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探“有偿新闻”表现形式及危害

初探“有偿新闻”表现形式及危害

初探“有偿新闻”表现形式及危害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我
国新闻界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虚假新闻”、“不良广告”、“低俗之风”和“有偿
新闻”盛行,这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新闻界自身地广泛关注。其中“有偿新闻”的
蔓延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恶劣。

【关键词】“有偿新闻”;表现形式;动因与条件;根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新闻界
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虚假新闻”、“不良广告”、“低俗之风”和“有偿新闻”盛
行,这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新闻界自身地广泛关注。其中“有偿新闻”的蔓延最为
广泛,影响也最为恶劣。“有偿新闻”是任何健康社会都应加以杜绝的丑恶现象。
它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滥用“市场导向”,混淆报纸与“新闻”的界限,
社会不正之风及管理制度的混乱等等。对此的治理也应是全面的、综合的。

一、有偿新闻表现形式
有偿新闻是指一些企业、单位或者是个人为了给自己做宣传而想方设法在一
些电视、网络媒体上上镜头;报纸、杂志上面占版面,看似是新闻报道,实际上
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用来提高自己企业或单位的知名度,因而给
予媒体从业人员以物质报酬的一种违法行为。概括的来说“有偿新闻”就是一种
“权”与“钱”的交易,是一种腐败行为。

2003年9月15日,中国最大的官方新闻通讯社——新华社披露了在2002
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发生的特大金矿爆炸事故中,前去采访的新华社山西
分社、《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等媒体的11名记者收取涉案非法矿主现
金、金元宝等财物的严重经济违纪行为。

实际上,“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主体不仅有新闻机构还包
括新闻记者和其他新闻从业人员,不但依照版面、播出时间和录制费用收费,还
有其他表现和手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和索要钱物。这也就是常说的“红包新闻”,你给红包我发新闻,不
给红包不发新闻;红包多报道多,红包少报道少。新闻报道不是依据事件本身的
“新闻点”,而取决了是否出钱和出钱多少。

2、利用兼职名义获取报酬。记者兼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顾问、策划顾问等,
帮助企事业“制造新闻事件”并负责报道宣传,从中领取“工资”。

3、利用新闻拉赞助、广告,增发行量。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不分。以新闻
开路、打基础,以赞助、广告和发行量为目的,新闻报道沦为经营获利的工具。
4、广告和新闻不分。这是“有偿新闻”最普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新闻
广告或广告新闻,也就是常说的“软闻”。看似一篇新闻,其实是宣传广告。

二、有偿新闻产生原因
“有偿新闻”有上述种种弊端,为何现在如此盛行?“有偿新闻”产生和盛行原
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将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剖析,以探求“有偿新闻”产生和蔓
延的主要原因。

外因:
1、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地深入,拜金主义对我国新闻媒介产生巨
大冲击。整个社会在价值标准上存在“以赚钱论英雄”的错误认识。对新闻机构及
其从业人员产生巨大影响。

2、舆论环境不健全,舆论监督体制不完善。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在意识形
态领域逐渐放开,但速度过于缓慢和力度不够。因此,新闻媒介把注意力集中在
正面报道中,既不受主管部门批评又利于自身经济效益,但却发生过火现象,导
致“有偿新闻”。

内因:
1、传媒市场竞争激烈,媒介机构在社会责任和行业利益的权衡上不够稳妥。
由于我国现在对媒介机构实行“事业性单位,企业化管理”,把媒介机构推向市场
自负盈亏,特别是都市报,生存发展完全依靠自己。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一些
媒介机构就在社会责任和行业利益上出现权衡错误,导致“有偿新闻”的蔓延。

2、记者自身素质不高,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不强,新闻专业化不够。在金钱
的诱惑下,职业道德的约束往往显得乏力,这也是“有偿新闻”蔓延的一个原因。

总之,媒体从业人员自我约束力的不强、职业道德的沦丧、对金钱的错误态
度以及新闻行业内部的不规范操作、一种行业内明目张胆存在的潜规则都导致有
偿新闻的出现

三、有偿新闻带来的危害
“有偿新闻”违反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降低大众对传媒的公信
度,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

1、“有偿新闻”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不良广告”和助长“低俗之风”
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新闻媒介收取了他人钱物,在新闻报道
方面当然要按照出钱者的意图来处理。对于表扬稿件,新闻媒介往往采取“趋利
避害”的方式,把报道对象好的一面加以夸大和过分赞扬,不好的一面则采取“冷
处理”,少报或者干脆不报,“虚美又隐恶”,按照金钱多少肆意“过滤性新闻”。
有些甚至直接“炮制新闻”,实质上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践踏,是一种虚假新闻。

新闻媒介还往往通过“宣传策划”的方式进行“有偿新闻”报道。新闻记者指导
或者参与策划企事业单位举办某些活动,人为“制造”新闻事件,然后进行报道,
从中收取“好处费”。这实质上也是虚假新闻。

“有偿新闻”常常是以新闻广告的形式出现。报道时按照出钱者的要求,对产
品的某些性能和功效故意放大,甚至凭空捏造,助长不良广告的蔓延。在一些妇
科医院和美容保健的新闻报道中,由于收取了财物,往往通过夸张、渲染和低俗
描写的手法进行大肆报道,极尽媚俗低劣之能事。

2、“有偿新闻”削弱公众对传媒的信任,更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
由于“有偿新闻”根据根据出钱的多少决定新闻的报与不报,甚至不惜以违背
新闻真实性原则为代价获取金钱利益,不能真正正确表达人民的意见和疾苦,媒
体报道和公众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严重脱节,导致公众对大众传媒失去信任。

四、有偿新闻抵制对策
“有偿新闻”危害极大,破坏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必须予以坚决地制止和纠正。
找到了“有偿新闻”产生和盛行的原因,那么就需要对症下药,即治标又治本,从
根本上铲除“有偿新闻”滋生的土壤。

新闻事业从根本上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偿新
闻”的产生,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够合理以及经济程度不高
有直接关系。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才能切断“有偿新闻”的根。同时,进一步优化利益分配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如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消费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减轻人
们在这些方面对未来不确定风险的担心,构建和谐经济发展体系。

以法律形式制裁“有偿新闻”行为,使其“不敢为”;可以引进红黄牌制度,对
于进行“有偿新闻”的记者或媒介机构采取黄牌警告,若其屡犯,则红牌罚出。

杜绝“有偿新闻”,说根到底必须从新闻工作者入手,解决人的问题。只有不
断加强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职业教育,把新闻职业道德使其内化,使其具有较高
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自觉抵制金钱的利诱。同时,广泛推行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从业者必须接受系统的新闻学教育,对新闻职业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
认识,这是杜绝“有偿新闻”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