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1期 2012年2月 应 用 科 技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_0l_39.No.1 Feb.2012
doi:10.3969 ̄.issn.1009=671X.201111004
一种改进的混沌粒子群优化混合算法
钱晓山
1.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2.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沌粒子群优化混合算法.该算法利用信息交换机制将两组种群分别用差分进化算法和 粒子群算法进行协同进化,并且将混沌变异操作引入其中,加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通过对3个标准函数进行测 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差分进化粒子群优化(DEPSO)算法相比,全局搜索能力和抗早熟收敛性能大大提高. 关键词:混合算法;差分进化;粒子群优化;协同进化;混沌变异;早熟收敛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71X(2012)01.0005.04
A hybrid algorithm of the improved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OIAN Xiaoshanl, 1 1
1.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Yichun University,Yichun 336000,China 2.School of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A hybrid algorithm of the improved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mechanism,the algorithm uses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to make CO—evolution for two groups of populations,and the chaos mut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lgorithm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local search capabilities.Using three standard functions to test it,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EPSO)algorithm,global search 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premature convergence are increased greatly. Keywords:hybrid algorithm;differential evolution optimization;particle swarm;CO—evolution;chaotic variation;
premature convergence
由PriceIll首先提出的一种基于种群并行随机搜索
的新型进化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对当前种群进行 重组、变异和选择操作产生新一代种群,并逐步使种
群进化,实现全局最优解的搜索,已成功应用于函数
优化、模式识别和工程领域.但是该算法在优化迭代
后期接近最优解时收敛速度缓慢,易陷入局部最优.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基于群体的进化计算技术,其思想
来源于人工生命和演化计算理论,是一种基于种群搜 索策略的全局优化进化算法【2】,具有概念简单、容易
实现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函数优化、图像处理、负 荷预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2 】.虽然它在进化初期
收稿日期:2011-I1一O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74069);国家863计划资 助项目(2009AA04Z124,2009AA04Z137). 作者简介:钱晓山(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复杂过 程信息处理与优化建模,E—mail:qianxiaoshan@126.com. 收敛速度陕,但在进化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收 敛速度慢[ 引,算法所能达到的精度较差.针对两者的
缺点,笔者在文献[9】的基础上,将混沌变异操作引入
其中,提出了一种混沌差分进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该算法利用信息交换机制将两组种群分别用差分进化 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协同进化[1们,并将具有遍历和
随机特陛的混沌机制引人其中,进一步加强算法的局 部搜索能力.采用3个标准函数进行测试,仿真结果
表明该算法与DEPSO算法相比,全局搜索能力和收
敛速度有了大大提高.
1混沌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1.1混沌系统
混沌运动是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较为普遍 的现象[¨]
,混沌虽然貌似随机,却隐含着精致的内在 应 用 科 技 第39卷
结构,具有遍厉陛、随机I生、规律性[】2]等特点,可以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遍历相空间中所有状态.因而混 沌成为优化搜索且能避免陷入局部极小的一种新颖的
优化技术,具有全局性的优点. 混沌系统动力学模型种类繁多,这里选用一种最 为简单的一维非线性映射模型:
,O+1)= ,( )(1一,(f)),t=l,2,…;l(o)∈【0,1】.(1) 在优化过程中,利用该映射产生的混沌变量Z( ) 进行搜索,搜索过程按混沌运动自身的规律进行,其 随机I生保证了大范围搜索能力,遍历性使算法按系统 自身的规律不重复地遍历所有可能状态,有利于克服
一般随机算法中以分布遍历性搜索带来的局限I生.
1.2混沌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粒子群算法采用速度—位置搜索模型,群体中第i 个粒子在D维解空间的位置为 = f1,Xf2,…,xiD),速度
为 =( 1,v ,…, fD),当前时刻的个体极值记为Pb ,
全局极值记为Gb吲.在每次迭代中,粒子跟踪个体极 值、全局极值和自己前一时刻的状态来调整当前时刻
的位置和速度,迭代公式如下: (七+1)= (k)+C ( 。 一 ( ))+ C2 :( 一 (后)); (2)
(七+1)= (七)+ (|j}+1). (3)
式中: })、V(k+1)、 、坝斛1)分别是粒子当前时
刻、下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这里只1、 2、c1、C2、
是影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收敛的重要参数,然 而 l是【0,1]之间的随机数,不具备遍历特眭,这里引
入具有遍历特陛的混沌机制,改进PSO的全局收敛 性,尺l、 2选择如下:
R(尼+1)=4Ri(后)(1一Ri(尼)). (4) 式中:Ri(尼)∈(0,1),i:1,2. C1、C2是学习因子,通常取为2;W是权重因子,
为加快收敛速度,其值应随算法迭代的进行而减小,一 般定义为
W= +(%一D)( 一 )/ .(5) 式中: 、 分别为最大、最小权重因子 为当
前迭代次数, 为总的迭代数.
