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叠词的异同与翻译
摘 要: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汉语的韵律美,
音节美,形式美,并且在古汉语诗词中广泛应用。英语中也有丰富的叠词形式,
主要分为头韵叠词,尾韵叠词,双韵叠词。本文主要以李清照词《声声慢》英文
译本为例,探讨英汉叠词的格式的不同,并且探讨如何在保留原文形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翻译出汉语叠词的美感,最大限度的体现汉语的音美,意美,形美。
关键词:叠词;英汉叠词异同;李清照词《声声慢》;翻译
一、绪论
语言都讲究声音美, 汉语为此, 英语亦然。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重叠
词和重叠词组。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和谐, 会有助于
意义的表达。而汉语叠词的代表作莫过于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中的十四叠字
了,该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叠词绝唱。当时李清照正经历祖国沦陷, 金石
散尽, 丈夫故去等一连串打击,故而全词中弥漫的感伤绝望的氛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无一不带有感伤的色彩,尽现词人孤寂
落寞、凄婉哀怨的心境。可是原词愈深刻独到, 翻译难度愈大。因而, 本文主
要通过分析该词的三个英译本,探讨如何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音美,意美,形
美。
二、英汉叠词格式
1.汉语的叠词格式
叠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在名词﹑数词
两次形容词副词动词都有重叠变化,汉语的重叠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重
叠式,另一种是部分重叠词。
(1)完全重叠式。①AA式:花花;绿绿;冷冷;清清。②AABB式:安
安静静;抽抽搭搭;吞吞吐吐;郁郁葱葱。③ABAB式:学习学习;讨论讨论;
复习复习。
(2)部分重叠式。①AAB式: 水汪汪;天苍苍;绿油油;凉丝丝。②BCAA
式: 波涛滚滚;白雪皑皑;得意洋洋;风尘仆仆。③AABC式: 斤斤计较;楚
楚动人;心心相印;步步为营。④ABAC式: 一举一动;尖声尖气;晃头晃脑;
成双成对。
2.英语的叠词格式
英语重叠词利用不同方式的重叠构成,而音韵的重叠又各不相同。按现代词
汇学的观点,英语重叠词属于次要拟声词,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
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和同名叠词。
(1)头韵重叠词。此类重叠词是通过首字母相同的词语构成语义相关、形
式对等的复合表达。如: sea- saw , ship- shape , spick- span。
(2)尾韵重叠词。此类重叠词是通过词语中辅音的更替和主要音节音韵的
重叠构成,两词之间语义相关,这种类型中第一个辅音或辅音群被替换。如: bow-
wow , helter- skelter, lovey- dovey , super- duper, willy- nilly等。
(3)双韵重叠词。在英语语汇中,通过元音变换或利用双韵构成重叠词,
因其前辅音相同形成了双声,而其后辅音也相同,既押尾韵又押头韵。如:
chitchat , coca- cola , ding- dong , flimflam, ping- pong , tip- top , wishy-
washy 等。
三、李清照诗词中叠词的英译策略
《声声慢》是李清照运用叠词营造凄婉意境,达到的艺术“绝唱”,尤其体现
在历来被人们高度称颂的十四个叠字的完美运用上。本文综合了三位翻译大家对
声声慢十四叠字的译作分析,总结出三种汉语叠词的英译策略。
(1)化难为易。该翻译策略主要以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本为例。汉语
倾向于使用叠词以求文采,而英语则较简洁易懂。因此在翻译汉语叠词时,许多
翻译大家都选择只把握整体内涵,使用简练的语言来翻译原作。许渊冲在翻译李
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一种翻译方法。其译文如下: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b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的译文增添很多原词没有的内容,寻觅的是“what I miss”, 冷清的是
“I know not what it is”凄惨的是“without cheer”。这样一来就把原词没有说明的内
容显性地表现出来,使得化难为易,避繁就简。同样,许渊冲先生也采用了英语
叠词中的头韵和尾韵。如每句开头都用I开头,miss 和is,drear 和cheer相呼
应,在强化语义的同时增强了译文的音美及形美。
(2)化抽象为具体。汉语的很多叠词都是抽象化的概念,为了追求音律美
和节律美,所以会造成词语的重复,所以,很多译者在遇到这种情况下,都采用
解释的方法加以处理,使得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概念,更增加读者对内涵的理
解。如翻译大家林语堂的译文便如下:So dim, so dark;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的译文摒弃了长句, 对原文叠词的处理多用单词或短句。以so 开
头的词语对应原文的一组叠词,刻画了词人由于寻而无果所产生的冷清凄凉之
感, 可见译者对原词内容的把握十分地道。选择以d开头的几个词语dim, dark,
dense, dull, damp, dead读来倍感压抑。且译文的语义逐渐加深。并且成功
了运用了英语叠词的头韵。使得抽象化为具体,使得译文生动形象。
(3)得“义”忘“形”。汉语叠词是集音、形、意、美为一身的特殊表现形式,
不过要做到形意兼顾绝非易事。因此,很多译者在准确,完整的传达义的前提下,
考虑译文在形上与原文相呼应。如果两者真的不可兼顾,译者只能避形就义,得
“义”忘“形”。而王红公的译文则较好的做到了这两点,形意兼顾,其译文如下:
Search. Search. Seek. Seek;Cold. Cold. Clear. Clear;Sorrow. Sorrow. Pain. Pain;
我个人认为王红公的译文是最好的译文,因为他不光运用了英语的中的头韵,而
且用每一个词都对应了原文中的一个词,因此,“寻寻觅觅”就变成了“Search.
Search. Seek. Seek.”,“冷冷清清”则是“Cold. Cold. Clear. Clear.”,凄凄惨惨戚戚,
也使用了四个英文叠词“Sorrow. Sorrow. Pain. Pain”,这样一来,不仅传达了原文
的意义,而且较好的兼顾了原文的形式,这种形意兼顾的译文真是不可多得。
四、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都以其自身的语言体系选择了自己的重叠形式,创造了各自的
叠词形式。通过对李清照《声声慢》中十四叠词的译文分析,我们总结出三种翻
译叠词的策略,这三种策略有利于我们把握词义,并将之用于翻译实践中,使译
文更好的传递汉英语言的音美,义美,形美。
参考文献:
[1] 陈丽.关于英译诗歌中“美”的几点思考——兼及英汉对比和发挥译语优
势.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骊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王凌.古典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1.
[4] 于连江.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4.
[5] 曾宪华.汉英叠词比较初探.语言与翻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