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

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8101.201 1.04.001 

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 

刘广勤 ,王秀云 ,生静雅 ,周蓓蓓 ,朱海军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善论编垃 

摘 要:总结了国内外薄壳山核桃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以及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针对薄壳 山核桃在我国的育种研究现状提出建议。概述了薄壳山核桃的起源与分布、品种类型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论述 了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花期相遇、挂果早、早熟性和抗病性六个方面的育种目标;分析了引种、选择育种、杂交 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育种方法;介绍了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等良种繁育技术。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育种;进展 

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又名薄壳山核 

桃、长山核桃,是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美国山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食用油料、木材和庭园绿 

化树种。作为果用树种,其坚果个大、壳薄且光滑美 

观,营养丰富,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和糖果副食品添加 材料,经济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与胡桃科 

的核桃及山核桃相比,美国山核桃具有壳薄易取仁、 

适于机械加工、适宜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栽培 

等优点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美国山核桃 

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以及良种繁育等方 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美国山核桃进一步的育种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1 种质资源 

美国山核桃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首批来自 

法国和西班牙的移民于1541年在美国发现了分布 广泛的美国薄壳山核桃林 』。美国山核桃现以美 

国为中心产区,分布于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 以色列、日本、中国等地。美国山核桃栽培品种多 

达1 000个左右,在原产地用于商业性种植的品种约 5O个¨ 。目前,美国山核桃在美国年产量约l2万t, 

主要用于内销,年出口量占10%左右,是世界主要出 

VI国 。 

美国山核桃按栽培方式可以分为野生山核桃林 和品种山核桃园两种类型。据估计,得克萨斯州的野 生山核桃林面积约有24万hm ,计3 000万株。将自 

然林转变为有较高生产价值的薄壳山核桃林,是近年 

收稿日期:2011--03一l8 修回日期:2011-04—13 基金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薄壳山核桃良种 及早果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示范推广”(编号i591 1001)。 第一作者简介:刘广勤(1965一),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薄壳山核桃 等干果育种栽培研究。E—mail:liuguangqin@126.com 

林土.}杖开|:2011年第25卷第4期 生产栽培的一种趋势 J。野生美国山核桃具有优良 

的抗性基因,可以利用杂交或转基因的方式将其结合 到栽培品种上,提高栽培品种的整体抗性。美国山核 

桃按品种分为三大类型:美国西南部品种类型、美国 

东南部品种类型和美国北部品种类型 。东南部品 

种的主要特点是能适应东南部的潮湿气候,以及对疮 

痂病等真菌性病害有一定的抗性;西部地区较为干 

燥,因此西部品种抗病能力不及东部品种类型,但相 对抗盐碱;北部品种耐寒,果实较小,能适应较短的生 

长季节(仅140~180天) 。 

我国种植美国山核桃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通过长期的栽培繁育,已获得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 

100个左右。从品种和树木数量看,资源最多的是江 

苏、浙江和云南,其次是陕西、福建、江西和湖南等 地 ]。1982—1986年,浙江省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 

究所联合浙江农学院等单位,对全国l4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薄壳山核桃资源进行了调查,初选和 收集了70个优良单株 j。浙江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 

西山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园于1983年建立,现 

保存有93个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和品种 。云南省林 

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美国山核桃引智成果推广 示范基地项目,收集了国内种源和引进美国品种共有 

54个,其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云光、云星、云早丰、鼓 

楼、莫愁、钟山、石城和黄山1号 。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春,江苏省薄壳山核桃的种植规模不少于100 hm ¨9]。目前,南京市区有2 000多株成年实生薄壳 

山核桃种质资源¨。。,南京中山植物园及其周边地区 

道路两旁、园区和建筑物周围,现保存有400株左右 

薄壳山核桃实生植株,据考证,其树龄在55~60 年…。

 善论综皿 

2育种目标 

2.1 果实品质优良 评价果实综合品质的指标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有 果质量、果径、壳厚、出仁率和含油率等。佐治亚州大 

学农业及环境科学学院研究认为,薄壳山核桃的结果 

能力最为重要,由于薄壳山核桃坚果出仁率不同,因 而以种仁产量表示结果能力更具有说服力 J。在薄 

壳山核桃的选育中,综合评分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 法,该方法是对影响薄壳山核桃品质的出仁率、坚果 

质量、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加权计分,根据综 

合得分情况进行选优 。谢孝福等曾在全国l4个 省、市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对初选的70个单株进行了 

