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多糖(APS)

黄芪多糖(APS)

黄芪多糖(APS)黄芪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里的补虚药,“性甘、味微温、人脾、归肺经,具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之功效”(《本草纲目》),另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日华子本草》)及“定肺气、安五脏”(《别录》)等功能。

西方人从19世纪开始认识到黄芪的医疗价值,1868年被一位研究东亚植物的医生DrAlexanderVon Bange首次描述,在1911年《中国的原料药》中,G.A.Stuart说黄芪“作为滋补药,止咳药.,利尿药具有很好的声誉”。

黄芪多糖(APS)是以黄芪干燥的根为原料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多糖,是许多生物活性多糖最具代表性之一,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

一.黄芪多糖药理研究1.黄芪多糖(APS)对免疫系统的作用(1)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剂的对抗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APS)可明显鼠脾脏、胸腺重量,同时对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胸腺重量的减轻有明显对抗作用。

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能完全纠正强的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体内淋巴细胞转化,能使α一萘配醋酸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对环磷酰胺或强的松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显著的纠正作用。

(2)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研究发现黄芪多糖(APS)可使小鼠胸腺和脾脏内T细胞数增加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数增加,而巨细胞病毒抗体G型球蛋白(IgG)的产生更需要T细胞参与。

给小鼠口服黄芪多糖溶液,对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的前体细胞)有促进增生作用。

以羊细胞免疫后的小鼠的TgG抗体产生增加,脾溶血空斑数增加或呈调节作用。

此外黄芪多糖制剂喷鼻后,鼻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明显上升。

正常畜禽服用黄芪多糖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显著增加。

(3)对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免疫活性最强的一类物质,100 mg/ kg 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及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功能,使肺部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功能明显增强。

APS能使血液中白细胞和多核白细胞显著啬(P<0.01),在防治慢性气管炎时,用药后白细胞吞噬指数上升。

APS对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脏、胸腺、肠淋巴结等免疫组织的萎缩作用和对外周白细胞减少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与致敏原同时间、同途径注射APS,显示强佐剂效应,显著提高空斑形成细胞数。

用APS制成粉剂,150mg/kg连续7d给予正常小鼠和环磷酞胺、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低下的小鼠,发现黄芪多糖能明显对抗环磷酞胺和氢化可的松的抑制作用,吞噬指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对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也能明显恢复提高其吞噬功能,黄芪多糖对毒因子处理后补体下降、吞噬率下降的豚鼠有促进补体恢复、促进中性白细胞吞噬和恢复功能。

(4)对细胞免疫的作用黄芪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人均有促进淋母细胞转化的作用。

并且黄芪对损伤、脱落花流水的T细胞E受体有修复作用,但无刺激再生作用。

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对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活性,实验以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为指标观察药物处理前、后与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黄芪多糖100μg/ml可以明显提高正常人与病人的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强度,使原来的阴性反应转为阳性,10μg / ml在体外显著地增强了亚适量细胞有丝分裂原ConA .PHA .PWM所致的体外增殖反应,黄芪多糖(APS)增强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至少是由于部分地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活性的结果,100μg/ml时作用最强,剂量增至500或1000μg/ml时,细胞的应激能力反应而逐渐卜降,可能是抑制了T抑制细胞(Ts)中存在的辅助性因素。

(5)对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APS对正常和大黄脾模型小鼠巨噬细胞产生IL-1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APS(1.25%10mg/L,体外)可协同LPS使正常小鼠IL-1活性提高;大黄脾虚小鼠IL-1活性比正常小鼠低;APS(1.25%104mg~1.00%105mg /L,体外)可协同LPS使脾虚低下的IL-1明显提高。

(6)诱生干扰素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抑制病毒的作用与诱生干扰素作用有关,黄芪通过促进病毒诱生使用肺及血清的干扰素显著增加,且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

黄芪对3型鼻病毒、BB1株病毒、3型腺病毒、滤泡性口腔炎病毒、NDV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均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

黄芪对小鼠I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1299只小鼠次实验结果,其效果与干扰素诱生梯洛龙(tilorone)和气管炎菌苗大致相似。

APS口服或喷鼻,对1000人进行预防流感的流行病学观察,有预防效果。

黄芪本身无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但可促进小鼠肺对I型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产生干扰素的能力。

感冒易患者服用黄芪2周后,周围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比服药前提高;用小鼠试验亦获类似结果。

