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公民民主意识

加强公民民主意识

“加强公民民主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教育活动记录
近年以来,我们学校重点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小学生法制
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扩大
普法工作的宣传效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启蒙为先
要让学生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法律观念须先立。为此,我们结合当前小学生的
年龄、心理及生活特点,先后举办了"让法与我们同行"、"让法扎根在我们心里"等法律启蒙
教育讲座,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身边的典型案例,启发引导孩子们了解法是什么、法与我
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关系等基本问题,从而帮助其建立法的公正观、善良观、秩序观等
基本观念,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升华,为下一步学习、运用具体
的法律打下一个良好思想基础。
二、突出重点
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抓手,我们在开展这项工
作中注意抓好四个重点:一是以特殊家庭子女为重点教育对象。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对特殊
学生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了特殊学生的档案。将部分行为习惯特殊家庭子女和其他有不良
行为习惯的问题学生组成"阳光小队",成立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
彩的法制、品德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这些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转变不健康
思想倾向和不良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家访等渠道,向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法制宣传,为这些
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二是以六年级和八年级为重点教育年段。针对六年级新生行为
习惯差、容易成为校外被侵害对象等特点,我们重点抓行为习惯和安全常识教育,开设了《守
护生命,人人有知》等专题法制讲座,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懂得如何保
护自己。针对六七八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而辨别是非能力弱的特点,我们着重通过思想教育
来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四是以双休日、节假日为重点宣传教育期。在这期间,我
们重点抓好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掌握好防火、防电、防暑、防盗、防灾等安全常识,
同时与社区、德育基地联合举办消防演习、法制夏令营等与法律有关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
假期中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形式多样
要让法律的精神真正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应力戒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刻板化和被
动性。为此,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摸索,力求将“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开学初,我校组织学生重温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20字规范》《中学生守
则》等多项规范制度。再如,在开展交通法规教育宣传中,我们除采用出宣传板报外,还邀
请交警中队的民警来校讲座,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
宣传画展览。组织学生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征文活动和主题班队活动观摩。开展法
律知识竞赛,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举
办以防止家庭暴力为主题的模拟审判、参加“科学消费”演讲比赛、参观“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展览、不定期带法律宣传材料回家等多项活动,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法律知识,而且
激发了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养成教育”浅谈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是以各种活动 为载体,
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它是一个人能否成
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 素质。 随着“计划生育”国
策的贯彻执行,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生的养 成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
裕, “诋犊之情”造成这些孩子身在福 中不知福,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
为保证孩子学习,不让孩子 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
习惯。不少学生还 以为享受父母的关心照顾应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道受爱,不懂得关
心体贴父 母,跟长辈说话不讲礼貌,更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养成教育的新 问
题, 沿用过去的老思想、 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 实际矛盾
冲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
行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和中学思想品 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孝敬父母,尊敬 长
辈”和“正确处理与长辈间的关系” 。我校工作中设计了五个步骤: “我知我家”——“我
爱我家”——“我谢我家” ——“我夸我家”--"我爱我校” 。 (一) “我知我家” “家”
是什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亲 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
己的见解。如“家”是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家”是一个 温暖的避风港; “家”是一片
蓝天; “家”是一把伞„„然后让学生说出其道理。 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让
学生知道,人人有家,家各不同,并通过教 材简要介绍了家庭结构的演化,简要介绍常见
的几种家庭类型。还让学生知道,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
正视现实、爱自己的父母 的教育,打消他们在同学中对父母攀比的心理,甚至嫌弃自己的
父母的念头。还 要求学生辩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
消极因 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 卑。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并教育他们要
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我爱我家”。学生对自己童年的事
是非常感兴趣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布置了一条家 庭作业——“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情”。设计这一母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 通过美好回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
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与父母亲 密无间的亲情; 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这种
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到 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良知发展的重
要环节。在感受的 同时,我开展了“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学生和父母说说心里话”等
活动。这 是一次亲情互动的有益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以诗 歌、
散文等形式来写,强调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说假话来应 付,引导学生
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还发挥了家长的作用。学生在这次 活动中大显身手,写出
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文章,如:《不再让妈妈操心》《不给 妈妈添负担》《我永远不会有另
一个母亲》《我为妈妈洗脚》„„ (三)“我谢我家”。在“我谢我家”这一步骤中,我
由歌曲《一封家书》引出同学们讲妈妈关心 自己的故事, 提出问题——父母无微不至地关
心我们的成长,我们应该怎样报答 他们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到自
己要在身体上关心父母; 在精神上安慰父母, 并能正确处理好与长辈之间的关系。由此真
正体验出父母对 子女的一片苦心, 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在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爱
心的同时, 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苦心的同时,我把与孝敬父母
的 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人各有志,上大学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选择,学生 以上大
学这种方式报答父母不是唯一,回报父母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尊敬长辈、 关心长辈、爱护
长辈,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与长辈争执,继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
良传统。其次,我明白地告诉学生:孝亲敬长是我们的 天职,并介绍了古今两个孝敬父母
的例子,意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其孝心和 孝行。还提醒学生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
动之中:制订孝亲敬长的小计划,从 小事做起。 要求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
一。这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 识,更有利于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四)“我夸我家” 。
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是幸福的,美满的。他们有无数的歌要 赞美家,于是,
我组织了主题班会《谁不说俺的家庭好》,并邀请了家长一起参 加这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
会上学生千言万语汇成了最质朴的一句话,那就是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呀, 父母的
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 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
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 儿歌声中入睡, 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
成长; 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
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 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
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 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
才能谈到爱他人, 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学生知道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做人的本分,是
天经地义的。好学生是夸出 来的。 学生做得很好了, 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效果了, 我们就
适时地表扬、 激励他们。 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并更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且自尊心得到保
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