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解剖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解剖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

韩世远

关键词: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市政官救济/违约责任/统合说

内容提要: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上已经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我国法奉行的是违约责任“单轨制”,而不是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并存的“双轨制”。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应当作统一的解释,不宜人为地制造分裂。解释论上主张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相对独立存在,是在变相地肯定“双轨制”,本身是一种叠床架屋的构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了买卖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出卖人的责任,这是一种独立的瑕疵担保责任抑或是违约责任或者它既是瑕疵担保责任又是违约责任?我的回答是,传统民法上的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合同法》上已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统合说)。[1]我注意到我国其他学者也有相近的见解。[2]当然,另外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见解。[3]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或者债务不履行责任的关系定位,涉及“重新调整变动中之民事责任体系”,[4]是构造我国合同法解释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以下将我近来的思考和研究结果展现出来,供学界贤达批评指正。

本文拟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不是处理物的瑕疵问题的法律责任即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什么是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在我国法上是否存在有别于违约责任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主张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有什么问题?等等。另外,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均是以买卖合同为背景,即指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1]参见韩世远:《合同责任的争点与反思(下)》,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23日第3版;韩世远:《中国の履行障害法》,钱伟荣译,载[日]《明治学院大学法律科学研究所年报》第17号,2001年7月。

[2]比如王利明教授认为,我国《合同法》并不存在着如德国法中的与债的不适当履行责任相分离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也不存在着特殊的瑕疵担保责任。出卖人交付的物有瑕疵时,出卖人应承担一般的违约责任,而非特殊的瑕疵担保责任。参见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

[3]参见崔建远:《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4]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六册),作者台北自版1991年10月第5版,第134页。

二、买卖法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买卖法的历史变迁: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

只要有买卖存在,就会有买卖标的物的品质问题,就会有相应的纠纷,就需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当因买卖标的物品质问题诉诸法律的时候,也就要求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回应现实的需要。因而,如何规范买卖标的物的品质便成了买卖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的社会起初是以“买者当心”(caveat emptor)作为出发点的,比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于民间的买卖,大抵作为一种“细事”而“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因而,当事人应当在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标的物品质问题,否则,通常是由买受人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德国亦有古谚曰:“睁开眼睛,买卖就是买卖”(Augen auf,Kauf ist Kauf);“谁不睁开眼,谁就瞎花钱”(Wer die Augennicht auftut,der tue den Beutel auf);“稀里糊涂地购买,仍须一清二楚地付账”(Wer naerrisch kauft,muss weislich bezahlen)。[5]一旦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买卖标的物的品质,其通常的方法表现为法律规定出卖人的义务,对于这一变迁,不妨称之为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买者当心”或者“任依私契”,对于买卖品质问题的解决是靠当事人的合意,是主观的规范;“卖者义务”则是在法律上设定一套出卖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属客观的规范。

1.中国古代对于买卖的制度规范

中国古代有典籍记载的正式法律制度可追溯至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唐律》,[6]《唐律疏议》卷第二十六第418号有这样的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疏】议曰:“凡造器用之物,谓供公私用,及绢、布、绫、绮之属,‘行滥’,谓器用之物不牢、不真;‘短狭’,谓绢疋不充四十尺,幅阔不充一尺八寸之属而卖:各杖六十。故礼云:‘物勒工名,

[5]See Reinhard Zimmermann,The Law of Obligations: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Juta&CoLtd2006,p.307;Heinrich Honsell,Roemisches Recht,6.Auflage,2006,S.137.

[6]在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西汉),交易分为两类:影响税收的交易和不影响税收的交易,对于前者要求使用书面契约,且当事人不得自己起草契约,而须找中间人,由中间人起草契约、征税和记录交易。在政府要求中间人起草契约的买卖中,当事人的协议只有在必要的文件起草后才有约束力。这一要素十分重要。例如,在牲畜和奴婢买卖契约中,隐藏的疾病会使买主承担风险。后来,这类契约的当事人,可以在付钱3天以后再办理书面契约文书。在这3天里,协议可以取消,但在文书制定后立即生效。参见[美]宋格文(HughT.Scogin,Jr.):《天人之间:汉代的契约与国家》,李明德译,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三联书店1998年5月第2版,第321页。

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行滥之物没官,短狭之物还主。”[7]卷第二十六第422号:“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无病欺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疏】议曰:“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等,依令并立市券。两和市卖,已过价讫,若不立券,过三日,买者笞三十,卖者减一等。若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令无私契之文,不准私券之限。”[8]

唐代的立法对其后诸朝代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9]

通过对《唐律》的有限考察,可以看到:其一,中国当时对于买卖标的物的品质问题的规范,在正式制度上主要借助于刑事法的手段,民事效果在正式制度中体现得并不充分,[10]至于其在非正式制度中的体现,限于资料,本文暂不考察;其二,如果说在中国古代的买卖法中也存在一种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的变迁的话,其“卖者义务”主要是公法上的义务、是对于国家的义务,而不是对于买受人的义务;其三,在中国固有的传统法制中,与大陆法系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惟一相似之处,在于奴婢、马牛驼骡驴买卖场合的“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没有减价一说;其四,从《唐律》所规定的契约类型来看,涉及保管(第397号受寄物辄费用)、借贷(第398号负债违契不偿)、博戏(第402号博戏赌财物)、买卖等。从法律规范的技术上看,似未抽象出一般契约的概念而设定契约的一般规则,而是针对具体的契约形态、就事论事式地规范具体问题的解决之道。因而,其救济手段是单轨制而非如下文所示罗马法模式的双轨制。

另外,仅就买卖契约来看,《唐律》第422号所规范的是特定标的物的买卖(奴婢、马牛驼骡驴),并没有扩展到所有的标的物;规定的是特定物买卖(而非种类物

[7][唐]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刘俊文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97-498页。唐律不仅影响中国后世,对日本亦发生重大影响。详细说明可参阅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1月台一版,第344-345页。

