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表1. 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胃排空延缓 胃排空过快
恶心 焦虑
呕吐 虚弱*
胃胀 头昏
早饱感 心动过速*
上腹疼痛 出汗*
烧心 面色潮红*
食欲缺乏 意识模糊
体重减轻 厌食
* 症状在进食后快速发生(两小时内)
3.1.
胃动力不足的原因
胃轻瘫或胃排空延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下所述:
• 器质性:最主要的是胃幽门梗阻,主要是由于:幽门部的消化性溃
疡、恶性肿瘤或幽门肥大性狭窄。
• 功能性:内分泌因素如糖尿病导致酮症酸中毒(一种可导致胃滞留的
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延缓(由胃弛缓导致。长期
糖尿病的一个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失衡(低血钾,高
血钙)
• 胃手术后:如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治疗,即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局部胃切
除术,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
• 酸性消化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慢性胃炎及非溃
11/16
疡性消化不良(NUD)
• 精神性因素:如厌食症
• 药物性因素:一些药物可以延缓胃排空,例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
能药,抗抑郁药,左旋多巴,肾上腺素能药如沙丁胺醇,洛哌丁胺,
乙醇等。
• 原发性胃轻瘫:胃轻瘫的典型症状,时常与发生于健康人群的感冒样
疾病或病毒性胃肠炎相关
3.2.
胃动力不足引起的常见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
3.2.1. 胃炎
幽门括约肌完整性的破坏或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联合动力缺失,都可能会
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肠道酶、胰酶及胆汁)反流到胃(十二指肠-胃反
流)。反流到胃的胆盐会破坏胃粘膜并引起胃炎(萎缩性胃炎)。促动力药物
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及防止胃和十二指肠内容
物反流,由此可以缓解胃炎症状。
3.2.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或不消化)通常用于描述与食物摄入相关的各种症状。消化不良
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通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及
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可由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肝或胰腺
功能障碍等)或其他脏器疾病引起,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病等。尽管如
此,消化不良患者通常没有系统性疾病或任何通过x线或内镜检查发现的胃肠
道器质性病变。这些患者的消化不良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
良。但有人提出部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会有显微镜下的粘膜损坏导致胃
酸反流至粘膜而引起疼痛,这些患者可能会有胃酸分泌过多。胃窦动力或胃排
空障碍会加重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用抑酸药物和或促动力药物治疗,提高胃
排空率。
12/16
3.2.3.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与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层的炎
症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通常有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足。反流物内的胃
酸和胃蛋白酶是引起粘膜损伤的重要原因。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
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的不适烧灼感,可能伴有胃内容物进入嘴部或呼吸道,
尤其是在夜间或弯腰时;并由此引起喘鸣、呼吸困难及咳嗽。也可出现吞咽困
难(食物、尤其是固体食物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病可用钡餐X线检查、食
管内PH值测量或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来诊断。食管粘膜的改变可通过影像学、
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确定。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包括食管溃疡形成、狭窄
(食管梗阻/狭窄)等。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慢性反复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包括夜间反流的控制、饮食调整、降低体重、戒烟等,还包括药物及外科
手术治疗。
3.2.4. 糖尿病性胃轻瘫
胃排空障碍是糖尿病中很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包括慢性神经病变和急性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被证实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
因包括高血糖、胃肠激素紊乱、高龄及胰岛素过多等。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通
常不明确及多样,包括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的早饱、上腹胀感觉。严重的病人
会有恶心及食欲减退,这些会导致体重减轻及营养不良,容易与神经性厌食症
混淆。 糖尿病可能由于因胰岛素的作用而引起的复发高血糖而变得难以控制。
事实上,所有有症状的胃轻瘫患者都有自主神经病变,即体位性低血压、异常
出汗及膀胱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损害一旦出现就难以逆转,不管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还是醛糖还原
酶抑制剂。尽管如此,因为高血糖可以加重动力不足,所以糖尿病治疗可以部
分性的恢复胃动力。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症状,促动力药物可以提高胃肠动
力,对很多综合征都有很好的效果,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胃轻瘫的诊断基于以下要素:
13/16
• 临床病史,包括与进食相关的症状及其他伴随情况,药物的使用,以
往胃部手术等
• 体检
• 实验室检查,如电解质水平,血糖等
• 上消化道的影像学和内镜检查
•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同位元素的应用)
• 上消化道CT
3.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强调三个方面:
• 原发疾病的治疗
• 饮食调节
• 药物治疗
3.3.1. 原发疾病的治疗
许多引起胃肠动力障碍的情况都可以得到纠正,如由消化性溃疡性疾病或胃
部炎症引起的胃排空延缓能够经适当的治疗后改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得到改
善后能够增加胃部动力并缓解症状;因药物引起胃轻瘫的患者在停药后其症状
可以得到改善。部分患者,如幽门狭窄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症
状。
3.3.2. 饮食调节
胃肠动力障碍患者会存在进食量减少。推荐经常给予液体或软性低渣食物及
低脂肪食物的饮食计划,这是由于:
• 体积小的食物引起的胃部膨胀及餐后不适更轻微
• 胃部的液体排空速度快于固体
• 低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胃部残留和胃肠结石形成的风险
• 表面覆盖脂肪的饮食能够降低胃动力不足的症状
14/16
3.3.3. 药物治疗
胃动力不足的初始症状可能是间断性或连续性的,取决于原发疾病及其严重
程度。有症状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另外,无症状患者特别是已被证实
胃排空延缓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对更好的血糖控制及营养改善也是有益
的。当患者有症状时,给予短期的脉冲疗法,疗程2-4周,或根据原发疾病及
症状的严重程度如糖尿病给予长期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胃动力不足患者给予促动力药物治疗,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
立酮、西沙必利及莫沙必利。
促动力药物的给药时间,应使药物水平的峰值与进食时间一致。因此通常在
餐前30分钟使用。
4. 促动力药物
促动力药物能够加强胃肠道动力及促进胃肠道物质的转运。这些药物在药
理和化学结构上都是不同的。目前在消化疾病治疗领域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品种
繁多,它们在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却不尽相同。表2和表3列出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促胃肠动力药物及作用机制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