黄芪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可能是黄芪抗病毒感染的原理之一。

在细胞培养中,受黄芪处理的小鼠肾细胞促进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黄芪组干扰素滴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7)对多种免疫因素的调节作用APS对烧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6日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APS体内应用对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APS腹腔注射250mg/kg,每天一次,连续5日不仅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还可使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恢复正常;APS体内应用还可纠正烧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IL-2产生的受状态,并可使烧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及Ts的抑制活性降低至正常水平。

APS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再现出多种生理活性,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

二.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黄芪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杆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陈惠兰等试用人型结合菌II37RV感染豚鼠为模型,研究了APS的保护作用,当给结核杆菌(TB)感染豚鼠后,腹腔注射APS40 mg/kg,隔日注射1次,共10次,可以看到脾、肝病变减轻,腹丛淋巴结肿胀率减少,OT反应强度显著减弱。

王立新等预先给予APS腹腔注射剂量30、60、100mg/kg,连续7d能显著提高内毒素中毒小鼠的存活率,APS 100mg/ kg连续7d能完全解除内毒素的致死作用,随内毒素中毒鼠肝脏内APT含量及EC值下降具有拮抗作用。

上述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APS60 、100 mg/ kg:连续7d能明显拮抗内毒素处理小鼠肝匀浆中NDA升高及GSH降低。

电镜显示APS对内毒素处理小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APS在体外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对白蛋白合成的抑制,并显著提高腹腔感染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减少内毒素吸收是防治腹腔感染后低蛋白血症的重要环节,APS具有明显效果。

二、黄芪多糖(APS)临床应用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黄芪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多糖(APS)、单糖、黄酮、生物碱(胆碱、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葡萄糖醛酸、苦味素及硒、硅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多糖主要的活性,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目前,APS作为免疫增强剂和抗病毒药物用于动物保健和疾病防治。

1 APS在禽病防治上的应用(1)法氏囊病(IBD)APS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

王令等报道APS注射液对IBD治愈率98.6%。

余建国等应用APS悬液发挥免疫促进剂作用,提高雏鸡免疫功能,注射3日龄雏鸡,能降低IBD发病率和死亡率。

呼兰县兽医卫生用黄芪多糖注射液以胸肌注射2m1/ kg体重的疗效最好,病鸡早期给药,特别是在发病1~2天内用药效果最佳。

在呼兰县6个乡镇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58740只,治愈57915只,治愈率达98. 6%,很受群众欢迎。

(2)鸡马立克氏病(MD)近代研究发现,APS可增强鸡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功能,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从而降低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孟宪荣等研究APS对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雏鸡巨噬细胞和白细介素-1(IL一1)体外诱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S可有效保护雏鸡抵抗感染和马立克氏病肿瘤发生。

刘红朋等报道,APS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自由基反应系统两个方面作用,防止肿瘤发生,抑制MDV造成的损害。

并且,APS无毒无害,将之应用于MD防治将起到明显的效果。

MD是鸡的主要传染病,对养鸡业危害严重,它不仅导致肿瘤、免疫抑制、神经、上皮系统损伤,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多糖不仅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所以将APS用来防治MD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APS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双向调节性且效果和浓度相关,所以只要采用适当的浓度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而对机体无毒无害。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TL)时秀梅等试验研究表明,APS冲剂配成10%悬液口服1日1次,对人工感染喉气管炎病毒的病鸡治愈率达95.5%,明显高于对照药物治疗效果,预防试验无一发病。

姜力利用APS注射液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进行了用药(肌注、饮水及不同剂量)前后以强毒攻击的治疗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PS 注射液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禽流感(AI)日本学者研究黄芪抗感染作用,根据提取物的黄酮类物质在体内外试验有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及抑制唾液酸酶活性能力。

张靖飞等采用复方APS治疗禽流感(H5型),大大降低鸡死亡率和产蛋率下降幅度,且在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恢复力方面明显优于金刚烷胺对照组。

(5)鸡新城疫(ND)陆纲等报道APS注射液对14400只肉鸡和蛋鸡进行治疗试验,结果APS注射液对自然感染新城疫鸡的治愈率达88.54%,比空自对照组高40%,差异极显著,优于鸡新城疫病毒1V系苗紧急预防接种效果,表明APS注射有较强的杀灭新城疫病毒的作用。

(6)禽成骨髓细胞白血病(AMB)魏洋等报道,3日龄AA肉鸡感染禽成髓细胞自血病病毒(AMBV)给予APS,可降低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LPO含量,显著加强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对髓源性肿瘤细胞清除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