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东岳论丛一九九六年 第五期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杨鲁慧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被

席卷进这滚滚的历史大潮中。社会要发展,经济要繁荣,国家要富强,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发展市场经

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

系,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前

景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社会

制度的基本问题,生产资料掌握在谁的手中,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的分

配权,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私

有制,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基本制度的分水岭。但是,所有制并不决定社会的经济运行形态或经济运行机制,在公有制或私有

制基础上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只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性,而且

还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这两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内

在本质及其规律性,是通过社会主义社会具体运作过程展现出来,并且在社会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最终

完成。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概念,现代市场经济是市

场经济数百年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资本垄断时期的

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市场经

济的特征是,市场机制发展日趋成熟、完善和规范化,最深刻地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新空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

经济运行形态,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

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备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但市场经济又不能完全脱

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市场经济必呈现出各自的特殊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后者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主要靠自由市场调节;前者是与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不但不排斥公有制,而且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市场调节

的基础上,不仅不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

而且还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

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的优势。从根本上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

和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理论研究中,有的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立的,在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发展

市场经济;还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可能相容,并以市场经济最适合于私有制为前提,

推论出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这些认识和结论都是不正确的、错误和有害的。之所以这

样,很重要的就是混淆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把经济发展的手段作为社会制度性质。对此,必须予

以澄清。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是社会主义市场31经济的重要特征。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

主要的问题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客观基础。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就其实质

来看,都体现着一定内容的经济关系,但是它们体现

的却不是同一层次的经济关系。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客观物质生产条件的关系,其决定一定经济形

态的本质,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而存在;而后者体现的则是劳动者交换劳动实现经

济联系的关系,它构成相应的经济运行形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运行形式而存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的相容性,实质是公有制将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运

行机制,而市场经济则是通过自身的运作来使公有制得以具体实现。因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基

础,虽然是不同层次的经济关系,但它们却是相互需

求的兼容、相互补充的兼容、相互依托的兼容。从中

国现阶段来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着内在统一性。目前,公有制的发展程度不高,人们在经济利益

上的独立性和差别性,必然要求实行商品的等价交

换,要求在公有财产的使用上明确责权利关系,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规范。随着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的转轨,公有制将客观地反映生产力水平的

要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逐步走向统一。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历史的必然性。市场经济作为一种

社会经济运作机制,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历史

沿革。不管社会制度怎样发生变化,它的产生、成熟、

发展的一系列阶段都不能人为地取消,所改变的只能是它的历史形式,以及进程的加速或延缓。如果市

场经济在旧体制下未获得应有的发展,而在新制度

下仍然存在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那么,它必然在新制度下以其特有的经济形式继续存在、发展,直至完

成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发展市场经济

的必要性。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

下,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但是,生产的商品

化、社会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过程却是不可超越

的。因此,这些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要从物质上为社会主义本身创造前提,去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等旧社会没有来得及完成的任务。因而,客观上就

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后,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就公有制本

身而言,也为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提供了前提条

件。因此,市场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存在、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就

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和共同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统

一体,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以公

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目的,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

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

的实践中认识到,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现代化

大生产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在一起,更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共

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由于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这一基本制度,使广大人民群

众既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又是按劳取酬的劳动者,从而进一步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基

础;不同利益的主体,只有把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

动,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最终获得

自身利益;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同志式关系,才能凝聚成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

力量。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

第二,公有制中存在着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现实必然性,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市场经济

的成熟。在中国现阶段,公有制还未达到全社会所有

的程度,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

要形式,仍然要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即使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还存在经济利益的差别和经

济利益的独立性,从而决定公有制也必然以市场经

济为主要形式;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由于劳动者具有多元的经济利益和利益差别,那么劳动者32组成群体的企业,也就成为特殊经济利益的共同体,

它们之间必然要通过市场经济发生联系;市场经济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许多独特的形式及动力,

这种推动作用是其它任何经济形式不可取代的。尤

其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在坚持公有制条件下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市

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功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此,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条

件和可能性,公有制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使

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兼容、同步发展。

第三,市场经济为公有制提供了最佳的运作机制。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发展,只有在充

分发展市场经济中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取

得高效益,公有制基础才能得以巩固、发展。这本身

就成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最终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以社会整体利益规范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合理、有效

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在公有制基础上,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

人,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

是,社会主义在半个世纪的实践中,公有制在发展的

过程中并没有找到最佳有效的经济形式。人们曾错误地认为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就可以实现

上述公有制目的,其结果形成一种排斥市场经济的

僵化经济模式。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向看,

公有制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分配和利用资源,使公有制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市场经济要求

公有制的经济单位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

者,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实体,成为有责有权并享受相应利益的经济实体,从而能够发挥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创造了更加现实的有利条件。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坚持公有制提供了物质利益前提。以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准则,它既反对贫

富悬殊,两极分化,也反对平均主义、共同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长期植根于贫穷落后的土壤之上。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坚持公正原则。消除贫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的真正统一,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吸引力、凝聚力。二是,市场经济为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开创了

切实可行的途径。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在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并没有充分展现它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试行了股份合作制和各

种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新的经营方式。这就将整体的

奋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更直接地接连在一起,从而凝成目标

同保、责任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践

证明:市场经济为更好地坚持公有制开辟了新天地,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新路子。第五,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提供前提和相互

适应,并且相互促进对方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公有制

代表全局利益,其与市场经济的局部利益及特殊利益是完全可以协调的。公有制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

去调控协调市场机制的运作,消除其盲目性和自发

性,求得资源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市场经

济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就能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发挥利益诱导性去调动个人及劳动者联

合体的积极性,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促

进公有制能更好地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

断根据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和发展,从而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公有制与

市场经济之间具有这种相互适应、相互提供前提和

相互完善和发展的作用,所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是它们双方内在的要求,这种内在要求构成

了深厚的相容基础,并且反映着客观必然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有制与市场

经济相互兼容的总体原则必须是,在保持双方各自的基本属性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达到共存的有机

统一。二者的相容不是一方去改变另一方的基本属

性和基本要求,而是在双方各自保持其基本规定性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相互保持对方的基本属性及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