[8]前引[7],长孙无忌等书,第500-501页。

[9]比如到了清代(公元1644年-1910年),依《大清律例》“器用布绢不如法律文”,“凡民间造器用之物不牢固正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者,各笞五十。”清人吴坛《大清律例通考》谓,“谨按:此条系仍《唐律》。查原律内‘笞五十’下有‘其物入官’四字。乾隆五年馆修,以民间市卖之物,造不如法,笞以惩之足矣。其物入官,滋弊无穷。且向来并未照此条行。因删如前律。”马建石、杨育棠主编:《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537页。

[10]梁慧星教授亦指出,中华法系的《唐律》等法典,其内容多属于刑法规范。其中虽有规定民事生活关系的条文,如户婚钱债等,也以采用刑罚制裁为限,实质上仍属于刑法规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不具备近现代民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参见梁慧星:《中国民法: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载《中国改革》2006年第7期。

买卖)。综上,大致可以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发展出大陆法系意义上的独立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后者本非中国固有的法律传统。

2.罗马法中买主诉权与市政官救济的二重结构

在罗马法市民法中,买者当心原则仅赋予买受人一种救济———买主诉权(actio empti或称买物之诉),[11]如果出卖人犯有欺诈或者就买卖标的物的品质作出了特别的保证,可以发生赔偿责任。很快这种做法便显得不充分了,因为对于善意的出卖人并不成立任何责任;另外,在异邦人参与罗马市场交易的场合,市民法也难以为济。出于应对,公元前二世纪初期(大约在公元前199年),作为市场监督官的市政官(aediles curules,或译“贵族营造司”,日译“按察官”),作为市场警察行政的一环,发布市政官告示(edictum aedilium curulium),[12]出台了在私法方面保护买受人的强有力的政策,发展出了有关出卖人责任的特别规则。这些规则涵盖了物的隐蔽瑕疵,即使当事人对这些问题没有达成过特别的合意。买受人有权主张价款减额(actio quanti minoris)或者使合同解除(actio redhibi toria),这便是所谓的市政官救济(aedilitian remedies),其实际效果是,它们是出卖人对于隐蔽瑕疵的一种“法定”责任。[13]应当注意,上述市政官告示属于“荣誉法”,而买主诉权属于市民法。

在Salvius Iulianus、Augustus以及Marcus Antistius Labeo生活的年代,罗马法关于隐蔽瑕疵的规则看起来还是不完整的。市政官救济被限定于奴隶和牲畜,而且仅适用于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土地的出卖人仅当他多报了面积的情况下才负责任。买主诉权涵盖了所有种类的物品的买卖,但是仅在恶意场合才能够适用。如果买受人希望出卖人负责的范围更广一些,他就必须要求他作出明确的

[11]根据买主诉权,出卖人通常是对恶意负责,这是买主诉讼是诚信诉讼之事实的当然结论。恶意是诚信的对立面,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责任被限定于我们将恶意在技术意义上理解为对于合同的故意违反,至少在有些场合,出卖人对于过失也是要负责的。参见前引[5]Zimmermann书,第280-281、308-310

页;Kaser/Knuetel,RoemischesPrivatrecht,18.Auflage,2005,S.208.

[12]参见前引[5],Zimmermann书,第311页;Reinhard Zimmermann,The New 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Oxford2005,p.80.或谓大陆法系民法所谓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发端于罗马法上大法官告示(参见梁慧星:《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3期。似不准确。罗马法中有裁判官法和裁判官的概念,除了裁判官(包括城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发布告示外,贵族营造司(市政官)、各行省总督也发布告示,这种告示经过适当调整后也类似于裁判官告示。这些告示均以城市裁判官的告示为模式和基本参照系,因而,均是“荣誉法”的组成部分。而荣誉法和裁判官法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二者易被混用。参见[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252页。因而,说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发端于罗马法上的“荣誉法”可能更为准确。

[13]可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374-375页。Kaser/Knuetel,a.a.O.,S.214ff.[日]北川善太郎:《契约责任研究》,有斐阁1971年初版3刷,第99页以下;前引[12],Zimmermann,The New 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pp.82-83.

保证。除非是作出了这种保证,否则对于买受人的保护远不够完善。“买者当心”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要适用的。[14]

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在罗马法上,“荣誉法”虽然能够与市民法共处,却从来没有被市民法吸收过。[15]

然而,人们现在普遍接受的是,可以看到,在古典法学的进程中,有着一种向着关于隐蔽瑕疵的一般责任的活跃的运动,这种发展所借助的运动工具是买主诉权,而其马达则是其中的“ex fide bona”条款。看来事态的发展是市政官告示所确立的原则逐渐地为市民法所接受。就市民法而言,通过逐步引入市政官的原则,对于原本没有责任的情形,可以构造起一种有等级的责任体系。总而言之,对于隐蔽瑕疵的保证被认为隐含在买卖合同当中,即使出卖人本人对于瑕疵并不知道。这种被法律所隐含的保证,是基于对市政官救济的一般化,并且其手法是在买主诉权下依据诚信对于出卖人所负债务的更为精致的解释。

市政官规则便被解读进入了有关买卖的一般诉权的“oportere ex fide bona”条款中,而支持得出上述认识的文本被认为无疑是相当确实可靠的。及至优士丁尼,可由他做的事情似乎不多,对于隐蔽瑕疵问题,依据买主诉权便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救济。借助于它买受人可以要求quod interest,要求解除合同或者要求减少价金。有鉴于此,人们可能会期待着优士丁尼废除市政官救济,因为它们已属多余,市政官的官职以及裁判权限已经被废止,解约诉权和减价诉权与买主诉权之间的差异性甚至不再有管辖上的相关性和效果。然而事实上,它们不但被作为买卖法的一个附加物而保留了下来,而且其适用范围亦被扩张,超越了奴隶和牲畜而及于所有的物的买卖。市政官救济的继续存在被认为是东罗马派法学以及优士丁尼墨守成规(traditionalism)的一个证据。[16]

总之,在罗马法中,关于隐蔽瑕疵存在着买主诉权(一般法)与市政官救济(特别法)两套救济,我们可以将这种法律规则的二重结构称为“双轨制”。罗马法的这种双轨制的发生和发展,实具有相当的偶然性,而非为历史的必然。[17]

