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化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现代化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现代化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从国家层面讲,通过义务教育来提高公民的素质对国家的发展
非常重要。提高民族素质,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才有国际竞争力。
从目前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看,推进素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
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重智育忽视德育、
重课堂教学忽视社会实践、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等不良倾
向,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下面是我的几点经验总结和体会。
一、独立思考是学生的思维品质之一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能够安静的独立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
才会聚个人之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反之,缺乏独立思考的
能力,在学习中学生就会感到浮躁,无所事事,以致无所收获。因
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培养时需要注意
以下三点: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设独立思考的氛围;让所有学生
认识到独立思考的意义,愿意独立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给足思考
的空间,使思考落到实处;最后,要让学生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价值,
感受收获后的喜悦。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
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我给予他
们提供一些材料,同时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发现学生学的非
常认真。
二、实践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实践使学生自主地巩固获
取知识。另一方面,运用知识通过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然,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再应用。学生不是只会应付考试。
更重要看应对生活,甚至灾难的能力。基本权利义务、应对社会挑
战,与他人平等相处。过有尊严的生活。持久的、不断接受知识,
即终身学习能力、自身发展能力。作为教师,针对知识内容的特点,
有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地责任。
三、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的确,没有创新,生活就会变得像一潭死水,缺少生机。因此,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记得当时在学田中
学见习事,那个班级有个学生申请了国家的五项专利,据说三项已
经通过,两项待批中,很有感悟。鼓励学生创新,为学生创造机会
改变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加以嘉奖,让学生快
乐的学习,自信的学习,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意义重大。
四、让德育之花开在校园的土壤上
我记得给学生上的第一节班会课时说:“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
了,在这里你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当
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一个学生成绩再优异,
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于国于家无用。典型的例子是云南大学的马
加爵仅因打牌杀害两位同学,令人闻之丧胆。基本的道德教育能约
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等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
的保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懂法、守法,依法执教、依
法治教,才能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的成长。同时以实际行动来促进
教育法的顺利实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
学角色和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成为孩子
们学习上的领路人和思想上的引导着,以及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个
性的培养者。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加速更新,新的信息源源不断
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入,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
成具体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
机会。我觉得在课程改革之下,老师应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识:教师
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当今教育体系与教育
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也要不断的更新,教师
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要不断的得以充实,为此,作为教师行列一员中
的我还想再浅谈一下我对教师角色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目标,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
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
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有
创新能力的学生。
2、教师要有质疑意识。教学生质疑首先教师先有这种意识,老
师敢于质疑教材体系的安排,例、习题的配制,答案的准确性及多
解性,在使用新教材时,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要敢于向权威挑
战,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
3、教师要有乐趣意识,穿插意识。从我的专业学科,思想政治
教育来说,乐趣意识就是要将每一节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
欣慰快乐而乐于接受的意识。本来政治专业就直指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掌握丰
富性原则,善于穿插,运用“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合理预设和组织
教学过程。
我是一个生长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下的社会群体当中的
一份子,荣幸的是,如今我也能够站在三尺讲坛上,每天面对那一
张张真实而又可爱的脸庞,面对他们,我内心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我也能够更加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
义在我看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教给学生以下这些知识:首先,学
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这些是在未来社
会中必备的能力,而这些都必须从小培养。其次,是要引导学生掌
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不仅能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俗话
说:赠人千金,不如传人一艺。“千金”如果是知识,“一艺”就是
一种学习的方法或者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方法的
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指
标,因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方法。第三,教师应该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
式和意识构成,因此对于相同的知识输入或者不同的知识输入绝对
不会做出相同的反应,不同的学生对待问题有不同的态度,思考问
题有不同的方法,如果让教师都去完全了解每一学生是不可能的,
更是不实际的。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
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让学生自己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找寻属于自己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