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药常见剂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乳油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浮膏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具体表现为乳化颗粒粗,无蓝光,但非油珠下沉;
2、乳化剂的用量不够。
1、调整成对乳化剂之间的比例,提高相对亲油的乳化剂的比例;
2、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3、调整复合溶剂的比例; 4、提高乳化剂的用量。
沉淀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 2、乳化剂用量不够。 1 、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2、 调整溶剂比例 ; 3、 提高乳化剂的用量。
分层 1、原药分解; 2、水分偏高; 3、溶剂互溶性不好; 4、乳化剂选择不当。 1、加入稳定剂;
2、控制原材料水分; 3、调整溶剂; 4、调整乳化剂。
析晶 1、溶剂用量不够; 2、溶剂选择不对; 3、助溶剂选择不对; 4、乳化剂问题。 1、提高溶剂用量; 2、调整复合溶剂比例; 3、改变溶剂; 4、改变乳化剂; 5、加入稳定剂。
析油 1、乳化剂亲油性不够; 1、改变乳化剂;
2、同时提高相对亲油性乳化剂的比例。 浑浊 1、乳化剂的比例不对; 2、溶剂、助溶剂问题或乳化剂选择不对。
1、可恢复:调整乳化剂比例;
2、不可恢复:提高溶剂用量或重新筛选乳化剂。
分解率高 原药降解
1、加入稳定剂; 2、调整助剂; 3、调整溶剂体系; 4、调整PH值。 变色 原药本身的不稳定 可加入稳定剂
二、水乳剂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浮膏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 2、水乳剂体系内部密度差异; 3、溶剂用量太大。 1、调整成对乳化剂之间的比例,提高相对亲油的乳化剂的比例; 2、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3、调整复合溶剂的比例; 4、加入溶剂油; 5、降低溶剂的用量。
沉淀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 2、乳化剂用量不够; 3、水乳剂体系内部密度差异。 1 、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2、 调整溶剂比例 ; 3、 提高乳化剂的用量; 4、 改变溶剂:加入溶剂油 5、可以考虑加入增稠剂,如黄原胶、CMC等。
析晶 1、溶剂用量不够; 2、溶剂选择不对; 3、助溶剂选择不对; 4、乳化剂问题。
1、提高溶剂用量; 2、调整复合溶剂比例:提高真溶剂的用量; 3、改变溶剂:如加入二甲苯等; 4、调整乳化剂的比例,一般提高起主要乳化效果的乳化剂型号的比例。 析油 1、乳化剂亲油性不够; 2、溶剂体系不合理。 1、改变乳化剂; 2、加环己酮,同时提高相对亲油性乳化剂的比例 。
分层 1、溶剂选择不当; 2、溶液密度差较大; 3、溶液粘度太小; 4、乳化剂选择不当。 1、调整溶剂;
2、调整溶液密度; 3、加入增稠剂; 4、调整乳化剂。 结冻 环境温度低 可加入尿素、乙二醇、丙二醇等低级醇 变味 增稠剂霉变 加入防腐剂
分解率高 原药降解
1、加入稳定剂; 2、调整助剂; 3、调整溶剂体系; 4、调整PH值。 透明 乳化剂用量太大 可以通过降低乳化剂的用量解决此问题。
泡沫多 1、乳化剂加入太大。 2、乳化剂选择不当。 1、减少乳化剂; 2、更改乳化剂; 3、加入消泡剂。 三、微乳剂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浮膏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 2、乳化剂的用量不够;
3、溶剂用量太大。
1、调整成对乳化剂之间的比例,提高相对亲油的乳化剂的比例; 2、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3、调整复合溶剂的比例; 4、提高乳化剂的用量。
沉淀 1、乳化剂的亲油性不够; 2、乳化剂用量不够。 1 、改变型号,选择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即HLB值低的乳化剂; 2、 调整溶剂比例 ; 3、 提高乳化剂的用量。 析晶 1、溶剂用量不够; 2、溶剂选择不对; 3、助溶剂选择不对; 4、乳化剂问题。 1、提高溶剂用量; 2、调整复合溶剂比例:提高真溶剂的用量; 3、改变溶剂; 4、调整乳化剂的比例,一般提高起主要乳化效果的乳化剂型号的比例。
析油 1、乳化剂亲油性不够 2、溶剂体系不合理 1、改变乳化剂
2、加环己酮,同时提高相对亲油性乳化剂的比例
浑浊 1、乳化剂的比例不对;
