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摩托车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摩托车行业分析报告

. . . 我国摩托车行业分析 一、 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摩托车现整车年综合生产能力1500万辆,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50%,连续七年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2003年生产量达1465.7万辆,同比增长12.9%;销售量达到1475万辆,同比增长12.92%,产销比达100.66%,利润总额2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5%。2004年1-9月份,生产量1261万辆,同比增长20.78%;销售量1255万,同比增长18.85%,利润总额7.81亿元,同比增长74.01%。预计至2004年底,产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销大于产的局面。2003年,出口300 万辆,出口到159 个国家,直接创汇7 亿多美元。 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总量超过1600多家,恶性竞争严重,再加上近年各大城市的“禁摩”政策,行业利润从1995年的22.3亿元降至2002年的-7.4亿元,全行业亏损严重。从2003年开始,经济运行质量有所好转,行业利润达7亿元,但大部分企业仍然亏损,企业分化加剧。 二、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1、产品结构分析 两轮车是市场的主要车型,占约90%左右。小于50ML(轻便)车、100ML、110ML、125ML和150ML五大排量的摩托车主宰市场,. . . 占全部总量的92%,比上年度高出0.82个百分点,产量进一步向五大排量车集中;125ML车为51.39%,位居各排量之首,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占行业总产量一半以上;100ML车为17.89%,居第二位,同比下降1.94 个百分点;110ML 车达8.75%,位于第三,同比增长1.23 个百分点,呈前低后高的上升态势;轻便车为7.93%,位居第四,同比增长0.4 个百分点;150ML车占6.04%;四冲程车比重较前二年有所下降。产品集中度过高,使产品趋于同质化。 2、区域保有量及市场分析 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摩托车的人均保有量(每千人)较高,省78.7辆,为全国之首;、、、等地区的保有量为50-59辆;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均保有量较小,仅为15辆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不超过5辆,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由此看来,近年来我国摩托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开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对环保、交通管理的限制使摩托车市场不断萎缩,中西部及农村市场成为竞争重点。 3、进出口分析 (1)进口 今年开始,我国对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继续下调,但是摩托车的进口总量没有因此增加。进口的摩托车主要以大排量的高档车型为主,需求量较少,现阶段对我国摩托车工业没有较大影响。 . . . (2)出口 全国摩托车生产能力中约有280万辆出口,占总数的1/4弱,居世界第二。目前,已有约400多家企业和外贸公司做摩托车出口业务,近20家摩托车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摩托车产品已远销五约132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出口市场秩序混乱,部分企业把国市场上的伪劣生产、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等做法带到了国际市场,导致企业在国外出口市场的效益快速下滑。出口价格从2001年每辆700美元降至2003每辆300多美元,某些企业目前只能靠的出口退税勉强维持。今年1月—9月,我国摩托车出口量和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猛降了10.3%和24.4%,在越南等某些区域市场,下滑幅度很明显。非洲成为出口第一大市场。但是单台车出口价为比上年高出7.83 美元,表明我国摩托车在海外市场价格战可能有所减弱,开始趋于理性竞争。 4、地区结构分析 我国摩托车企业按地域划分的“四大板块”是:、江浙、。而这“三大板块”是我国摩托车的重要生产基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五分之四以上。 合计 277.72 173.51 147.74 84.75 683.72 31% 20% 17% 10% 78% 6.29 4.07 7.28 1.97 19.61 29% 19% 34% 9% 91% . . . (1) 在三大板块中,居于领先地位,现有年产摩托车500万辆综合能力,有摩托车配件厂1000多家,是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摩托车配套基地,拥有丰富的零部件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老工业基地的技术资源等优势。摩托以低价格取胜,多中、低档摩托车,其消费群体主要在城镇、乡村。 摩托车行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摩企数量过多,良莠不齐,形成一个“大杂烩”式的产业格局,导致重复引进,重复投资,产品结构趋同,竞争同质化;开发能力薄弱,相当企业停留在模仿、抄袭的低层次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不高。