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诚实信用原则
自古今中外,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的
道德意识的制约或影响。诚实信用作为最一般的道德准则,自然会对
人们由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影响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
一篇关于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之一,为此笔者就诚实信
用原则的内涵,依据,作用,适用条件,陈述己见。并从道德层面和
法律 层面分别阐述了诚实信用原则的规范性,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
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完善诚实信用原则的途径。一是在民法典中给
予其应有的法律序位;二是要构建并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以充分发挥
该原则在民法中的应然效用和价值。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民法;作用;规范性
我国民法通则 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
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从而使我国成为第一个诚实信
用原则写进法律 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举措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赋予司法者根据这一适用性很强的原则条款创建一定的自由裁量
权,以适应协调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调节纷繁多样的社会经济
关系的需要。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作为民法原则的依据
民法通则中提到的诚实信用原则,原本是人类社会继承久远的道
德规范,它有两层基本含义:诚实,是指言行真实,合符情况,无虚
假、欺诈之意;信用,是指信守约定或承诺的规则,履行和承担由约
定或承诺的规则所确定的职责①。这两层含义既有独立性,又有关
联性。信用来自诚实,诚实见诸于信用。两者结合,相互支持、包容,
成为人际交往中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的这种普遍适用
性,是基于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其内涵和外延均有着较大的不
确定性。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是一般的道德规范而发挥作用。随着社
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从单纯
的人际关系、社会伦理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政治活动领域,它的内
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发展。它仅仅作为道德准则来发挥作用已经远不
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这是因为: ①张景泰。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和评价[J].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5):12~23.
(一)社会需要将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上升为强制的法律规范
自古今中外,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的
道德意识的制约或影响。诚实信用作为最一般的道德准则,自然会对
人们由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影响作用。不过这种约束和影响作
用,是以当事人的自律或习惯氛围为必要条件的,并不具有外在的强
制性。因此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背信弃义、尔窦我诈、坑蒙拐骗,以谋
取不义之财的丑恶行径还不足以构成有力的约束。这也表明单纯的道
德制约还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诚实信用和社会的公正、公平。在这种
背景下,要求把某些一般的道德准则上升为人人都必须遵守、具有强
制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就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将诚实信用这一道德
准则列为民法的一项原则条款,正是适应社会这种需要的逻辑结果。
(二)是克服成文法,滞后性的需要
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在
一定时期制订的成文法,无论怎样完备,周详,相对于不断变化的社
会生活实际而言,总难免存在某些滞后性。这表现为已有的法律条文
在适用复杂多样的案件时,往往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走出这种窘境
的最佳途径是:立法赋予司法者在现有成文法条 文的基础上具有不
失社会公平、公正的一定自由裁量权。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一
诚实信用,列为民法的一项一般性指导原则,这就为民法条文的实施
规定了一个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法律准则。当司法者(法官)在遇到
现有法律条文不能充分适用案情的条件下,可以为贯彻这一指导原则
而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保证裁决的结果能够符合社会公平、公
正的宗旨。在这里,诚实信用原则既是成文法进行必要延伸、扩展的
法定依据,又是这种延伸、扩展的合理界限。在贯彻诚实信用原则的
司法过程中,应当把克服成文法的滞后性,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排
除司法的随意性结合起来。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作用
首先,指导当事人正确从事民事活动。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广
泛适用性的民事行为规范,向当事人清晰地警示了什么行为受到法律
保护,什么行为是法律所 不容许;当事人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
义务,才不致对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这就为当事人
如何从事民事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第二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作用。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
的一项基本指导原则,可以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进行裁量和判断,决
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责任,从而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法律行为,
使之更符合社会公正与公平。
第三解释和修正法律的作用。一般而言,法律条文都有一定的抽
象性,在适用于具体案件时,有必要作一些细化的、有针对性的诊释。
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指导来解释法律,有助于维护法律公平正义。这就
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律解释上的作用。如前所述,由于现有法律的滞
后性与社会发展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有时会使得法律在适用上遇到
难以确准裁量的困难,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准绳,可以对法律中不尽人
意之处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补充,使当事人的利益及责任公平分配,从
而实现法律的公正与公平。
第四对疑难案件起辅助定性的作用。案件的定性是适用法律的前
提。现实生活中某些案件的性质含混隐密,一时难以作出准确的法律
判断。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对这些案件的案情进行分析,有助于发展
其中的真伪善恶,对正确判定案件性质和应适用的法律,以及当事人
权利义务的合理公平分配,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相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而言,
已有的成文法律难免存在漏洞。对法律尚未有规定的地方,可以按诚
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加以弥补,以便对具体案件进行恰当处理,这就是
司法者造法的表现。对法律漏洞的弥补,为日后的立法、修法提供了
依据和条件,这对法律制定的健全、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追求个别正义和社会公正的作用。法律不可能穷尽不断变化
着的社会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动中,将一般性的成文规定适用各种不
同的情况,可能导致个别案件裁决的有非正义性。这里,根据现代意
义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可
以指导市场主体诚实信用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塑造市场主体的诚
信精神;另一方面,通过赋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释、补充和修正法律的
自由载量权,弥补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为日后法制的进一步完善积
累经验和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