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打造青少年喜爱的博物馆

如何打造青少年喜爱的博物馆

如何打造青少年喜爱的博物馆
提到博物馆三个字,人们会想到那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提到博物馆,人们会想到那是传播
知识的殿堂;提到博物馆,人们或许还会想到“枯燥、乏味、陈旧”等字眼。

确切地说,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
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各国国情不同为博物馆定义也会有所不同,但较广被接受的定义为
国际博物馆协会所提供的定义,在其 2001年修订之章程中,其定义如下:博物馆乃一非营
利之永久性机构,在其所发展与服务的社会,对公众开放,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是
典藏、保存、研究、传播与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证据。

近年来,随着人类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增加,许多博物馆除开展正常
的业务工作外,也开始举办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并以此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如对一些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特定的文化宣传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系列活
动等等。

但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传播知识、传播文化,打造青少年喜爱的博物
馆呢?
一、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举办陈列展览和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一种基本方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手段
的发达,图文并茂的图片展览早已变成一种落后的展示方式,并不为孩子们所喜爱和接受。

相反那些新奇的、知识含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活动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某博物馆就曾经
开展过“我是小小考古家”的活动,偌大的展厅被布置成考古挖掘的现场,孩子们可以和家长
一起进行考古挖掘,现场可以挖掘到仿制的出土文物,并有工作人员为其介绍文物鉴定的知识,使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

再如,我馆也曾经举办过“快乐六一,快乐你我”,博物馆里过六一的活动。

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带领小朋友们畅游博物馆里的童话王国,参观蝴蝶展、科技展,并在童话城堡里勇闯智慧关,每答对一道问
题都会闯过一关,这一活动不仅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孩子们在娱乐的过程中达
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哪一种展示方式并不重要,开展活动也不是目的,如何通过一种有效、恰当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才是根本。

二、让博物馆数字化代替网络游戏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与人沟通、查阅资料、网上购物一切都变得那么快捷。

但随着网络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黄色网站、网络游戏也开始影响当代中学生,甚至
是小学生。

于是家长们开始强烈呼吁取缔网吧、拒绝网络,给孩子们一片净土。

正是因为数
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博物馆数字化自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应
当摆脱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抛弃“说教者”和“知识传授者”的立场,在关注孩子
们不同知识结构和需求差异性的前提下,引入教育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们获取知识
的主动性,例如我们可以发挥 PDA、智能手机等人们持有的个人数字终端的作用,通过诸如
数字推送服务、彩信定制服务等方式实现展示内容的点播,以低廉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每
一个个体观众的特殊要求;我们还可以借助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给
学生们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深度数字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
和实时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复杂的个性服务。

如我们可以虚拟一个融天文、地理、历史、人
文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网上博物馆,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游览自己喜爱的博物
馆展厅。

或如针对喜爱网络游戏的孩子们,开设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网络知识游戏。

我们
可以假设在秦兵马俑展厅设计“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游戏;在蝴蝶展的展厅设计“寻找蝴蝶仙子”的游戏;甚至可以假设在动物标本展厅设计“动物大复活”的游戏等等。

也许想法过于大胆,
但未必不可以实现,希望有一天通过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构建起博物馆的动态数字管理平台,让数字化博物馆代替毒害孩子们健康的网络游戏,让孩子们真正地喜欢上数字化博物馆。

三、馆校联姻,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学校的教育是紧张而有序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会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
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科的专题实践等等。

博物馆如果能够主动走进校园,结合校园
文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对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将
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吉林市博物馆联姻六所小学联合推出的“江城首届小讲解员培训班”,在
学校里开设第二课堂,讲解员和文物专家定期走进课堂,为他们介绍历史和文物知识,并对
他们语言基本功进行培训,培训后的小讲解员不仅能独立讲解博物馆各个展厅的内容,还了
解了很多历史知识,成为了博物馆名副其实的义务宣传员。

再如 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推出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展览。

奥运
结束后,应学校的邀请,博物馆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展览”送到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节”进
行展示,还将展览中的部分内容转变为活动项目。

师生不仅从展览中了解了古代的体育文化,还可以体验到古人的体育运动。

博物馆只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青少年的需要,才能扩大
博物馆教育的覆盖面,使博物馆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博物馆人要努力为青
少年营造绿色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使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打造青少年喜爱的文化场所、素质教育的天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