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

l16 浙江中酉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27卷第2期Zheiiang JITCWM(Vo1.27 N0.2 2017 

中性粒一淋巴细胞比值与凝血参数对恶性肿瘤患者 

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比较 

许婵 潘连连 蒋 雷 袁武锋。费鲜明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性粒一淋巴细胞比值;凝血参数;高凝状态;诊断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从而使 

患者有发生血栓的风险_】_21。因此,及时评估患者高凝 状态程度,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血栓发生具有重要 意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已得到公 

认_3】,而炎症与凝血机制异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 

此,炎症标志物如CRP等对评价血液高凝状态和血 栓形成有重要价值[5]。中性粒一淋巴细胞比值(NLR) 

可作为炎症指标[6/,但其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 断是否有价值并不清楚。因此,笔者通过比较NLR 

与相关指标在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以评价 其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0月一2014年3月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43例,其 中男104例,女39例,年龄29 92岁,平均(51.2± 

26.2)岁;肺癌40例,胃癌患者22例,肝癌15例,卵 巢癌10例,前列腺癌5例,胰腺癌15例,大肠癌患 

者36例。另选取同期55例良性疾病f良性疾病组)和 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男30 

例,女25例,年龄37—92岁,平均(54.5_+24.3)岁,其 中肺纤维化5例,胃肠道功能亢进、肝囊肿、痔疮和 

卵巢囊肿各6例,肠息肉4例,消化不良5例,肝血 管瘤7例,前列腺肥大2例,肾结石4例,甲状腺结 

节4例;健康对照组男33名,女l7名,年龄32~78 岁,平均(52.1±20.1)岁。恶性肿瘤患者人选标准:首 

次诊断,无转移,无合并疾病,无感染,治疗前、术后 有病理明确诊断。 

1.2方法 1.2.1样本处理与测定患者与对照者均空腹采集 

静脉血。EDTA—K2抗凝血分别以SYsMEx公司 XE一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参数(wBc计数、 

作者单位:l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j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14);2 浙江省三门县中医院检验科(三门317100);3浙江省人 民医院检验科(杭州310014) 通信作者:许婵,Tel:057l一88393560;E—mail:xu1637@qq.eom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计算NLR和血小板一淋 巴细胞比值PLR,以韩国Boditech公司iCHROMA 

型CRP分析仪测定CRP水平;枸橼酸三钠抗凝血以 SYSMEX公司CA一7000血凝仪测定D—D、纤维蛋白 

原(FIB)浓度以及抗凝血酶(AT)(%)、凝血因子v和 VIII活性。 1.2.2诊断试验评价指标本研究以恶性肿瘤患者 FV或FVIII活性升高判为高凝状态 ,以患者各指 

标水平超过或低于(正常对照均值+ISD)为升高或降 低,从而计算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和准确度; 

并以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高凝状态的诊断价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 

应用SPSS17.0软件,多组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 比较采用口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 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恶性肿瘤组 NLR、PLR、CRP、FIB、D—D、FV:C和FVIII:C水平均 显著高于两对照组,而AT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疾病组 

和健康对照组(P<0.01)。良性疾病组CRP和D—D水 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三组问WBC、P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见表1。 

2.2 恶性肿瘤高凝组与低凝组各指标比较高凝组 

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凝组( 0.01)。见表2。 2.3肿瘤患者各指标水平与FV和FVIII的相关性相 

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中,AT活性与FV和 FVIII活性呈负相关(尸<0.01),其余指标水平与FV和 

FVII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NLR、AT、FIB 和D—D与两者呈非常显著相关性(尸<0.01)。见表3。 

2.4肿瘤患者各指标诊断效能指数 143例恶性肿 瘤患者中,FV或FVII1活性增高102例,不增高41 

例。NLR的特异性、Youden指数和准确度均最高,但 其敏感度低于CRP,特异性与AT相似。见表4。 

2.5肿瘤患者各指标的ROC曲线

NLR的ROC曲 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27卷第2期— h 里g』! ( :22 :2 Q12 

袁1三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 117 

注:与良性疾病组比较,Ap<o.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o.001;WBC:白细胞;NLR:中性粒淋巴洗白比值;PLT:血小板;PLR:血小板淋巴细胞 比值;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D—D:D一二聚体;AT:抗凝血酶;Fv:c:凝血因子V活性;FVHI:C:凝血因子VllI活性 

表2 恶性肿瘤高凝组与非高凝组各指标比较( ±s) 

表3肿瘤患者各指标水平与FV和FVIII活性的相关性(r) 

注:{P<0.O1.’P<0.001 

表4肿瘤患者各指标的诊断效能参数 

线下面积最大,为0.911,95%CI:0.862~0.960;其余 依次为FIB(0.876,95 ̄d2I:0.820--0.932)、CRP(0。835,95% 

CI:0.760~0.909)、PLR(0.761,95%CI:0.680—0.842)、 

AT(0.735,95%CI:0.650—0.819)和D—D(0.674,95% CI:0.582—0.76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 

ROC曲线确定的NLR对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诊断 界值为2.20,此时敏感度93.1%,特异性为70.7%, 

Youden指数为0.638,准确度为86.7%。见图1。 一NLR —AT —PLR —CRp —F旧 一DD —黪奄线 

1一特异性 

图1 各指标对恶性肿瘤高凝状态诊断的ROC曲线 

3讨论 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 凝血异常,高凝状态是凝血机制异常的初始表现,多 

种因素在其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5J。高凝状态以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为具体体现;而抗凝功能减低、促 凝活性增强导致继发纤溶亢进是恶性肿瘤患者凝血 机制异常的基因素【6J。恶性肿瘤与慢性炎症相辅相 