(二)罗马法的追随者及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问题点

[14]参见前引[5],Zimmermann书,第319页。

[15]参见前引[12],格罗索书,第255页。

[16]参见前引[5],Zimmerman书,第320-322页。

[17]从中国古代的立法来看,《唐律》中的买卖标的物瑕疵问题的处理模式并没有发展出独立的瑕疵担保责任,似乎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这一点。

1.罗马法的追随者

按照罗马法的这条道路,买受人针对有隐蔽瑕疵的物品,可以相对容易地使自己获取减少价款或者解除合同的救济。然而,他仅在出卖人犯有欺诈或者作出了特别保证的场合,始得请求损害赔偿。这种救济的体系成为(尽管有一些变化)欧洲大陆绝大多数法律体系的特征达数世纪之久。[18]近现代以来,在东亚,日本、中国以及韩国开始继受西方法制,其传统固有法制在相当程度上被放弃了。就买卖法而言,中国一度继受了渊源于罗马法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19]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之后,中国在立法上是否还能称得上是罗马法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

度的追随者,存在不同认识,详于后述。

是否算作罗马法的追随者,当然要看其立法是否具有上述“双轨制”的特点。以“台湾民法”为例,“关于出卖人义务及不履行的责任,民法债编通则设有一般规定。关于买卖契约,则设有权利瑕疵担保,危险负担及物的瑕疵担保等特别规定。”而此种规范体系中,尤其是创设出卖人物的担保责任制度,其在何种程度补充或排除总则及债编通则的一般原则,乃买卖法上最具争论、最为重要的问题。

[20]

2.“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基本内涵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既为大陆法系大多数立法例所采纳,在进一步分析该制度之前,有必要先界定清楚两个基本概念,即“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按日本学者我妻荣主编的《新法律学辞典》的解释,担保责任,谓合同的当事人在给付的标的物或其权利存在缺陷(瑕疵)场合所负担的损害赔偿以及其他的责任。虽然就出卖人(日民第561-572条)、承揽人(日民第634-640条)、消费借贷的出借人(日民第590条)、赠与人(日民第551条)等设有规定,其中以出卖人

[18]参见前引[5],Zimmermann书,第327页以下。

[19]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四条以下有关物之瑕疵担保之规定,主要继受自旧德国民法,而旧德国民法规定则系整理归纳自普通法时代即已沿袭适用之罗马法。”黄立主编:《民法债编各论(上)》,杨芳贤、陈岳执笔,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7月版,第52页。王泽鉴教授亦谓:买卖乃最古老的契约,“民法上许多规定(尤其是物的瑕疵担保),源自罗马法。”王泽鉴:《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325页。应该注意的是,该立法继受更多的是影响了台湾,而非中国大陆。因为即使是在中华民国制订民法之后,该民法中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由“纸上的法”转化为了“活法”,也是很值得疑问的。可以参阅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2月版。谢怀先生亦曾指出,民国民法在中国大陆只存在了近20年,而且还没有普遍施行于大陆全部。所以对于大陆来说,这部民法的作用可谓不是很大,当然也不能说在大陆一点影响也没有。参见谢怀:《谢怀法学文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53页。

[20]参见前引[19],王泽鉴书,第329、325页。

的担保责任最具有代表性。就有偿合同,出于经济上的对价关系,为了追求当事人之间的公平,考虑让给付义务人担保(保证)标的物无瑕疵,并使之负担一种无过失责任;对于无偿合同,原则上不负担保责任,仅在知道瑕疵却又不告知的场合例外地使之负担保责任。关于担保责任,就出卖人来看,可以区分为权利归属于他人或者数量不足之类权利瑕疵场合(日民第561条-568条,参阅“追夺担保责任”)与因物的瑕疵而发生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场合(日民第570条)。关于责任的内容,对于出卖人,买受人方面有合同的解除、代金减额请求、损害赔偿请求;对于承揽人,定作人方面有合同解除、瑕疵修补请求、损害赔偿请求。担保责任是否适用于不特定物之买卖?虽在其与不完全履行的关系上讨论,它主要是关于瑕疵担保责任的问题。另外,担保责任虽可通过特别约定而予免除,但在明知瑕疵却不告知的场合,是不可以免除的(日民第570条、第640条)。[21]

瑕疵担保责任([德]Gewaehrleistung wegen Maengel der

Sache,[法]garantie des vices cachés),谓在买卖等有偿合同中,标的物本身隐含有瑕疵(缺陷)场合,出卖人等交付义务人对于买受人等权利人所负的担保责任(日民第570条、第559条)。买卖的建筑物的木质桩基朽坏了,即其适例。对于存在瑕疵之事实无过失不知情的买受人,可以向出卖人请求损害赔偿;买卖的目的无法达到时,可更进一步将合同解除。在商人之间的买卖场合,如果买受人没有做到不迟延地检查标的物并在发现瑕疵时马上通知出卖人,不可以追究出卖人的责任(日本商法第526条)。对于不特定物是否适用瑕疵担保的规定之问题,见解分歧。多数说否定其适用,作为不完全履行加以解决,即为已足,惟对于时效期间,多数认为宜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加以限制,或者类推适用瑕疵担保责任的1年期间。日本判例认为作如下的认识也是可以的:即使是在不特定物买卖场合,买受人一旦受领,标的物便已特定,便只是瑕疵担保责任的问题了。少数说支持判例见解,另外,也有见解主张承认对于瑕疵物的代物请求权。[22]

如果以旧的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为分析范例的话,

[21][日]我妻荣代表编集:《[新版]新法律学辞典》,有斐阁1969年新版第3刷,第809页。

[22]前引[21],第121页。对于传统民法上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理解,我是采法定责任说的。为何选择法定责任说而不选择作为“新说”的债务不履行责任说呢?因为在理解和描述一个对象时,人们应当抓其主流或者主导方面。尽管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在德国原来的通说上以及在日本的判例通说上,均是采纳法定责任说。以日本为例,尽管有五十岚清、北川善太郎、星野英一等有名教授支持债务不履行责任说,但终未扭转判例通说的局面,法定责任说依然在日本占主导地位。崔建远教授虽然强调是以“债务不履行说”为理论根据,但又不得不在其论文中大段地介绍“法定责任说”,何以如此呢?道理很简单,法定责任说才是瑕疵担保责任的正宗,没有法定责任说,无从发展出债务不履行责任说。

