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t:p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毕力格图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元文化急 剧交融,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 层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近十年来,作 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正在向着专业化的方向 发展。中学数学的教学如何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观的要 求,其中课堂教学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 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是 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数学思想与文化 教育的渗透、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技能的训练的主渠 道,而且历次课程改革的实施都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 改进来实现的。本文拟以教师专业发展观为指导,对数 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评价理念 首先,正确理解现代课堂教学的含义。数学教育是 一项传承与发展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精神活动。数学 教学活动将人类创造的数学历史和逻辑以及数学思想之 精华,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再现给学生,使师生提高 思维水平,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懂得数学的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 价值和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数学文化,建立先进的数 学理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及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终促进个体整体数学素养的发展。 王国炳教授指出: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 学方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传授理论、技能、手 段和方法,对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定内容 的讲授、谈话、辅导答疑、操作示范、训练技能的社会实 践活动。”【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培养 目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数学学科知识为载体, 用动态、静态的视角考察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特 征,体现了融史料、思想、方法、哲学于一体的特征,是 分析数学思想方法演变规律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专 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渠道。 其次,正确掌握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中学数学课堂教 学评价精髓。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 整个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解释和评估,具有导向、 调控、激励、诊断的作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不同评价主体通 过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 历程、知识生成状况以及促进数学素养的影响程度,从 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应建立评 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一般性,而评价一节课不能把所 有课堂教学因素都考虑进去,要灵活掌握。对于一课堂 教学的评价,教师如果既考虑课程容量与繁杂度、深浅 度与难易度、结构与环节、思想与方法、时间与节奏、 秩序与灵动,对教材深挖、精选、重组,又考虑目标多 元、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诸多新课程理念 的渗透,结果就会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动 脑思考的时空严重被控制着,反而降低教学效果。对数 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生成过 程和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激 励作用,更要关注师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与态度,帮助师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改进教与学的 方式方法,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精髓所在。 第三,正确认识数学教师不同角色的含义。数学教 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多种复杂的角色,例如,数学 知识的传递者;数学思想的启迪者;数学学习方法与探 究活动的引导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创 造者;解决未知世界问题的开拓者;塑造心灵的工程 师;组织、监督、督促、规范行为的管理者;激励、选 拔、甄别、诊断效果的评价者;父母般地关心、爱护的 长者,又是沟通、交流的朋友;负责身心健康发展的医 生;学生与家长仿效的榜样等等。在教师专业化程度不 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单纯担负着这些角 色,还必须掌握灵活转换角色的技能。然而,承载这些 “神圣称号”的载体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师头脑中具 有的以数学核心概念为主线的、能够灵活伸缩且拓展的 网状学科知识结构是重要载体之一。这是通过对教学活 动的全面反思和长期研究学习后才能够感悟的东西。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平凡性、朴实性,不能过分强调 创新、创造性。想象一下我们每天每节课都能创新吗? 教师自身有创新素质吗?创新素质是培养的目标,要有耐 心、有长远计划,不能急功近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思维 方法需要漫长的内化过程,对教师各种“专业角色”发 展不能神化般地苛求,应有合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第四,正确处理教学活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受教师长期教学风格的影响,会自然形成独特的课堂教 学“文化”。要想公平公正、正确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所 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力,必须考虑“备课备学”和“说课 说学”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 

学的课程资源、信息来源和教师的课程探究水平,对教 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又要善于把握环境、情境、 题境和语境等因素,以数学核心概念为主线,凸显主题、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关tY3 ̄.程和交 流的流畅性,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广泛性与选择性、 繁杂与简约、深度与浅度、核心与衍生、动与静、重点难 点与关键、教材与教辅、内容与方法、教与学、知识与背 景、主体与客体、预设与生成、语言与符号等,特别是 要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提高效果。有组织就有调控, 教学设计就是一种预设和预测,不能盲目否定传统。 第五,保障教师专业知识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学 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目 标的保障。而教师专业化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 培养体制,学校要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并与 有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力物力保障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发 展。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师通过文本研讨、网络 平台与学术交流、观摩与反思教学实践、进修与培训、 课题研究与生活体验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任何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高 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是需要,需 要层次的提高就是发展的标志。而激发需要的关键是对 学科知识本质的认识和整体把握。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内 容具有循环性,因而采取怎样的循环模式比较有利于教 师学科知识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校本研究的重大课 题之一。若我们形象地把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假设为 “前进中的一台车”,则“车轮”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 发展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数学学科知识核心 概念为主线的知识脉络(tin纵横关系)就是“路径”。 那么,评价是对运行状态的评价和进度与程度的评价, 即对发展过程和绩效的评价。 的问题与建议 首先,加快学校评价制度建设。制定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规划,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恩了解先 进的评价理念,提高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 高素质的评价队伍。 其次,正确利用评价结果。一种评价体系是否促进 (上接7页)会力量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顿。对一些 不适宜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要禁止学生出入,通过各 种途径和办法,减少色情、暴力和极端思想对校园文化 的侵蚀。从学校内部而言,学校可以倡导开展一些有益的 活动,如“热爱祖国”、“歌颂家乡变化”的读书征文活 动,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心灵不受到社 会“垃圾文化”的污染。 4.关注“留守学生”学习生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 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并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 生加强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对 学习的信心。另外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 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心理辅导,以关爱和关怀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评价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 完整性外,问题还在于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少学校把评 价结果主要用于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 增加奖金等高厉害决策之中,引起评价心态变化,改变 参与评价的目的,而问题不在于采取的是绩效评价还是 发展性评价。往往是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与教师的利益 分配很好地结合,严重挫伤了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心情 有关。学校通过评价把9币资队伍分“三六九等”的做法对 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利的。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 维、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是通过教师专业素养的影 响力来实现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极其 重要,教师的自尊心、信心和心态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第三,各种评价理论和方法都必须遵循灵活性的原 则。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每个人价值观和素养结 构有差异,因此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应是依据实际状况 而灵活变动,本文所给出的评价方法也不例外。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 (讲授、预习、反恩、导练、实验还是调查)和教学方 法(讲授法、谈话法、对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 法还是自学法)关键是要看具体操作过程是否适时、适 事、适思、适生、适学、适教、适目标,各种方法本身 并无优劣之分。如果学生对新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 某些旧知识、方法和思维产生记忆上的模糊,则教师要 采取回忆、反思、对比、变式、提问和记忆恢复口诀等 方法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引导思维的教学方法。就像 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课 堂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教学智慧的挑战,又是专业素质的 集中体现,对学生来说是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刺激。教 师要把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当作一 种礼物来接受,赋予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能 力发展评价以个性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f1】王国炳.做高素质大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Ⅱ】_宜 宾:宜宾师专学报。1998,2. 【2】【3】程书肖著.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4. 这些学生改变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加强教育体制的转变,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上,积 极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特别是评价机制。同 时,督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教学能力, 促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教学 方法灵活多样。另外,家庭教育也十分关键,不同文化 层次、经济水平与涵养的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不同的 影响,要利用家长会等时机举办家长培训班,指导家长 正确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 生在宽松、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