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检测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养殖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贫富之道,莫之夺予”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沉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A.青瓷盘 B.珐琅彩 C.白瓷碗 D.铜钱6.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
不正确的是()A.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C.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7.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太C.殖民扩张的开始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8.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9.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
这个人及其发明是指()A.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B.史蒂斐逊发明了火车机车C.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D.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0.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0年缩短为1分钟,1925年又缩短为10秒钟。
这表明()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11.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12.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13.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主要体现在()①中共八大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②号召大炼钢铁用十五年时间赶上英国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15.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16.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未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发展乡镇企业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④发展农业科技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观察下图中四种饮食现象,它们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端午节吃粽子②以玉米为主食③酿制葡萄酒④喝咖啡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18.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A.四合院 B.西式教堂建筑 C.里弄 D.现代建筑19.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两洋影戏。
”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1.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2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2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牧畜2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2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6.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A B C D27.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两大核心问题——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均衡发展作出相当大的努力。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2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文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29.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微软现象表明()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③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④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0.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第Ⅱ卷(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2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这一规模的大量生产所意味的东西,从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尔的以下这番无可非议的大话中可觉察出来:“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