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倾诉、交流
可以和家人、医生、护士多交流,倾吐心中忧 虑,积极寻求帮助。
患上糖尿病不是您的错,目前糖尿病的 发病率非常高,所以请不要抱怨自己和 他人。
正确的判断
千万不要自己对病情下结论!
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 病,不能根治,但能很好 控制。
据说糖尿病是不治之症, 这可怎么办?
自我管理
• 游览公园、风景区,空气新鲜,风景秀丽。轻松 的生活环境让心情也变得舒畅
• 与他人交往可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的压力
与他人的交往让我感到不孤独, 病友间的交流使我更了解自己 的病情,减轻了痛苦。
全家抗糖齐上阵
病友该做到
• 相信家人,与他们探讨病情 • 不要把家人当做“撒气筒”
家属该做到
• 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 坚持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敞开心扉 ➢ 多倾听而不评论病情
• 提供治疗上的帮助
糖友患者的心理有哪些呢
• 焦虑、恐惧:紧张、失眠 • 悲观、绝望:破罐破摔 • 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
59岁的老王被诊断为糖尿病后…
否定/怀疑
气愤/悔恨
恐惧/焦虑
我怎么可能得糖尿病? 为什么偏偏是我? 据说糖尿病是不治
是不是化验错了?
之症,这可怎么办?
积极面对病情(现实)
越早接受糖尿病,越有利于尽早治疗。不 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重复诊断、反复纠 结情绪上。
获益早用胰岛素
正确的做法:科学看待胰岛素 •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物质 • 胰岛素可直接有效降低血糖 • 使用胰岛素取决于您的病情需要
开朗乐观过生活
正确的做法:
• 即使出现并发症,也不要放弃治疗。 如糖尿病肾病早期,经严格血糖控制, 可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减少,甚至可恢复 正常
• 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每天的血糖达标, 一定可以控制病情
过分紧张
今天多吃了一口, 血糖会不会升得很 高?不会引起并发 症吧?
正确的做法: 保持平静、理智的心态,客观看待病情,坚持科学、
正规治疗,才能真正控制糖尿病
心态平和很重要
一辈子都要吃药、打 针,这样的生活还有 什么意义?
正确的做法:
我打胰岛素都10多年了, 血糖一直控制很好,我觉 得打针就像吃饭、睡觉一 样正常。现在又用上第3代 胰岛素,更方便、安全。
自我管理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达标是关键
饮食是基础
心理健康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及时预防 并发症
口诀:对抗糖魔-7法宝
• 积极应对战病魔 • 心态平和很重要 • 药物注射不可怕 • 获益早用胰岛素 • 开朗乐观过生活 • 控制情绪是良方 • 全家抗糖齐上阵
积极应对战病魔
盲目乐观
据说××药可以根治 糖尿病,以后大吃大 喝也不怕了。
药物注射不可怕
• 选对注射装置和针头,正确执行操作步骤
正确的做法:
胰岛素注射笔(如诺和笔®4)能帮您 • 更准确:所调剂量不会超过笔芯中剩余剂量 • 更清楚:剂量显示窗更大 • 更简便:剂量选择还可双向调节 • 更有信心:“咔嗒”提示音提醒您注射完毕
• 超细的诺和针®(30G/32G)使注射几乎无痛,且不易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引言
• 中医说: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思、 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
• 西医:情绪变化,可引起植物系统紊乱, 胰高血糖素升高,引发高血压、糖尿病。
• WTO专家说:从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 灾难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深刻而持 久的灾难。
主要内容
• 糖友患者常见的心理及应对 • 对抗糖魔--7法宝
• 放任不管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迅 速,甚至危及生命
控制情绪是良方
不良情绪
盲目乐观/过分紧张 抑郁/自责 恐惧注射 担心低血糖和体对
理智对待,科学治疗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打针吃药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监测血糖,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运动;换用 有体重优势的第3代胰岛素 坚持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
➢ 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醒按时服药 ➢ 熟练掌握饮食治疗 ➢ 督促并协助患者适当运动
• 协助做好病情监测
➢ 协助完成血糖、血压的监测记录 ➢ 督促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送医
谢谢!
我的血糖一直控制达标, 正确的心态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学会平时自我心理疏导
• 将饮食、运动、监测融入日常生活 • 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窍门:深呼吸,体育锻炼,音乐疗法,
转移注意力等 • 参加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如医院患教大课堂,诺和
关怀会员俱乐部
与他人交往
• 独处的时间过多会导致您过度关注生活中的难题,感到 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