
年中的所有课程、课程体系及时间安排是经过严密论证的,课程与课
程间的传承、衔接关系非常清晰,每门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也
非常清楚。目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提供大杂烩课程,学生则根据自
己的喜好来选修课程。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循序渐进。
(2)慕课中的课程报名的人很多,但能够完成课程的人数却很
少。“大规模”和“在线”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引人注目,然而很
多只想体验一下的报名注册也膨胀了前者。英国开放大学博士生凯蒂
的研究结果显示,29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完成率只有6.8%。其中,
完成率最高的课程是“函数编程原则”,5万名注册学生中大约19.2%
完成了学业。与此大相径庭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自从1300年的世界
历史”课程,注册的8.3万名学生中只有0.8%走到最后。
此外,学生的诚信问题、课程质量保证问题、评估机制和标准问
题、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问题等都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在关注慕课的同时,我国在在线教育方面也
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如网易公开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中国大学
视频公开课程。与此同时,许多地区也在大力建设本地的课程共享
平台。这些资源无疑为我国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应该注意到,和国外有着丰富经验的“慕课”平台相比,我们的在
线教育平台还很不完善。为此,发展“慕课”要系统规划,而不能
简单的“凑热闹”。
(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目前慕课的发
展中存在知识结构不系统,相关课程不完备的状况制约了学习者的
系统学习,同时,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生活的历练、面对面的交
流和讨论对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作用等都是不可抹杀的。所以,
简单的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实行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
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这将有
助于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学生从课堂的接受者真正变成自主学习者。目前,清华大学、复旦
大学都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的混合式
教学模式改革。
(二)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改革。这些涉
及到国家人才评价体系和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
改革,引领着学校的改革方向,应该慎之又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教育部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全面
开放网上课程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
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要求的在线教育
管理制度。
(三)加强资源建设,不断增强我国课程资源的影响力。根据网
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
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
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所以资源建设绝不是直接放到网上那
么简单,要重质量、讲实效,除了资源建设,在线学习的管理、答疑、
与学习者的沟通交流等各环节都应重视起来,提高我国课程资源的国
际占有率。
总之,随着国外一流在线教育平台大规模进入中国,以及国内相
关资源共享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大学的围墙正在逐步打破。
这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带来
深刻变化。我国各高校应积极应对,在资源建设、网络互动、教学模
式改革以及学分转化等各环节加强研究,采取措施,推动“慕课”在
我国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2)邓宏钟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19.
(3)郭英剑.“慕课”的六大发展趋势,求是理论网,2014年2
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