优良性状的筛选研究,果实品质的筛选标准为:坚果 壳薄,种仁饱满,出仁率在40%以上,种仁品质好,味 香甜,含油量在70%以上_l 。薄壳山核桃果实为高 

度杂种,其后代性状会发生严重分离,果实质量性状 

和出仁率都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在其后代表现为连续 

变异。美国山核桃出仁率虽由基因控制,但生长季的 温度对其也有巨大影响:夏季的热量,尤其是夜间相 对较高的温度对坚果发育非常有利¨引。因此,培育 

出仁率高的品种,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有利调控,是 提高美国山核桃坚果品质的关键。 

2.2丰产稳产 

美国山核桃实生树产量低而且不稳定,我国解放 前后定植的薄壳山核桃基本上是实生苗,结出的果实 

差别很大,大小、饱扁不一 J。王白坡等研究了13个 

品种实生后代,仅有0.3%的植株产量较高并且保持 稳产;实生后代坚果质量普遍趋轻,中、大果型品种后 

代很少出现超亲本的植株。但可以利用实生后代中 0.30%产量较高的植株,从中筛选出丰产的优株L1引。 

大小年结果现象几乎在所有果树上都会存在,但 在美国山核桃上尤为严重,这种现象主要与3个方面 

有关:果实成熟期、果实生长本质和果仁的化学组 成¨ 。落花落果率高的品种一般相对稳产,大小年 

产量变幅小,落花落果率低的品种进入盛果期后,常 会出现隔年结果现象 J。品种果园除采用栽培措施 

外,还可通过选择品种来弱化这种影响。 

2.3花期相遇 美国山核桃为雌雄同株植物,花单性,雌雄异熟。 

王白坡等对l2个品种实生后代花性调查发现,多数 

实生后代表现雌雄异熟性(90.70%),而且雄先型居 

多(56.20%);亲本为雌先型,其后代雄先型则占 

66.50%。可以看出,不论亲本异熟性表现如何,实生 

2 后代则以雄先型占优势,相遇型最少,仅占1/10左 右¨ 。雌雄同熟型由于授粉充分,坚果产量高,是选 

择优良家系的重要指标。因此,国内近几年选育的品 种大都是同熟类型,如金华1号、绍兴l号、云引(1 号、2号、10号)、赣选3号等 J。 

2.4挂果早 美国山核桃较其他果树盛果期来的稍迟,因此在 

选择品种时,应尽量选择早实丰产的品种,并且始果 期早,早发挥经济效益。薄壳山核桃实生繁殖结实 

迟,低产和不结果树比例大,是美国山核桃在生产上 

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实生苗1O年左右才开始开花 

结果,15~20年才进入盛果期,这由薄壳山核桃实生 繁殖时的生物学特性所致【9j。而嫁接苗则具有一定 

的早果性,将优良品种接穗在本砧上高接,培育优良 无性系,可使优良品种缩短始果年龄,一般3—6年即 

可挂果 。 

2.5早熟性 美国山核桃的果熟期分为早、中、晚3个类型,品 种间的时间变幅最大可达47天旧J。生长期短的早熟 

品种省工省时,并且坚果在秋旱和霜冻前成熟,叶片 

在脱落前有时间为树体贮备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翌 年坚果产量…。例如,Pawnee 9月中旬果实开始成 

熟,比其他品种早l5~20天,采收后有5O天左右时 

间叶片可为树体进行光合积累,这是丰产稳定的基 础L】 。此外,早熟并且坚果个大、品质优良的品种有 

较好的市场优势。但大多数优良品种生长季都比较 长,适应地区范围窄,并且气候不稳定的年份也会导 致生长季缩短而减产。生长季短也会使营养积累不 

充分,导致果实小、出仁率低等现象,如一些北方品种 类型的果实品质就明显不如东部、西部类型。因此, 

培育早熟且品质优良的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2.6抗病性 美国山核桃最主要的病害是疮痂病,根据美国山 

核桃对疮痂病的敏感性,通常分为西部感病品种和东 

部不同程度的抗病品种,其中有些东部品种对疮痴病 具有遗传性的免疫 。美国除在生产中选用抗病品 

种外,研究人员还将抗病性作为育种目标之一,几十 

年来已经培育出了许多抗疮痂病品种,如Nacono、 Kanza和Elliot是目前良好的抗疮痂病品种 j。在美 

国山核桃中抗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被病原菌逐 渐适应而降低其抗性,但品种之间抗性改变情况有所 

不同¨ 。另外,疮痂病的病原菌因地区而不同,植株 

的抗病性也因病原菌的类型而有差异,因此会出现某 

棕业科技开支

2011年第25卷第4期 个品种在一个地区抗病而在另外一个地区却变成感 

病的现象 J。因此,可以选择抗性退化较慢的品种, 

并适时更新替换,这样疮痂病的整体水平就会下降并 

易于控制。还有一个防治病虫的方法就是增加抗性 

基因的遗传变异性,即在同一果园内混植不同的品 种,这样能大大降低病虫传播蔓延的速率¨ 。但品 

种之间的栽培特性和坚果市场性限制了混植的可行 

性,因此育种单位需要选育适合当地混植的品种,来 保持抗性基因的遗传变异性。 

3育种方法 3.1 引 种 引种是我国目前最普遍的培育美国山核桃良种 

的方法。张Et清等以遗传变异学说和气候相似论为 理论依据,对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 

