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响

2013年第4期江苏调味副食品总第135期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响

赵广河,马振娇,陈振林

(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微波干燥三种方式对甘薯进行干燥,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

响。干燥至相同的水分含量所需时间:热风干燥>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微波干燥;持水力: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

燥>微波干燥;吸脂性: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色泽、收缩度均为: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优于微波干燥

优于热风干燥。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产品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较低,可用于甘薯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甘薯干;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55.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481(2013)04—0017—03

甘薯又名红薯、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为旋

花科甘薯属蔓生性草本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甘薯生产国,甘薯产量占世界生产量的88%_l

J。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B。、B:,胡萝卜素以及

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

含量高达7.8%旧1。通常采取干燥的方式加工、储

藏甘薯。甘薯富含淀粉和还原糖,是一种极难干燥

的物料∞j。合理的干燥方法和有利的干燥条件是

甘薯干生产的关键。本实验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

燥及热风联合微波干燥三种工艺制备甘薯干,并对

三种工艺生产的甘薯干的品质进行分析、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市售新鲜甘薯,选择大小相近且表皮无损伤的。

1.2仪器与设备

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

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F—OB型电热恒温干燥箱

(上海跃进有限公司),MG823LA3一NR型微波炉(美

的有限公司),MP6001型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

有限公司),80.2B型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有

限公司),FWl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泰斯特有

限公司)。

1.3方法

1.3.1甘薯预处理将甘薯清洗去皮,切片(5±0.5)mm,放人料

水比为1:3的沸水中漂烫熟化,3min后捞出沥水。

烫漂可破坏或钝化甘薯中的酶系统,防止酶促褐变

和维生素的氧化,并能加快干燥速度Mj。过度烫漂

将导致甘薯色泽、风味的劣变及营养成分的损失。

因此,烫漂时间、温度应该适宜。

1.3.2初始水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105℃烘箱法测定水分含量,计算公式为:

X

/%:盟X

100(1)=—L—二

()

m2

式中:x为样品中水分的质量分数,m,为样品的

质量,mj为样品干燥至恒重的质量。

1.3.3转换水分和干燥终点的判断

干燥试验中将甘薯片从干燥箱内取出,快速检

测其质量变化,当测得的甘薯片质量等于公式(2)

的计算值时,即到达相应的实验位点。

mo(1一Xo)%2

—百

(2)

式中:蜀为甘薯片初始含水量,m。为甘薯片初

始质量,m。为甘薯片含水率为邑时的质量,蜀为

不同干燥条件下设定的甘薯片含水量。

1.3.4热风干燥

称取样品50g均匀平铺在托盘上,放人鼓风干

燥箱,控制温度在75℃,干燥过程中每30min记录

一次物料质量并换算成含水率,直至含水率达到

收稿日期:2013—03—04

作者简介:赵广河(1977一)

,男,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讲师,硕士。8%。干样密封保存。试验重复三次,取算术平