多数大中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配套、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相互重合,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摩托的整体竞争力。 (2) 摩托车行业早期得益于经营进口车贸易的市场灵活度与高档品味,以其高质量高性能将其消费群体界定为高收入阶层。同时,以国外技术、资本和管理为基础,结合国的优势资源,综合竞争实力很强,尤其以江门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包含大长江集团、中裕集团、宝德、金豪、迪豪、云豹、鹤山南联等9家摩托车整车企业,数十家摩托车配件厂,上百家摩托车贸易公司为主体的摩托车产业群,具备年产125万辆整车和1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 . . 根据企业性质可分为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阵营。五羊-本田和大长江集团是摩托车合资企业的两个代表,二者分别依托本田和铃木,以生产中高档骑式车和踏板车为主,产品技术优势明显,有很强的发展趋势。中小民营摩托车生产企业不少是从商家转变而来的,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心理,也了解整个销售思路,对服务意识与产品性能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他们推出的摩托车产品无论从外型还是到性价比往往比和江浙地区的企业更有优势。不过,由于这些企业起步比较晚,从品牌树立到市场开发都还处于成长阶段,在市场上暂时不能与那些实力雄厚的老牌劲旅相抗衡。 (3)江浙 江浙地区在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地位有些类似于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中的位置一样地生命顽强而富于活力,已经成为国踏板车市场的领头羊。江浙地区以钱江、金城、众星、林芝山阳、春兰、光阳等企业为代表,有较强的整体实力。该地区以生产6000元左右100ml和125ml的踏板车、骑式车和8000元左右的太子车为主。 江浙板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以来过于依赖踏板车,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研发投入相对偏低。在开发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还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另外,江浙地区和有共同的弱点:产品档次总体偏低。尽管在近期满足农村和小城镇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的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看,有较. . . 大风险。 5、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国摩托车生产企业上千家,全行业生产能力达1500万辆,生产能力过剩,但年产超过50万辆的企业只有10家,规模经济不明显。从产销量来看,前10家企业的份额超过57%,比上年增加6%左右,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加强。同时,大长江集团和建设集团的增幅高过60%,其排名分别上升2位。 排名 单位 产量 份额 销量 份额 1 大长江集团 100.99 6.89% 104.63 7.09% 2 钱江集团 98.11 6.70% 98.28 6.66% 3 我国嘉陵 96.88 6.61% 96.06 6.51% 4 力帆 82.56 5.64% 82.53 5.60% 5 隆鑫 81.81 5.58% 81.83 5.55% 6 新本田 78.84 5.38% 83.1 5.63% 7 宗申 77.97 5.32% 79.03 5.36% 8 建设集团 75.09 5.13% 73.06 4.95% 9 北方 72.34 4.94% 73.77 5.00% 10 金城 70.46 4.81% 69.44 4.71% 合计 835.05 57.00% 841.73 57.07% 6、日本企业在我国的投资 日本铃木在我国的合资企业年产量已达到142万辆,占的11%;雅马哈将扩大与建设集团的合作,其合资厂的生产能力将扩大10. . . 倍以上,把我国作为雅马哈的海外出口基地;而本田已投资4家合资企业,预计5年后在我国实现年产销300万—400万辆,占我国摩托车生产销售总量的30%。日本品牌是本土企业最大的竞争者。 三、 摩托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1、城市市场大幅衰缩 全国近170多个大、中城市发以环保和安全等理由,停止给摩托车上牌或者对摩托车使用提出更加来历的限制条件,使得销量减少,同时也使城市摩托车市场过早地进入了“衰退期”。 2、竞争激烈,市场混乱。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不少企业采取低价倾销,导致无序竞争步步升级,国有、民营、合资,、江浙、等板块互相拼杀,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服务战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外企不断涌入,抢建技术中心、零部件采购中心和产品出口基地,欲借用我国摩企的种种优势和便利条件,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与国产摩托车展开竞争扩大份额,侵蚀我国市场。 3、政策的限制、收费名目繁多 目前,摩托车税费过高,企业和用户负担过重,企业和用户除了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外,还要交纳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有的地区摩托车税费甚至超过了摩托车本身的价格,这使不少潜在的用户感到摩托车买得起养不起,只能望摩兴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