对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有几点需要予以注意:(1)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一个具有罗马法“基因”的特定概念,并非所有的处理买卖标的物不符合要求时的法律责任均能够被套上“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如后文所示,英美法上处理类似问题的法律制度是违约责任,而非“物的瑕疵担保责任”。(2)近现代以来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民法典针对买卖合同等规定的特别的制度,独立于一般的债务不履行责任,正如拉伦茨教授所言:“给付义务之不履行与物之瑕疵担保责任是两码事。”[23]其独特之处只有以一般的债务不履行责任为参照才能体现出来。此类责任属于担保责任,不同于一般的债务不履行责任,不以过错为要件。(3)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内容包括:减少价款、解除合同(物之瑕疵的一般效力)以及特定情形下的损害赔偿责任或者另行交付无瑕疵的物(物之瑕疵的特别效力),四者属择一关系[24]。

3.罗马法追随者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有几个国家(比如荷兰和德国)在买卖标的物不符合要求的法律救济方面与它们的罗马传统分裂了,但诸如法国和西班牙仍然保有与原初的罗马模式非常相似的买卖法。这条罗马式道路可能有其优点和长处,但它也有一点特别的不利之处,这一点所带来的问题和争论持续至今:它导致出卖人的瑕疵履行是由一套规则和救济体系所规范,而这套规则和救济体系不是从有关违反合同的一般法中发展出来,反而是有别于该一般法。这也正是它何以被看成是确立了“双轨制”的原因。结果是,诸如适用于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的规则和政策考量,与规范瑕疵履行情形的原则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出于立法者或者法律发展的主导者有意识的决定,而纯属历史偶然之结果。[25]

结果追随罗马模式的绝大多数法律体系经历过(且经历着)相当多的问题,以试图在两套制度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线。比如,在种类物买卖场合,能否在他种物之给付(对此适用债务不履行的一般规则)与瑕疵物之给付(对此适用特殊的买卖规则)之间划出一条界线吗?换言之,在什么时候,出卖人交付的物品与合同描述相去如此之远,以至于它们不再被看成是约定种类的物品的瑕疵的案型,而是完全不同的其他的东西即他种物(aliud)呢?太多的笔墨被浪费在试图划定这一

[23]Vgl.Karl Larenz,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zweiter Band,Besonderer

Teil,1.Halbband,13.Auflage,1986,S.68.

[24]参照林诚二:《民法债编各论(上)》,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修订二版,第134页。

[25]Peter Huber,Comparative Sales Law,in Mathias Reimann and Reinhard Zimmermann 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Law,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p.956.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共4例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共4例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1 论文摘要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四、我国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缺陷 五、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 六、结语 摘要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

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本文还叙述了对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偿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买卖合同最基本的法律特征。买卖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交付财产取得价款的一方称为出卖人,接受财产交付价款的一方称为买受人。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只要权利或物有瑕疵,出卖人必须负责,因此属于无过错责任。正好与其违约责任的过错归责相对应。其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平衡出卖人与买受人的利益和风险。那么我国《合同法》对于瑕疵担保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它在买卖实践中又存在哪些缺陷呢?下文将分别进行讨论。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种类: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者特别约定的品质。它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

买卖的瑕疵担保责任-合同范本模板

买卖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系指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出卖人对出卖标的物的瑕疵担保有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两种形态。 一、权利瑕疵担保 权利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售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向买方就该标的物提出任何权利要求。该项担保责任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在第三人基于所有权,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等向买受人追夺标的物时,出卖人即应负担保责任。当事人对此有约定的,依约定承担责任;如无约定,出卖人只承担一般责任,即返还价款,买受人有损失时还可请求损害赔偿,出卖人的这一担保责任被称为追夺担保。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1、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时存在。合同成立后才出现权利瑕疵则是出卖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瑕疵担保责任。2、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后履行时仍存在,若权利瑕疵仅于合同成立时有在此后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则无需承担权利的瑕疵责任。3、须买受人不知有权利瑕疵的存在,是否知道应由出卖人负举证责任,但买受人的知道不必是实际知道,若通过合理途径即可了解而不做了解,视为知道。4、须因权利瑕疵而使买受人遭受损害或损失。 (二)权利瑕疵担保的效力。指出卖人违反这一担保的法律后果,从出卖人方面看是他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且该责任不以过错为条件,从买受人方面看是他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通常主张支付违约金,实际履行,解除合同或要求损害赔偿等,但买受人于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知道第三人对买卖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另外,我国合同法还规定“买受人确有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该项规定是赋予买受人积极的救济权,能够更好地保护买受人的权益,是对传统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冲破和完善。 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保证对其出售的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这里“合法的权利”不一定非所有权不可,只要是合法的出卖处分权即可; 2、保证在其出售的标的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买方透露的担保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与产品责任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产品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在产品买卖关系中,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向对方保证和承诺,按照这种承诺,如果产品存在瑕疵,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瑕疵担保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的一种。 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两者都是经营者违反产品质量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产品责任专指因产品缺陷引起的赔偿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包含产品责任,即包括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和产品侵权赔偿责任。 (二)区别: 1、二者的性质不同。 产品责任是基于侵权行为导致的责任,它是一特殊的民事侵权,受侵权行为法的调整;而产品质量责任中的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属于合同责任,是违约责任的一种。产品质量责是一种综合责任。 2、二者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 承担产品责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产品存在缺陷,并且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两者缺一不可 产品质量责任违反的是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即默示担保、明示担保和产品缺陷。3、损害事实不同。 产品责任的损害事实是人身伤害与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损害,而产品质量责任的损害事实是产品自身的价值的损失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损失。 4、可否选择责任承担者存在不同。 发生产品责任时,消费者或其他第三人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而发生产品质量责任时,消费者只能向与其存在合同关系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责任主体不同。产品责任的主体只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通常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职员 无关;但产品质量责任的责任主体还包括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 5、二者的诉讼管辖地不同。 发生产品责任时,消费者或其他第三人可以向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发生产品质量责任时,消费者只能向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若在合同中有约定管辖的话,则适用合同的约定。6、判定责任的依据不同。 判定产品责任的依据是产品存在缺陷,而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包括默示担保、明示担保和产品缺陷,较产品责任更为广泛。 7、责任产生的时间不同。 产品责任只能产生于损害结果发生之后,没有损害的事实就不可能产生产品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产生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使用、消费等任何一个环节,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