2、溶剂、助溶剂问题; 3、乳化剂选择不对; 4、乳化剂用量不够。
1、调整乳化剂比例; 2、提高助溶剂用量; 3、重新筛选乳化剂; 4、提高乳化剂用量。
分层 1、乳化剂的比例不对;
2、溶剂、助溶剂问题; 3、乳化剂选择不对; 4、乳化剂用量不够。
1、调整乳化剂比例; 2、提高助溶剂用量; 3、重新筛选乳化剂; 4、提高乳化剂用量。
分解率高 原药降解
1、加入稳定剂; 2、调整助剂; 3、调整溶剂体系; 4、调整PH值。
泡沫多 1. 乳化剂加入太大。 2. 乳化剂选择不当。 1. 减少乳化剂; 2. 更改乳化剂; 3. 加入消泡剂。 结冻 环境温度低 可加入乙醇、正丁醇、乙二醇、丙二醇等低级醇 变色 原药本身的不稳定 可加入稳定剂 四、悬浮剂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凝胶 1、研磨时粘度增加; 2、原药的絮凝使药浆剪切边稠;
3、原药融化和软化; 4、温度升高。
1、多加润湿剂; 2、改变润湿剂; 3、增加分散剂浓度; 4、改变分散剂; 5、降低药浆固含量; 6、相应地调节研磨温度。
温度升高
1、由絮凝造成; 2、由药浆的热熔造成。 1、加强研磨机冷却; 2、更换润湿剂;
3、改变研磨介质; 4、改变分散剂。
粒径不够
1、絮凝造成;
2、研磨介质造成。
1、改变分散剂;
2、改变研磨介质,使用硬介质; 3、更换粒径较小的介质。
沉降 1、原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原药微粒太大; 3、原药微粒密度大; 4、溶液的粘度小。 1、选择合适的润湿剂;
2、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3、减小粒径; 4、加入增稠剂,改变溶液粘度。
晶体增长
1、原药的高溶解性; 2、乳化剂选择不对; 3、分散剂选择不对。 1、选择高CMC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更改乳化剂; 3、选择支链的短烷基链的或者嵌段共聚物。 悬浮率低 1、分散剂量低或选择不对; 2、乳化剂选择不对; 1、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2、提高分散剂用量; 3、原药粒径太大。 3、更改乳化剂; 4、减小粒径。 变味 增稠剂霉变 加入防腐剂
分解率高 原药降解 1、加入稳定剂; 2、调整助剂;
3、调整PH值。 结冻 环境温度低 可加入尿素、乙二醇、丙二醇、
分散性差
1、分散剂量低或分散剂不
对;
2、粘度太大。
1、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2、提高分散剂用量; 3、降低溶液粘度。
泡沫多 1、润湿剂加入太大; 2、润湿剂、分散剂问题。 1. 减少润湿剂; 2. 更改润湿剂、分散剂。 3. 加入消泡剂。 五、悬乳剂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凝胶 1、研磨时粘度增加; 2、原药的絮凝使药浆剪切边稠; 3、原药融化和软化; 4、温度升高。 1、多加润湿剂; 2、改变润湿剂; 3、增加分散剂浓度; 4、改变分散剂; 5、多加乳化剂; 6、降低药浆固含量; 7、相应地调节研磨温度。 温度升高 1、由絮凝造成; 2、由药浆的热熔造成。 1、加强研磨机冷却; 2、更换润湿剂; 3、改变研磨介质; 4、改变乳化剂; 5、改变分散剂。
粒径不够
1、絮凝造成;
2、研磨介质造成。
1、改变分散剂;
2、改变研磨介质,使用硬介质; 3、更换粒径较小的介质。
沉降 1、原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原药微粒太大; 3、原药微粒密度大; 4、溶液的粘度小。 1、选择合适的润湿剂; 2、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3、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4、减小粒径; 5、加入增稠剂,改变溶液粘度。 晶体增长
1、原药的高溶解性; 2、分散剂选择不对。 1、选择高CMC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选择支链的短烷基链的或者嵌段共聚物。
悬浮率低
1、分散剂量低或选择不对;
2、原药粒径太大。
1、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2、提高分散剂用量; 3、减小粒径。 结冻 环境温度低 可加入尿素、乙二醇、丙二醇、 变味 增稠剂霉变 加入防腐剂
分解率高 原药降解
1、加入稳定剂; 2、调整助剂; 3、调整载体; 4、调整PH值。
分散性差
1、分散剂量低或分散剂不对;
2、乳化剂选择不对;
1、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2、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3、提高分散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