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行政诉讼的目的认识

对行政诉讼的目的认识

谈谈对行政诉讼的目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8)
10-00
摘要: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的一个基础性和前提
性的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构建和运作应以监督行政机关依
法行使行政职权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为目的,将
前者作为直接目的,后者作为根本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权利
救济目的,同时兼顾由行政诉讼特殊性所决定的司法审查目的。
关键词:行政诉讼的目的 到权益保护 司法监督
利益法学的代表人物耶林认为,“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
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行政诉
讼的目的属于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问题。对于行政诉讼目的的研究
不但可以为行政诉讼的制度建构提供一种基本理论,而且可以为行
政审判实践提供法律适用上的指导。研究行政诉讼的目的首先要了
解行政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功能的关系。
一、国内外对行政诉讼目的研究情况
国外法学界对行政诉讼目的的界定: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英美
法学者倾向于认为行政法的目的主要是控权论,但是司法审查的目
的却是权利保护论。因为“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模式是假定个人优
先于社会的,而且在注重司法与行政分立的宪法理论指引下,司法
审查的目的只能是救济法,而不是监督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德
国和法国对目的的界定有所不同,在德国,“为公民提供无漏洞、
有效的司法保护是德国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在法国,“行政诉讼
的主要目的在于监督行政机关的活动,保证行政机关的活动符合法
律”。
国内法学界关于行政诉讼的目的研究主要有五种观点:(一)三
重目的说。该说主张,行政诉讼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保证人民法院
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二)双重目的说。该说
主张,行政诉讼目的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
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两个方面,且两者是统一的。(三)
监督说。该说主张,行政诉讼目的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
权,并认为,任何法律都有“保护”的目的,“监督”才能体现行
政诉讼目的的特殊性。(四)依法行政说。该说主张,行政诉讼目
的应当是行政诉讼制度的设计者和利用者共同的目的。从立法者的
角度看,依法行政才能实现行政秩序;从法院的角度看,司法审查
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当事人的角度
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才能保障自身利益安全。(五)权益保护说。
该说认为,行政诉讼目的具有唯一性,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
二、研究行政诉讼目的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应松年教授认为,行政诉讼是指“独立于或者相对独立于行政机
关的其他国家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运用国家审判权并依照司法
程序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一)必须对行政诉讼这一法律范畴进行界定
行政诉讼目的与行政诉讼法目的的差异在我国“行政诉讼”具有
多种不同的内涵,从部门法的角度,行政诉讼被称为行政诉讼法;
从法学的角度,行政诉讼被冠以行政诉讼法学;在运作的层面,行
政诉讼被诠释为行政诉讼活动及其过程;在存在的层面,行政诉讼
又被理解为行政诉讼制度。”
(二)必须理解两对基本范畴的关系
1.行政诉讼的价值与目的关系。行政诉讼的价值与目的是两个
紧密联系的范畴。行政诉讼的价值统率行政诉讼的目的,行政诉讼
的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诉讼目的的选择和建构。行政
诉讼的目的必须符合行政诉讼的价值,不能与价值背道而驰。
2.行政诉讼的功能与目的关系。行政诉讼的功能与目的也是两
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范畴。行政诉讼的目的决定行政诉讼制
度的建构,进而决定行政诉讼功能的发挥。行政诉讼的具有控权功
能、平衡功能、保障人权功能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功能,体现了行政
诉讼的目的,并促进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
三、行政诉讼目的的内容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指“从观念形式表达的国家进行行政诉讼所
要期望达到的目标,是统治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基于对行政诉讼及
其对象固有属性的认识预设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
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目的体现了行政诉讼相区别于民事诉讼、刑
事诉讼的特殊性。根据平衡论,现行行政法应该是平衡行政权与公
民权的。
首先,从行政诉讼的提起来看,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自
己合法权益时,依法行使诉权,请求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
行合法性审查。因此行政诉讼的直接原因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
为当事人所接受,当事人希望通过行政诉讼来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
为。
其次,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来看,《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明
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
讼,受案范围限定为具体行政行为,并且是可能违法的行政行为,
可以看出诉讼的基准界定在行政行为。
第三,从行政诉讼的审查对象来看,行政诉讼中法院审查的是行
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行政
法律关系。由此可见,行政诉讼直接指向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
行监督。
第四,从行政诉讼的判决种类来看,《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规定的维持、撤销、履行和变更判决都是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反
映了司法对行政的监督。
第五,从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来看,根据平衡论,行政法应该对行
政权力和公民权进行平衡,行政诉讼制度也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在
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地位相比处于优势,行政权
有可能对公民权造成侵害,而行政诉讼制度可以对行政权力与公民
权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
四、行政诉讼两个目的之间的关系
行政诉讼的目的属于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不但可以为
行政诉讼的制度建构提供立法指导,而且可以为行政审判中的法律
适用提供司法指导。
首先,司法审查目的与权益保护目的是密不可分的。“行政诉讼
制度既是一种司法审查制度,也是一种权利救济制度。”法院在对
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后作出行政判决,对行政行为进行评价,并纠
正违法行政行为。行政判决的种类包括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
判决、变更判决等,直接表明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但是行
政行为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此法院判决对行政行为
的监督最终会作用于相对人,通过督促行政机关作出合法的行政行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其次,必须注意的是,两者具有层次关系。行政诉讼作为司法审
查制度,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这虽然是行政
诉讼的目的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把行政诉讼作为监督行政机关依
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唯一途径,“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其实是全方位
和多层次的,既有司法机关的审查,又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监
督,此外还有社会舆论等的约束。
参考文献:
[1]马怀德.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
[2]向忠诚.行政诉讼目的研究.河北法学.2004 年第12 期.
[3]胡肖华.行政诉讼基本问题研究.湖南出版社.1999 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