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 页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
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
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并且取代自50年代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
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1998
年岁末,〖光明日报〗专门邀请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刘纲纪先生
与生命美学的代表人物潘知常分别撰文,并展开争鸣,更意味着
这一争鸣的趋于高潮。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
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
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
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
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完全确立。”1这,•对于在论战
中的双方而言,都无疑是一个公允的评价。因此,尽管目前这场
论战还远未结束,而且势必延续到21世纪,但它在激活生命美
学与实践美学双方的理论智慧,在推动中国美学的世纪转型以及
在把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美学带入21世纪方面所禀赋着的内在
功能,却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美学界一般认为,中国20世纪
美学分别在世纪初、60年代、80年代出现了三次美学热潮,
这三次美学热潮造就?艘灾旃馇蔽淼牡谝淮姥Ъ遥岳钤
蠛裎淼牡诙姥Ъ遥约罢谧伦吵沙ぶ械牡谌嗄
第 1 页 共 1 页
昝姥Ъ摇M保泄玻笆兰兔姥Ь保埃澳甑募枘烟剿鳎
兰椭醯亩杂谖鞣矫姥У慕樯芤约埃叮澳甏乃拇笱傻
穆壅街螅樱福澳甏迹仓鸾バ纬闪巳植煌睦砺廴∠
颍饩褪牵捍尤鲜痘疃慕嵌瓤疾焐竺阑疃姆从陈勖姥А⒋邮
导疃慕嵌瓤疾焐竺阑疃氖导勖姥А⒋由疃慕嵌瓤
疾焐竺阑疃纳勖姥В蛘撸部梢猿浦笆导姥А⑹
导姥А⒑笫导姥?。三者之中,•对于反映论美学、实践论美
学,人们耳熟能详,不论是它们的来龙去脉,还是它们的基本内
容,都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对于生命美学,由于它的年轻,因
此人们尽管并不陌生,然而倘若论及它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内容,
应该说,就并非尽人皆知了。因此,要论及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
的论战,就不能不从生命美学本身谈起。关于生命美学,目前美
学界对它的界定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在广义上加以界
定。生命美学即后实践美学,包括在实践美学之后出现的生存美
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超越美学……等等,在此意义上,生
命美学代表着一种美学思潮,而并非某一具体的美学理论。其二
是在狭义上加以界定,即指某一具体的美学理论(本文所说的生
命美学,统统是指的后者)。而在目前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
的论战中,由于没有弄清楚这样两个层面。有些争论者在讨论问
题时,把生命美学与生存美学等后实践美学等同起来,却忽视了
它们彼此在区别于实践美学这一共同性之外的大量的差异,以至
造成了不少以讹传讹的误解,也在论战中形成了不必要的内耗。
第 1 页 共 1 页
以问世的时间为例,生命美学并非问世于1993年以后的实践
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战,与在1993年以后问世的生存美
学、超越美学等不同,生命美学问世于80年代。而且,早在8
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专文对之加以评述,并把生命美学称之为
“中国当代美学的第五派”。据封孝伦教授〖20世纪中国美
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以及他的〖从自由、
和谐走向生命——中国当代美学本质核心内容的嬗变〗一文3介
绍:早在世纪初,就有范寿康、吕澄、•宗白华等的对于生命美
学的大力提倡,自50年代迄80年代,又有蒋孔阳、高尔泰、
周来祥等一批著名美学家的积极支持,更有众多美学学者的积极
响应。到了90年代,则即便是对生命美学持反对态度的学人,
也不得不承认,生命美学已经从昔日的边缘状态逐渐进入美学界
所瞩目的前台,不但更“为一些学人所看好”,而且被认为“孕
育?琶姥ё叱隼砺劾Ь车纳薄S纱瞬荒芽吹剑姥в
肷婷姥У群笫导姥е洌谴嬖谧畔拭鞯牟钜煊虢缦薜摹2
灰嘶焱膊挥焱6用姥Ы绲姆聪炖纯矗杂谏姥
В」芟穸苑从陈勖姥А⑹导勖姥б谎兰鄹饕欤嵌杂谒
某鱿直旧砣创蠖喔曰目隙ㄓ牖赜Α6源耍颐遣荒言谥
泄贝姥返难芯空叩谋氏驴吹健@绶庑⒙捉淌谠爬ㄋ担
骸敖昀础保诿姥а芯恐小吧坩绕稹薄!汀
馐丁诼勖赖奈恼潞椭髦衅捣背鱿帧P矶喙刈⒚辣局饰
侍獾难д撸负跏遣辉级匕蜒酃馔断蛄巳说纳!辈⑵缆
第 1 页 共 1 页
墼疲骸啊肥刀陨竺姥芯坑凶啪薮蟮那绷Γ冶收呷衔
阶×松簿妥阶×嗣赖恼嬲诤5蔽颐前讶说纳
拿孛芙铱赖拿孛埽簿妥栽谄渲辛恕!?•而在他的约40万
字的新著〖20世纪中国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的最后一章〖尾声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之中,更对生
命美学的百年历程、内涵作出了详尽的评述。另一方面,更为值
得注意的是,一些坚持实践美学观点的美学家,也同样对生命美
学的出现予以实事求是的认可。例如朱立元教授曾评价说:“除
了原有四派外,新时期又涌现了一些有影响的、与四派不同的美
学学派或观点。……在80年代中后期,一些中青年在吸收西方
现当代美学新成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与原有几派美学从思路、
方法到范畴全然不同的新的美学理论构架,如系统美学、体验美
学、生命美学、接受美学、审美活动论美学、心理学美学、语言
美学、符号论美学等等。”5•丁枫教授也评价说:当代美学的进
步还“体现在美学体系的重新建构,诸如建立生命美学、体验美
学、自由美学、超越美学,等等。这是美学内涵的递嬗和深化,
是以新的视角,来回答新的提问。”6等等。就我本人而论,从1
985年发表〖美学何处去〗(7),•1990年发表〖生命活
动:美学的现代视界〗(8),提出生命美学的基本构想,•到19
91年出版〖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版)(9),•再到19
97年出版作为关于生命美学的最新思考的〖诗与思的对话〗
(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应该说,是始终坚持了从生命
第 1 页 共 1 页
活动的角度考察审美活动这一生命美学的基本取向的。对此,美
学界的同仁、专家在总结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进展之时,也都曾
给以认真的关注和热情的鼓励。例如,阎国忠教授就曾专门撰文
就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的差异予以认真的讨论(10)。而且,
在他的〖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一书中对生命美
学的出现及其基本内容也予以详尽的介绍,并指出:“潘知常的
生命美学坚实地奠定在生命本体论的基础上,全部立论都是围绕
审美是一种最高的生命活动这一命题展开的,因此保持理论自身
的一贯性与严整性。比较实践美学,它更有资格被称之为一个逻
辑体系。”(11)当然,作为一种年轻的美学思考,生命美学的历
程并不平坦,生命美学本身也还并不成熟,甚至还可能有其幼稚
之处,确实还有待继续艰苦努力,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曾经多
次说过,对于一个新理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不成熟甚至幼
稚,都毕竟并非它的缺点,而是它的优点,至于它的成熟,则是
完全可以预期的。也因此,我必须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
里,我们的美学探索曾一直处于一种不尽正常的状态之中。在这
方面,50年代出现的那种为了进行美学探索而被打成右派、送
去劳改的情况,或者80年代出现的那种为了进行美学探索而被
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的情况,都是人们所熟知的。然而,进
入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毕竟有了根本的改观,尽管个别自称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受尽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