通常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协议解决;不能协议的,买方可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减价或退货等救济措施,买方有损失的可请求损害赔偿。另外,买方还可选择合同解除权,但解除权的行使须在卖方规定的期限内。 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0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51条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义务。《合同法》第152条规定,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合同法》第150、151、152条的规定属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 1.权利有瑕疵。其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权利不完整或欠缺之瑕疵,其常见情形有:全部权利属于第三人;权利一部分属于第三人;权利受第三人权利之限制,即买卖标的之权利虽属于出卖人,但其上附有第三人的权利;在出卖之货物上有他人享有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论文(合同范本) Constrain both parties to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gether, and clarify the obligations that both parties need to perform within the time limit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合同 范本)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通常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协议解决;不能协议的,买方可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

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案情: 1999年11月5日,广州某公司与李某签订了购销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甲方(广州公司) 提供给李某法国丽蒙娜?格拉思公司生产的浪莎系列散装香水12000毫升,每毫升单价为1.7元,香水价款为20400元;李某同时配购价值6000元的各类香水瓶,香水瓶以实际清单为准;付款方式为货到时付款14160元,余款12240元在一个月内付清洽同签订后,广州公司以托运方式交付完毕。李某之妻出具欠条一份,确认已付1万元,尚欠13800元。同月16日,双方又签订合同一份。由广州公司再提供香水及香水瓶,价值24000元,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11760元,余款12240元在一个月后付清。鉴于李某购货较多,广州公司承诺免费赠送优质JZC-1型香水分销机两台和展柜一个,作为李某的奖励。1999年11月29日,李某出具收条,确认11月25 日收到香水及机器一套,货款未付,并承诺12月初支付。2000年1月,广州公司上门催讨货款,李某提出拒绝支付余款。李某认为,对方第二次供货数量不足,且提供的香水分销机存在严峻的质量咨询题。广州公司多次催讨无果,遂起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支付余款。李某则提起反诉,要求广州公司解除合同,承担违约金并赔偿损失。与此同时,李某还将分销机送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检验部门也出具了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鉴定报告认定,该分销机属于质量不合格产品。 争议焦点: 1?广州公司是否对其赠与财产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对此,法院也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香水分销机属于免费赠送产品,是广州公司单方自愿行为,若判令其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则无异于强令当事人赠与财产。况且,合同法第191条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该赠与是广州公司单方自愿行为,但一旦承诺保证质量便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2?本案广州公司的赠与行为是否为附义务的赠与?有的认为,李某买一定数量的香水与香水瓶是广州公司赠与的对应条件,即所附义务。有的认为,广州公司赠与行为尽管与李某购买物资有关,但不能将李某购货视为广州公司赠与所附的义务。 判决: 法院最后判决广州公司无须承担该赠与财产的瑕疵担保责任,李某应全额支付余款。 分析: 本案涉及赠与人对赠与财产的瑕疵担保责任,以及该赠与行为的性质认定。 一、州公司赠与行为的性质 (一)促销赠与的性质 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契约讲,一是单独行为讲。契约讲认为,促销赠与如同悬赏广告,即卖方向社会不特定人发出要约,某一买方一旦完成了促销广告指定的行为,就是对卖方的有效承诺,双方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单独行为讲认为,赠与行为与对方完成某行为无关,独立于对方行为,或者讲对方行为是赠与行为的依据而已,并不存在要约承诺的合同关系。对本案,也有人主张用单独行为讲,即双方合同中交易的标的物为香水及香水瓶,香水分销机并非合同标的物 而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自己单方给予的赠品。既然李某得到赠品在合同成立后,与交易标的物无关,那么就不能以赠品瑕疵为理由拒付合同标的物价款。因为,买珠赠犊,岂能以犊之瑕疵而拒付珠之款?单独行为讲大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以及合同法的精 神看,采契约讲更有法律依据。那么,本案依照契约讲分析,广州公司应否承担赠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呢?这就要分析该赠与是否属于附义务的赠与,以及赠与人有无承诺保证。

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规定

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规定 一、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基本理论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除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 有权的义务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本文就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展开论述。 瑕疵为大陆法系特有的概念,通俗地讲,指缺点、缺陷。权利瑕疵,指买卖之物的所有权或作为买卖标的物的其他权利的不完 整或权利受限制。出卖人应担保作为买卖标的物及权利无瑕疵,这是出卖人的主要义务之一,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权利瑕疵担保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追夺 担保制度。罗马法上的追夺担保是指第三人基于所有权、用益权或抵押权,从买受人手中追夺买卖标的物时,出卖人即应负买受人不受追夺的担保责任。但是,罗马法并没有强加于出卖人使买受人取得完全权利的义务,只是令出卖人赔偿损失。近代各国在继