均值。

1.3.5微波干燥

称取样品50g均匀平铺在微波炉托盘中央,控

制功率在250w。干燥过程中每5min记录一次物

料质量并换算成含水率,直至含水率达到8%。干

样密封保存。试验重复三次,取算术平均值。

1.3.6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

称取样品50g均匀平铺在托盘上,放入鼓风干

燥箱中,控制温度在75℃,每30min记录一次物料

质量并换算成含水率,直至含水率达到20%。之后

置于微波炉托盘中央继续加热20s。干燥过程中每

5min记录一次物料质量并换算成含水率,直至含

水率达到8%。干样密封保存。试验重复三次,取

算术平均值。1.3.7持水力测定

磨碎机磨碎干样,40目筛网过筛,取磨好的样

品(0.5±0.002)g放置于装水10ml的试管中静置

24

h"1,4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弃去上层

水,称重。持水力表示为水质量(g)/干样质量(g)。

1.3.8吸脂性测定

磨碎机磨碎干样,40目筛网过筛,取磨好的样

品(0.5±0.002)g放置于装有10ml葵花籽油的试

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24

h,4000r/min条件下离心

20rain,弃去上层物质,称重∞j。吸脂性表示为油质

量(g)/干样质量(g)。

1.3.9感官品质评价

干燥甘薯片可通过感官品质评价,包括色泽、

皱缩、口感三项指标。其中色泽占40%,外形和口

感各占30%,评价标准见表1。

表1甘薯干感官品质评分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方式干制时间的比较

微波干燥同等质量的干薯片所需时间最短(见

表2)。主要是因为微波干燥加热的热源在内部,

“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与“内高外低”的湿度梯度

相一致,故能促使甘薯内部水分迅速扩散到表面而

蒸发,从而使干燥时间大大缩短。热风干燥热源在

外部,物体温度“外高内低”,由于甘薯为不良导体,

传热很慢,使温度梯度与湿度梯度方向不一致,因

此所需干燥时间较长。

表2不同方法干制甘薯片的时间

干燥方式干制时间/min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480

50

375

2.2不同方式对甘薯干的持水力和吸脂性的比较

如表3所示,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影响不同,

其中持水力表现为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

燥>微波干燥,吸脂性表现为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

>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其原因可能是:在热风干

燥初期,物料温度不高,内部水分缓慢逸出,能够较

一18一好地保持物料原有的内部结构;在热风干燥中期,

湿物料的温度梯度与水分梯度是相反的,不利于物

料内部水分的迁移;在干燥后期甘薯外焦里湿。长

时间的加热破坏了物料组织结构,不利于外界水

分、油脂的浸入。在微波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温度

梯度与水分梯度是一致的,利于物料内部水分的迁

移,从而提高了水分的扩散速率,加快了干燥过程。

水分过快逸出,对物料组织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影响了外界水分、油脂的浸入。热风一微波联合干

燥避免了热风干燥后期较长时间的干燥和微波干

燥时水分的快速逸出,干燥过程对物料组织结构的

破坏较小,有利于外界水分、油脂的浸人。

表3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的持水力和吸脂性的比较

2.3不同干燥条件下甘薯感官品质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甘薯干色泽得分表现为热

风一微波联合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皱缩得

分表现为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微波干燥>热风

干燥;口感得分表现为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

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发现:甘薯经热风

干燥处理,水分在20%以上时色泽淡黄、没有褐斑,

继续热风干燥后色泽快速变成黄棕色、有少量褐

斑。由于热风干燥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是由外而内

的,所以物料边缘温度过高,导致硬化、卷曲,皱缩

度大。微波干燥中微波可以穿透食品,并对食品进

行整体加热,产品的湿区域比干区域更易吸收微

波,物料中心温度比周边更高,加快了传质速度,从

而减少了干燥干薯片的收缩。由于微波本身具有

抑制甘薯中酶活的作用№,7I,减少了甘薯褐变的发

生概率。但是全程采用微波干燥,过程不易控制,

很容易将物料烤焦,导致口感不好。已有的研究表

明,在降速阶段或者低含水量时宜采用微波干燥,在

水分含量低于20%的产品中最有效旧J。热风一微波

联合干燥可以集合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的优点。

表4不同干燥条件下甘薯感官品质的比较

3结论

在干燥速率方面,微波干燥>热风一微波联合

干燥>热风干燥。在耗能方面,热风干燥>热风一

微波联合干燥>微波干燥。在持水力及吸脂性方面,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在感官品质方面,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优于微波干

燥和热风干燥。综合比较,热风一微波联合干燥产

品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也较低,可用于甘薯干燥加

工的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ScottGJ,MaldonadoL.SweetPotatofortheNewMillenni—

umTrendsinProductionandUtilizationin

Developing

Countries[R].CIP

ProgramReport,1999:329—335.

[2]邵虹.论红薯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J].食品工业科

技,2002,23(5):74—75.

[3]沈晓萍,王蒙蒙,卢晓黎.熟化甘薯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

模型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23(3):119—121.

[4]张德权,艾启俊.蔬菜深加工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3:150,194.

[5]黄燕,程裕东,梁凯.微波、热风干燥对橙皮干燥特性及

其品质影响的比较[J].食品科学,2009,30(21):16—

20.

[6]池建伟,张勇,魏振承.微波处理对香蕉多酚氧化酶活性

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6,(11):86—88.

[7]刘慧霞,李青,李琳,等.微波辐射对甘蔗氧化酶活性抑

制作用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9):7—

10.

[8]张憨,张鹏.食品干燥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

物技术学报,2006,25(2):115—119.

[责任编辑:王东霞]

EffectofDifferent

DryingMethods

onQualityofSweetPotatoSlices

ZHAO

Guang-he,MAZhen-jiao,CHENZhen-lin

(DepartmentofChemicaland

BiologicalEngineering,HezhouUnivemity,Hezhou542800,Guangxi,China)

Abstract:Theeffectofthree

dryingmethods

includinghotair

drying,microwavedryingandhot—air

unitingmicro-

wave

dryingonqualityof

sweetpotatoslices

wereresearchedinthis

paper.Theresultsshowthatthemicrowavedr.

yinghadthe

highestdryingratefollowed

byhot-air

unitingmicrowave

dryingandhot—air

drying.Intermsof

water—

holdingcapacityand

fat—absorptioncapacity,thehot-air

unitingmicrowave

dryingwasthebestfollowed

bythehot

air

dryingandthemicrowavedrying.Meanwhile,thehot—air

unitingmicrowavedryingwasbetterthanmicrowave

dryingandhot—air

dryingincolorand

degreeof

shrinkage.Theresults

collectivelyindicatethathot.air

unitingmi.

crowavedryingcanresuhinbothbetter

qualityandlower

productioncostandisthereforesuitable

forindustrial.

scale

productionofdriedsweet

potatoslices.

Keywords:sweet

potatoslices;hot-airdrying;microwavedrying;hot-airunitingmicrowave

drying;quality

—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