美国山核桃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结实表现进行 

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我国纬度25。一35。、生长季大 于230天、夏季气温25—35℃、昼夜温差小、≤1O℃的 

寒冷天积温不低于750cI=、降雨量500~1 500 mm和 

pH 56.0—8.0的河谷冲积土或坡度小于15。的山地砂 壤土或黏壤土的广大地区适合引种栽培的结论 』。 

我国的薄壳山核桃首先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 

初从美国引进种子,当时只是作为观赏树种零星种 

植。20世纪20_70年代,以城市绿化、获取木材和 

坚果为目的,多次从美国引入种子、苗木,并先后在江 苏南京、浙江杭州、江西九江、福建莆田、北京、安徽合 

肥等地小面积种植。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以获取 坚果为主要目的大规模、系统地引进无性系品种,建 

立了美国山核桃基因库、良种采穗圃、品种园和丰产 示范园 J。迄今,已引进优良品种近4O个,优良无性 

系40多个,优良家系20余个,引种地区已涉及22个 省区市,但主要集中在亚热带东部和长江流域 。 

云南省于1974年开始引种美国山核桃,云南省林业 科学院1999年从美国引进41个品种的接穗,嫁接成 

活33个品种¨ ,至今云南已先后从国内和美国原产 

地引入并保存了54个品种 。1996--1999年,中南 林学院主持了“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及栽培经营技术 

引进”项目,从美国引进了主栽品种的种子和穗条, 

共引进品种30个,保存了27个,筛选出无性系36 个_6 J。关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引种美国山核桃情 

况的文献报道不多,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以Brison F R的《美国山核桃栽培》为依据 j。 

3.2选择育种 

优株是指整体性状或某些主要性状远超过立地 

林业.}技开|c 2011年第25卷第4期 毫论综皿 

条件周围的同种同龄单株 。在自然繁殖或人工繁 

殖情况下,往往会有优良单株出现,通过评选、繁殖和 

对比试验可产生新品系。浙江省科学院亚热带作物 研究所对美国山核桃制定的选优标准为:(1)结果 

早,产量稳定;(2)坚果壳薄,种仁饱满,出仁率在40% 

以上;(3)种仁品质好,味香甜,含油量 0%以上;(4) 

树势健壮,生长旺盛,树冠开张,少或无病虫害 。 1979年,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对l1株大树进 

行评估,有8株初步入选。1982--1986年浙江省亚 热带作物研究所对初选出的70个单株进行优良性状 

的观察研究,筛选出了长林13号、绍兴1号、山站2 

号和金华1号4个优良单株 。李永荣等通过对 

55~60年树龄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果实 性状调查,根据果实质量、出仁率、综合性状指数和突 

出单项指标等4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共计选出49 株实生优株 。安徽省黄山林科所自引种开始连续 

15年调查,筛选出优良单株——黄山l号。20oo一 

2003年安徽农业大学对引进美国山核桃的25个品 种进行播种、栽培试验,以及与国内以前引进并经多 

年驯化得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别从黄山、南京引栽 

少量苗木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引品种4个 。 

3.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针对期望的育种目标,获得具有双亲 优良性状新品种的一种最有效育种方法。选配的亲 

本可以是野生种或变种,也可以是栽培品种。人工杂 交后代选育的品种有Pawnee、Caddo、Shawnee等 。 

Nacono是大果型品种,是从果实品质和抗疮痂病方 

面均表现良好的2个亲本品种Cheyenne×Sioux的杂 交后代中选出Es]。1965--1970年,浙江林学院经济 

林教研组陆续进行了山核桃x美国山核桃的正反交 

和它们与核桃的属间杂交,证明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 之间,不论正交反交均能结实,而且坐果率都较高,但 

杂种F1代都毫无例外地表现母本性状 ;2009年重 

复试验也是一样的结果,而且不同授粉类型对果实质 量、种子质量、果皮厚度、果型指数、出籽率这些参数 

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授粉类型对苗高及小叶 

数/复叶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地径没有影响 。因 此,除了种内杂交获得优良品种外,种间杂交对于优 

良基因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大量野生山核 

桃抗性基因的有效利用。 

3.4生物技术育种 Vendrame w A等 使用AFLP分析了美国山核 

桃体细胞胚的遗传变异,并对胚培养系之间作了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