成,互相促进 。除WBC外,PLT也可作为炎症细胞 参与炎症过程,并参与动脉血栓形成过程㈣;因此,两 

者的相关参数可作为炎症标志物,并可能在凝血异 常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传统凝血参数,D—D和 FIB均是评价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21。本研究 中,恶性肿瘤患者NLR、PLR和CRP水平均显著增 

高,表明WBC和PLT的衍生参数NLR和PLR以及 CRP在恶性肿瘤患者炎症相关诊治中可能更有价 值。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因子(FV、FVIII和FIB)活性 

和D—D聚体水平显著增高、AT活性显著降低,提示 

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而这些指标水平的异常 l18 医结合杂志20l7年第27卷第2期Zheiianz JITCWM(Vo1.27 No.2 2017 

与NLR升高具有一致性。由于FV和FVIII是凝血途 

径的辅助因子,其活化可引起凝血反应速度数量级 

增加,因而FV:c或FVIII:C是否升高可作为高凝状 态的敏感标志;进一步的分组测定发现,恶性肿瘤高 

凝患者前述各凝血指标水平比非高凝患者均呈现出显 著的异常表现,前者NLR水平升高与其余各指标的异 常变化也具有一致l生;以上结果充分表明NLR水平升 

高可在一定程度提示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NLR 与FV和FVIII活『生之问存在更高程度的相关性,更进 

一步表明NLR可能比D—D和FIB等指标在恶性肿瘤 

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测和判断中更有价值。 严重血栓『生并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 

因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是最终并发血 栓的根本原因,同时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恶性肿 

瘤增殖和转移的危险因素㈣。高凝状态的直接体现是 凝血因子潘 曾强,而FV和FVIII是凝血途径活化及 放大的限速因子,本实验中,我们以FV或FVIII活性 升高作为判断患者高凝状态的依据,以评价并比较间 

接指标NLR与传统的凝血参数D—D、FIB、AT等在高 凝状态诊断中的价值。实验结果显示,在所有观察指标 

中,NLR、FIB、CRP、AT、PLR和D—D均具有较高的敏 

感度和Youden指数,其诊断正确度也在80%左右,表 明它们有较高的高凝状态诊断效能。而NLR的 

Youden指数和正确度最高,表明其可能对患者高凝状 态的诊断更有价值。然而,前述各参数均是基于一个特 定的界值而得出的计算结果,无法判断不同诊断界值 

下的综合诊断价值,而ROC曲线可在不同界值变化的 

基础上综合评价实验指标的诊断效能。本文ROC曲线 显示,在前述单项诊断效能较高的6个参数中,NLR 

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 l;一方面表明NLR水平升 高可能对预测和判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 

很高价值,同时也进一步证实相对于CRP、AT、D—D和 FIB等指标,NLR是预测和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 

凝状态的更好指标。通过ROC曲线,我们确定了NLR 对高凝状态的诊断界值为2.20,以此用于判断恶性肿 

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敏感度为93.1%,特异性70.7%, Youden指数为0.638,准确度达到86.0%。 

NLR作为一个来源于WBC参数的计算比值,同 时涵盖了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淋巴细胞降低的变化,能 更客观敏感地反映炎症与高凝状态程度及两者的联 

系,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l l J Radhakrishna G,Berridge D.Cancer—related venous throm— boembolic disease:current management and areas of uncer— tainty[J].Phlebology,2012,27(SUPPL 2):53—60. [2]寿玮龄,崔巍.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机制[J].协和医学杂 志,2012,3(4):482—486. 1 3 j Rojas A,Figueroa H,Morales E.Fueling inflammation at tu- mor microenvironment:the role of muhiligand/rage axis[J]. Carcinogenesis,Mar 2010,31(3):334—341. [4 J vail.der Poll T,Levi M.Crosstal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the lessons of sepsis[J j.Curr Vasc Pharmacol, 2012,10(5):632—638 [5 J Barbui T,Carobbio A,Finazzi G,et a1.Inflammation and th— rombosis in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olycythemia ve— ra:different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pentraxin 3[J J. Haematologica,2011,96(2):315—318. 16 J Aeet H,Erta F,Bilik MZ,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an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score in pat— ients with 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re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J j.Postepy Kardiol Interwen— cyjnej,2015,11(2):126-135. 【7j Kremers RM,Wagenvoord RJ,Hemker HC.The efect of fi- brinogen on thrombin generation and decay[J].Thromb Ha— emost,2014,112(3):486. [8]蔡穗珍.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D一二聚体、血浆 纤维蛋白原、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3,6 (20):109. [9]郭靓,钱露,郭宁.炎症一肿瘤恶性演进的推手[J].中国肿 瘤生物治疗杂志,2013,20(3):259—264. [10]Kaplan ZS,Jackson SP.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Ather— othrombosis[J].Hematology,2011,2011(1):51-61. [11]Ay C,Dunkler D,Pirker R,et a1.High d-dimer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ancer patients[J J.Hae— matologia,2012,97(8):1158一l164. [12]Farrell DH.Y’Fibrinogenas a novel marker of thrombotic disease[J].Clin Chem Lab Med,2012,50(11):1903—1909. [13]Lyman GH,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Patient Wi- th Cancer[J].Cancer,20l1,117(7):1334—1349. (收稿:2016—04—14修回:2016—08—05) 

(上接第102页)2010,10(05):56—57. [11]杜丽娟,唐学贵,吴至久,李敏.VIP在慢性便秘大鼠结肠 肌间神经丛中的表达和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 1,24 (15):1755—1756. (收稿:2016—08—16修回:2016—1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