受罗马法时,发展了这一制度。《意大利民 法典》强加于出卖人防御义务,《德国民法典》表现为使买受人取得权利的义务,而《法国民法典》则规定出卖人有防止追夺的义务。 责任间题是效力间题,即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时,买受人可采取的救济措施。关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效力,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大陆法系国家大都依债务不履行的规定处理。如德国、法国、日本民法均规定损害赔偿,解除契约,除去瑕疵,拒付价款,已给付价款的可请求返还价款。在英国,当买受人取得的标的物被第三人追夺或买卖的标的物侵犯他人的商标权或专 利权时,属于出卖人违反法定默示条款,买受人可请求出卖人赔偿损害。在美国,出卖人违反担保义务,区分其行为是构成实质违约还是构成轻微违约来处理。构成实质违约的,买受人可解除契约并请求损害赔偿;构成轻微违约的,买受人不可解除契约,仅可请求损害赔偿。 对于权利瑕疵,出卖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是什么?郑玉波先生在一书中指出,有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黄建军高慧 摘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是一项平衡买卖合同双方的利益调整的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为了维护买卖人在买卖合同中的合法利益,体现法律的公平、诚实的价值取向,避免买卖双方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和完善我国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完善 作者简介:黄建军、高慧,江苏有方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35-02 一、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含义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就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交付给买受人的标的物不存在权利或物的缺陷、瑕疵,第三人不会就该标的物或该标的物的权利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为此出卖人向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第一百五十条,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五十三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可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分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第一,标的物的所有权全部由第三人所有,即无权处分物;第二,标的物所有权部分权利归第三人所有,如共有物;第三,第三人对标的物有限制权,如担保物;第四,以权利为标的物的,权利在转移时本身不存在,如虚拟债权。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在价值,效用或质量等方面不符合合同双方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致使买卖合同标的物价值减少或灭失,出卖人而承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虽对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进行了规定,但在其具体构成要件上并未有明确的定性。由于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瑕疵担保有所不同,分别加以表示。学理上通说认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为:第一,买卖合同中约定标的物真实存在瑕疵。买卖合同中的出卖人交付给买受人的标的物在特征、性质等方面与通常意义上的不相符或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第二,买受人不存在重大过失且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善意。这里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如果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有瑕疵或由于买受人自己的重大过失致使自己不知道标的物存在瑕疵的,出卖人均不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这一前提之下存在一种例外情况,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观上故意隐瞒标的物的瑕疵而不告诉买受人的或者出卖人就标的物的质量向买受人作出特殊保证的情形下,买受人即使存在重大过失,出卖人也不能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第三,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上的瑕疵必须在转移给买受人时已存在。也就是说,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的存在时间不限定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成立后,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只要瑕疵转移给买受人即可。第四,买受人负有向出卖人适时的履行瑕疵通知义务。 二、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 在实际运用中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经常与其他法律概念发生混淆,致使部分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后果到底适用那一种责任后果的承担方式存在混淆。就易发生混淆的几个法律概念加以区别。 (一)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具有重要性地位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在履行合同时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或完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从而向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一般民事责任的一种因此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属性,但同时违约责任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属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了买受人可要求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瑕疵的承担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并不明确的,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由此可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有牵连,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两者之间也必然有分别。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如下:第一,责任成立时间不同。违约责任只能在买卖合同成立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当事人约定条件或通常性质时产生。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于买卖合同标的物危险转移于买受人时即可产生,不问事买卖合同成立时产生还是合同成立后产生均可成立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就已经存在,而不能在合同成立之后产生。第二,责任承担主体不同。违约责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形成的责任,即违约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承担的责任,不限制在哪一方当事人身上。而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不论是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还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都是限定在出卖人身上的责任,是出卖人特有的义务,买受人无此责任。第三,履行通知义务的区别。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要求买受人承担瑕疵通知义务,为出卖人承担物的瑕疵的前提,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但在违约责任中无此规定,不以另一方当事人的通知为前提,受损害方可以不对受到的损害通知违约方。第四,期 ◆学术前沿

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上

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上)

————————————————————————————————作者: ————————————————————————————————日期: ?

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上) ?? ???一、序言?按照现代民法,因购买使用缺陷产品而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受害人,通常可以基于下述三项责任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其一,侵权行为责任;其二,一般违约责任;其三,瑕疵担保责任。此三种责任在法律效果上并无不同,均可使受害人获得损害赔偿,但在责任成立要件上却有差异。本文着重论述瑕疵担保责任。?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本文所论,为物的瑕疵担保。??大陆法系民法所谓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发端于罗马法上大法官告示。按照罗马法,奴隶和家畜的买卖,标的物具有一定的瑕疵时,买主有价金减额诉权(actio quanti minoris)和契约解除诉权(actio redhibitoria)。罗马法瑕疵担保责任为近代诸民法典所继受。基于此沿革上的理由,各国民法典将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作为主要是买卖全中的特别制度加以规定,而与一般违约责任在成立要件和效果上均有差异。1?英美法上具有与大陆法瑕疵担保相同机能的制度,是warranty(担保或保证),尤其是其中的implied warranty(默示担保)。按照英美法,合同约款分为两类:condition(条件)和warranty(担保)。条件乃涉及合同本质的约款,违反条件即构成违约,受害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担保则属于合同之附随约款,违反担保只发生损害赔偿义务,不得解除合同,因而与违反合同的情形有别。这一普通法特别担保制度,后来被规定于1893年英国货物买卖法中,成为制定法上的制度。1906年美国统一货物买卖法又有类似规定。但美国法瑕疵担保制度与英国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承认受害方基于违反担保也有解除合同之权。而对于违反担保采取区别于一般违约责任的处置,则英美两国并无不同。2?我国尚未制度民法典,现行民法通则未涉及瑕疵担保问题。但1986年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关于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已有原则规定。民法理论和实务均承认这一特别制度。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将有助于正确阐释我国现行法上的瑕疵担保制度,并进一步从立法上完善这一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对于保护消费者和其他买受人利益的特殊功能。 ?二、外国法上的瑕疵担保责任??(一)德国法?早在普通法时期就已对出卖人规定了严格的瑕疵担保责任,大体上为德国民法典所遵从。按照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出卖人应担保其标的物在危险责任移转于买受人时,无灭失、价值减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所谓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就买卖标的物上的权利瑕疵或物的瑕疵所承担的法定责任。瑕疵担保责任分为两种,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一)物的瑕疵担保及构成要件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为: (1)物的瑕疵在物的风险转移时已存在。对风险转移后才产生的物的瑕疵,出卖人不负责任。风险转移的时间,可依当事人的约定,也可依法律的规定。 (2)买受人不知瑕疵存在,并且无重大过失。一般认为,买受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未要求出卖人出示标的物,对出示的标的物未作检查或检查过于粗心等,均属买受人的重大过失。在买受人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出卖人可不负担保责任。但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者,无论买受人有无重大过失,出卖人均不得免责:一是出卖人已特别保证出卖物无瑕疵;二是出卖人故意不告知出卖物有瑕疵。 (3)买受人必须就受领物为检查通知。买受人在接受标的物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瑕疵应及时通知出卖人。怠于此种检查或通知的,除依通常的检查不能发现的瑕疵外,视为买受人对瑕疵的认可。鉴于某些物的瑕疵需经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当事人可约定一定的提出异议的期限,如未约定,则依法律规定的期限处理。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15条第3项规定:“对某些必须安装运转后才能发现内在质量缺陷的产品,除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行商定提出异议的期限外,一般从运转之日起六个月以内提出异议。”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解除合同、减少价金、更换、修理、赔偿损失等。出卖人通常只对买受人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在产品责任领域,一些国家(如美国、法国)已将出卖人的担保责任扩及合同以外的第三人。涉及标的物交付的其他合同;如租赁、互易、承揽等合同,原则上也适用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上采无过错归责,因此不再以债务人的过错作为违约责任成立的要件。因此只要出卖人给付的标的物存在物的瑕疵,作为出卖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可以依照本法第111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根据这条规定,无论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瑕疵是否知道,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权利瑕疵担保及构成要件 《合同法》第150、151、152条的规定属于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根据我们前面的探讨,在《合同法》将归责原则确定为严格责任以后,与物的瑕疵担保一样。

