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托期末论文

信托期末论文

南京财经大学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3 ——2014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信托与租赁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的研究 班 级:金融1170 学生姓名:沈珺

学 号:2320130104 任课教师:陈金霞

项目 选题难易 理论水平 综合能力 立论正确 论据充分 结构合理 方法正确 联系实际 数据可靠 文字通顺 格式规范 合计

满分 10 10 20 20 10 10 10 10 100 得分 目 录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 ………………………………………………………1 三、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的现状………………………………………4(一)我国企业年金的现状…………………………………………4(二)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的问题……………………………………5 四、我国企业年金信托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7 五、企业年金信托的几点建议……………………………………8 (一)以防范风险为核心……………………………………………8 (二)不断完善信托法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 ……………………8 (三)加强协调规划,建立科学有序的信托市场……………………9 (四)加强诚信建设,促使信托公司诚信经营………………………10 (五)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律……………………………………10 六、小结 ……………………………………………………………… 10 参考文献……………………………………………………………… 11 1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的研究 金融1170 沈珺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年金信托是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开展的信托业务, 其主要采用信托模式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或养老资产。 从养老信托资产来源的形式上主要可以分为: 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养老资产信托)和遗嘱信托三类。随着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社会福利系统逐渐走向社会化的模式,即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何管理好庞大的养老基金,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改革的成败。由于各养老保险机构多为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管理的人才和技能,因此普遍遇到如何保值增值的困难。开展养老金信托,将养老基金信托给受托机构去运作,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困难。一是受托机构作为专业的理财部门,具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和经验,可确保养老基金的效益;二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养老基金一旦交付信托,即不受信托公司和委托人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从而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 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信托;信托管理 一 引言 世界进入全面的老龄化社会阶段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 16.1%。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拷问着各国政府和数以亿计的家庭。 企业年金已成为世界各国为其国民提供退休后生活保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作为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近几年,在监管机关和市场各机构的共同推动下,企业年金市场更是呈现出了良好发展的趋势。企业年金信托,就是企业按期将年金作为信托财产交付信托投资公司,由信托投资公司设立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和运用,实现年金的积累和增值,并在职工符合条件时对其发放年金的一种信托制度,属于资金信托中的一个信托品种。目前,获准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已经纷纷开始研究与企业年金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实务,引进先进的账户管理系统,并开展企业年金信托业务,企业年金信托业务将会成为信托业的一个新的亮点。 3

二、文献综述 基准情景的结果由图1给出。它提供了未来50年中国经济和人口变化的总体画面。基于对未来的一些基本假设,这一标定出的基准情景提供了与后文各模拟情景相比较的基础。基准情景表明未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在2020至2025年间停止增长,并在此后下降。但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仍继续增长。因此,老人赡养率将从11%上升到2030年的25%和2050年的36%。系统赡养率将不低于目前的30%,即3个工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该比率将在2030年迅速达到69%并在2050年达到79%。现收现付制在2000年有60亿元的很少一点盈余,但养老金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显著扩大。在以后的几年内,积累的养老金储备将变为负数,并在2050年达到102,730亿元。很显然,不断扩大的养老金赤字对财政稳定构成了威胁,并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图一 图一来自现代社会保障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三 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的现状 ﹝一﹞ 企业年金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企业为职工建立内部个人账户,由企业自己成立一个部门来负责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把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险,企业向保险机构交纳补充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机构对节余资金进行管理,并向退休职工按月发放补充退休金;把企业年金作为商业人寿保险。企业为职工向寿险公司购买团体养老年金保险。这三种模式都不适合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因为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作的主体不具备内在的动力和约束机制,他们不以基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为出发点管理运作基金;缺乏足够的外在监督机制来监督基金的使用;现行管理机构缺乏专门人才管理运作基金。 从年金的需求方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尚处于启动初期,市场规模有限,企业需求不足。以2009年为例,参加企业年金的参考人数约为1300万人,与2.2亿参加基本养老的人数相比仅为5%~6%。一方面参加企业年金的大都集中在电信、电力、石化等国有垄断行业,中央和地方大中型国有企业已成为年金管理机构逐鹿的焦点;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企业年金还缺乏了解,很多员工将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视为企业额外收取的费用,并没有看作是自己的补充养老投资。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规模较小、覆盖范围较窄、发展结构不均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随着基本养老保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发展年金的相关政策,解决制度障 5

碍,推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企业年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企业年金信托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发育未成熟,无法满足企业年金发展的要求 企业年金普遍采取完全积累制,这种基金制的年金,必然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这种压力只有通过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才能获得化解。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运行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投机风险依然存在,政府对投资活动的监管也存在严重缺陷,这都加大了企业年金在市场中运行的风险。而且,投资性金融产品严重不足,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工具少,投资渠道狭窄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总而言之,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是影响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2)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有关制度、政策、法规没到位,导致企业年金从建立到管理、运营、监督的各环节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统一。现阶段我国仍然是地方施行养老保险制度,并且执行标准宽严不一,征缴费率不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实行统一。法定基本养老保险是企业年金得以发展的根本,只有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成熟定型,企业年金建立才会稳定。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法律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但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性法规还没有出台。 (3)缺乏统一、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要发展企业年金,必须要给企业提供税收“扶持”。税收的优惠政策 6

始终贯穿在企业年金的征集、运营和福利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近年来,国家已经在税收政策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但这些政策仅在各试点地区执行,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开。全国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性强、操作性强的统一的税收政策体系。 (4)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在与企业年金相关的具体立法方面还是空白,导致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运行机制不规范,企业年金运行无法可依。例如,年金基金作为信托财产在投资运营过程中需要严格意义上的《信托法》来规范委托代理关系, 但我国的《信托法》还不成熟, 此外,《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的拟定尚有争议。 (5)缺乏标准的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营规定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运作模式由企业自行管理、社保机构经办和保险公司经办等三部分组成,虽然对企业年金确定了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管”的大原则,但一方面对具体运营和管理尚未制定标准加以规范,另一方面是对基金经办机构尚未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对年金的运行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定。 (6)企业年金市场需求力度不足,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已有十年之久,但目前仅覆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5%左右,覆盖程度较低,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企业年金需求严重不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过高;职工偏好当前利益,缺乏长远意识,广大职工要求改进现实经济状况的愿望远远高于未来预期;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能力有限,企业承担的各类保险负担过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