另外,为了提高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 度,提高解的质量,降低早熟收敛的比率,引入末位 淘汰机制,其基本思想为:每次进行适应值计算后,
选择适应值最小的微粒淘汰,再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微
粒,这样一直有新的微粒持续不断地补充到群体中来, 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2混沌差分进化算法
2.1差分进化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是一种连续空间全局优化启发式算
法.它与标准遗传算法相同的是包含选择、交叉和变 异3个操作,与标准遗传算法不同的是它采用由变异到
交叉,再到选择的操作顺序. DE/rand/l/策略㈣是应用差分进化算法来解
决问题的首选方法,在文中数值试验中即采用了这个
版本,对于一个最小化问 ̄minF(x),DE从包含 个候
选解的初始种群 开始,卢I,2,…, ,式中堤种群数, f为当前代.在变异操作中,任一随机l, r矢量根据式
(6)所产生,其中,.1,r2,r3∈{1,2,…, 是随
机数,FE[0,2]为加权因子.
vjt= tl+F、,t2+ 3). (6)
在杂交操作中,新种群 由随机矢量 和目标矢量
共同产生.
. 1 ,if randb(j) CR or J=randr(i);,叶、 all, 一、\,/ ” l ,if randb(j) CR and J≠randr(i).
式中: ∈[1捌,randb(j)∈【0,1]是同一随机数发生器
的射个值,CR∈[0,1]是变异概率,randb(j)∈ [1,
2,…,D】是随机选择指数,它确保Xir能从 r中得到至
少一个参数.选择操作中采用贪婪策略.
“:』 ’,if ( ’)≤ ( ); (8) ’ I
, else.
式中 ( )代表适应度函数.
2.2混沌差分进化算法
混沌差分进化(chaos differential evolution,CDE)
算法中混沌搜索的基本原理是在每一代中用DE搜索 到最佳个体 。 在 的附近再进行七次混沌搜索,
得到k个个体,在k个个体中找出适应度值最佳的个
体 st.若 ’b。 适应度值比 好,则用坂bes 的 适应度值取代‰的适应度值,并将 lb。 随机取代
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后返回;若溉b。 适应度值比 鳅
差,则直接返回.在‰附近进行混沌搜索,即
xk=xbest+aYk. (9) 式中:Y 是式(9)的解, 为调节因子.由式(9)
可知,当初值Y1为(0,1)时,式(9)的解全为正解.
引入调节因子 可使 朝正、反2个方向变化, 取
值如下:
第1期 钱晓山:一种改进的混沌粒子群优化混合算法
f 1, 一 if 0.5:
else. (10、 /・ =∑i ・ (11)
式中 为(0,1)中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3 混沌差分进化的粒子群混合算法
3.1 混合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文献[14]详细地分析了粒子群算法的粒子运动轨 迹收敛性,文献[15】对进一步分析了引入混沌机制的 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速度对算法收敛l生的影响且给出 了证明.关于差分进化算法的收敛性和证明详见文献 [1 6],差分进化算法采用贪婪搜索策略进行选择操作, 收敛速度较快容易陷人局部最优,文中将混沌机制引
入的差分进化算法在保证算法收敛的前提下,虽然减 缓了收敛速度但增加了算法的遍历性和随机陛,使得 算法跳出局部最优从而达到全局最优.因此对于两种 群的协同进化混合算法也收敛.
3.2混合算法步骤
利用信息交换机制,将2个改进的算法融合进行
协同进化,构成新的混沌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
(CDEPSO),具体步骤如下: 1)基本参数初始化设置,包括:群体规模 、
最大迭代次数 、求解精度 、最大陨性权重wm
最小惯性权重 控制因子 、加速因子Cl和C2、 缩放因子F、变异概率CR.
2)将群体等分成2个种群 DE和尸cPso,且2
个种群初始化的位置分别位于不同区域.
3)设置迭代计数器t=0. 4)根据式(2卜(5)对PCPso群体中所有个体进
行速度、位置更新.
5)根据式(6)一(10)对 DE群体中所有个体 执行变异、杂交和选择操作.
6)选出PCDE群体中最佳个体G bC哪DE.
7)选出尸cPso群体中最佳个体GbeCPS。. 8)比较 CD。 E、( ̄bCPS。的优劣,选择最佳个体作为
PCDE和尸CPso下一代进化依据.
4实验仿真及分析
下面将通过3个典型函数优化问题(求解最小值) 来测试文中算法的性能,同时与文献[1]的算法进行比
较. 1)Sphere函数: 全局最优点: =0,f1( )=0,一100 100.
2)Rosenbrock函数:
f2( = 100× + -g) + 一D ),一30<x ̄≤3o.(12) i=1 其最优状态和最优值为
minf(x )=f(1,1,…,1)=0
3)Rastrigrin函数:
∽=∑(#一lOcos(2 ̄)+10),一5.12<x ̄ 5.12.(13) i=1 其最优状态和最优值为
rrfinf(x )=厂(0,0'…,0)=0.
仿真分析实验使用主频2.8GHz、内存1 GB的
计算机,采用Matlab 7.0程序.实验在30维空间中进
行,每种算法运行5O次.对于所有实验,CDEPSO和
DEPSO算法的实验参数设置参考文献【9].其中
=0.9,wmin=O.4,C1= =0.2,CR=O.8,F=0.5.两种 算法的种群规模均设为50,迭代上限为1 500次.上 述3个函数的实验结果如表1以及图l~3所示.
表1测试结果分析
趔
’茛
闭
蜊
图1 Spher
e函数寻优过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