民法典解读--合同编--瑕疵担保责任与标的物的检验

瑕疵担保责任与标的物 的检验

(一)瑕疵担保责任 权利瑕疵担保(612-614)与质量瑕疵担保(615-619)。

1.权利瑕疵担保规则无变化 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对该标的物不享有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12) 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前条规定的义务。(613) 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对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是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614)

2.出卖人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的要件 第一,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约定及510、511-1之补充)第二,无免责之特别约定

当事人约定减轻或者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瑕疵承担的责任,因出卖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瑕疵的,出卖人无权主张减轻或者免除责任。(618)(《买卖合同解释》32) 《拍卖法》第61条第2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若拍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的瑕疵状况,却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告知竞买人的,瑕疵担保义务免责声明应归于无效。

案例:山东高院(2015)鲁民四终字第97号 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辆进口水陆两栖旅游巴士用于旅游观光,B公司已在合同中明确向A 披露了标的物的瑕疵为在国内无法办理车或船行驶的相关证件及手续、也无法办理登记手续。合同约定,在接收巴士后,A公司不得再因该巴士存在质量问题或手续不全等为由,要求B公司退货或解除合同。后A公司因巴士不能办理手续无法实现合同目的要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合同制定方法)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

(合同制定方法)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与我国合同法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和我国《合同法》 壹、权利瑕疵担保的根据 权利瑕疵担保(Warrantyagainstdefectsoftitle),又称追夺担保、权源担保,是指出卖人应保证对其出售的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这种出售行为没有侵犯第三人的权利,且且任何第三人均不会向买受人就该标的物提出任何权利要求。 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追夺担保及和此相应的追夺诉权。罗马法上的追夺担保是指第三人基于所有权、用益权或抵押权,将标的物自买受人手中追夺时,出卖人即应负担保责任,买受人因此对出卖人取得担保诉权。当下,无论是英美法系,仍是大陆法系,大多数国家立法均确立了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俩点:(1)是民法公平价值的要求。徐国栋教授认为,公平是民法的精神,尽管民法的各种规定千头万绪,复杂万端,如果要对其做作壹言以蔽之的说明,必定用的着“公平”二字。舍却公平,民法将不成其为民法。公平价值体当下买卖合同中就是要求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获得平衡。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当卖方移转的标的物上负担有第三人的权利时,标的物就可能被他人追夺,买方就有丧失对标的物占有的可能,和卖方完全和平的占有对价相比,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权利瑕疵担保制度正是对此状态回应而产生的壹种法律制度,使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获得平衡。(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商品流转的速度越快,产业资本周转的速度也越快,单位时间内产业资本带来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保障商品迅速流转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于合同法中规定权利瑕疵担保制度使买方不

合同法瑕疵担保责任[工作范文]

合同法瑕疵担保责任 篇一: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概述 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的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责任。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特点: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出于法律的规定,并非当事人意思表示之结果。不过民法关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并非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得以特约免除、限制或加重。2、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仅就买卖标的之权利应负的责任,属于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买卖标的之权利有瑕疵,即须负责,出卖人有无过错,在所不问。3、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出卖人的责任,因为买卖合同为有偿契约,买受人之取得权利,系支付对价而来,故不论出卖人有无过失,总应使买受人所取得之权利无瑕疵始可,否则有失公平。 权利瑕疵有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标的物的所有权全部或一部分属于第三人。其二,买受人取得的所有权负担有第三人的合法权利,使其行使受到限制。如第三人在出卖物所

有权上享有地上权、抵押权、留置权或租赁权等。其三,标的物所有权的其他瑕疵。主要指标的物本身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工业产权,经受侵犯人的申请,法院命令销毁、没收或扣留侵权人所制造的货物,使买受人丧失其受领之物。这种瑕疵是随着现代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扩大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四,第三人对标的物的出卖有撤销权。 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效力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1、权利瑕疵于标的物交付时存在。合同成立后即便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但在出卖标的物之前除去权利瑕疵,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我国《合同法》第150条并未明确规定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之时存在,而是明确规定出卖人“就其交付的标的物”须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2、买受人于合同成立时不知情。《合同法》第151条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160条规定的义务。”需要指出的是,在买卖的标的物上是否存在权利瑕疵,当 篇二:论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姓名:刘兵班级:铜陵学院庐江函授站20XX级法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 一、案情基本情况介绍 张某在家中招待几个朋友吃饭。张某在附近的小卖店购买了一箱啤酒。由于小卖店当时只剩下半箱啤酒,因此双方商定,张某先拿走这半箱啤酒。小卖店随后将剩下的半箱啤酒送到张某家中。张某回家后,其朋友刘某的在开启啤酒过程中,瓶口突然爆裂,刘某面部当场受伤,张某也受伤。此时,小卖店老板登门送剩下半箱啤酒。事后,经有关部门检测,酒瓶爆裂系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压力不够所致。但在该批货物中只有这一只瓶子出现此类问题。 再查,案发之前,该酒厂已被他人完成收购,并更改了企业名称等重要信息,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 二、简单的案例分析及适用法律 直观来看,本案是一例因产品质量缺陷引起的侵权责任,涉及到的法律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43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3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第44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存在缺陷的。”第41条“经营

瑕疵担保责任除斥期间

瑕疵担保责任除斥期间 瑕疵担保责任除斥期间 一.瑕疵担保责任除斥期间 1、此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成立之关键。在此如何理解“瑕疵”呢?本文认为,在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衡量买卖标的物是否有瑕疵,有两种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按客观标准,所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该种物所应具备的通常性质及客观上应有之特征时,即具有瑕疵。按主观标准,所交付之标的物不符合当事人约定的品质,致灭失减少其价值或效用时,即具有瑕疵。 2、物的瑕疵必须在标的物的风险负担转移时存在。 买卖标的物的利益及不利益,自交付时起,一般由买受人承受负担,所以出卖人所担保的瑕疵应在标的物的风险负担转移时存在。如物的瑕疵在标的物的风险负担转移之后发生,则应由买受人负担。我国合同法将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时间规定为物的交付时间,当然,买卖双方也可另行约定风险转移时间。 3、买受人善意并无重大过失。 依此要件,买受人在合同订立及标的物交付之前不知有瑕疵存在,如果买受人明知标的物有瑕疵而仍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时,出卖人不负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重大过失几乎等于故意,对这种对自己权益漠不关心者,法律自无特别保护的必要。但是若出卖人对标的物的品质有特殊保证或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物的瑕疵的,即使买受人有重大过失,出卖人仍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出卖人的恶意行为较买受人的过失更具有可惩罚性。 4、买受人须履行及时检查并将瑕疵之存在通知出卖人的义务。 对于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买受人应当及时验收,如发现应由出卖人负担保责任的瑕疵,应立即通知出卖人。否则,买受人会因超过法定的除斥期间而丧失向出卖人主张权利,但是,关于买受人通知的规定,不应适用于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有瑕疵而故意不告知标的物瑕疵的情形。 5、须买受人非依强制执行或拍卖而取得标的物。 通过强制执行、拍卖取得标的物,非出于标的物所有权人的自愿,执行机关、拍卖机关仅就标的物的现状拍卖,并不知道标的物的瑕疵,并且拍卖是公开竞买,买受人亦可当场查清标的物的瑕疵,故于此情况下,出卖人不负瑕疵担保责任。 本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 违约责任也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于合同缔结之际发生的,当事人因故意或者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致使合同不能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是一种先合同义务。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瑕疵担保责任的一种,是指出卖人就买卖的标的物负有第三人不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一种民事责任。 三者的相同点: 1、责任主体具有相对性: 三者的责任主体具有相对性,只能是缔约双方当事人,不涉及第三人,都体现了民事责任的平等性属性。尽管违约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在合同中可能会涉及第三人,但责任承担中也只能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或债权人向债务人负担义务与承担责任,这是由合同的相对性决定的。 2、责任形式具有财产性: 三者均表现为责任人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货币或者给付一定的财物,充分体现了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的属性。 3、责任结果具有补充性: 责任主体必须弥补或填补因其缔约过失行为或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损害多少或欠付多少,就应赔偿或补偿多少,这也体现了一般民事责任的对待相应的属性。 三者的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缔结合同中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而产生的责任,如缔约一方当事人违背以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通知、说明、协力、忠实、照顾等先合同义务致使此时合同并未生效,即未发生合同之效力。因此,缔约过失责任是先合同义务。 违约责任则只能产生于已生效的合同,合同已生效,债务人应按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对约定义务的违反,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违约责任产生的根据是合同义务。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在合同成立时权利瑕疵已经存在,且合同是有效的,若在合同成立时权利无瑕疵而是其后产生,则不构成,应属违约责任。 2、归责原则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合同未成立、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致使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应以其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及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主观过错作为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即确定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不仅要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致使对方

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 要件是什么? 篇一:论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姓名:刘兵班级:铜陵学院庐江函授站20XX级法学专业) 目录 论文摘要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四、我国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缺陷 五、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

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 的质量标准。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本文还叙述了对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偿转移标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解剖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 韩世远 关键词: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市政官救济/违约责任/统合说 内容提要: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上已经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我国法奉行的是违约责任“单轨制”,而不是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并存的“双轨制”。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应当作统一的解释,不宜人为地制造分裂。解释论上主张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相对独立存在,是在变相地肯定“双轨制”,本身是一种叠床架屋的构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了买卖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出卖人的责任,这是一种独立的瑕疵担保责任抑或是违约责任或者它既是瑕疵担保责任又是违约责任?我的回答是,传统民法上的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合同法》上已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统合说)。[1]我注意到我国其他学者也有相近的见解。[2]当然,另外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见解。[3]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或者债务不履行责任的关系定位,涉及“重新调整变动中之民事责任体系”,[4]是构造我国合同法解释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以下将我近来的思考和研究结果展现出来,供学界贤达批评指正。 本文拟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不是处理物的瑕疵问题的法律责任即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什么是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在我国法上是否存在有别于违约责任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主张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有什么问题?等等。另外,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均是以买卖合同为背景,即指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1]参见韩世远:《合同责任的争点与反思(下)》,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23日第3版;韩世远:《中国の履行障害法》,钱伟荣译,载[日]《明治学院大学法律科学研究所年报》第17号,2001年7月。 [2]比如王利明教授认为,我国《合同法》并不存在着如德国法中的与债的不适当履行责任相分离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也不存在着特殊的瑕疵担保责任。出卖人交付的物有瑕疵时,出卖人应承担一般的违约责任,而非特殊的瑕疵担保责任。参见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 [3]参见崔建远:《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4]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六册),作者台北自版1991年10月第5版,第13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