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与创新。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公民素质,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摸索出一条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自学为主的教学途径。
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
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
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
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二、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
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
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创造性思考
一位哲学家说过:“哲学始于惊奇。
”新奇的事物往往使个体产生惊奇的情感,对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与惰性有重要作用,能启发人的创造性思考。
学生如果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好奇,他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进行主动、积极地研究,产生创造性的结论。
可见,兴趣和好奇是创造良好的开端。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媒体单调僵化的面孔,使得课堂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牡丹花》的时候,我请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牡丹花,然后我们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牡丹花的样子,再回头来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接着请学生想想牡丹花还有哪些姿态,用语言进行描绘。
学生通过比较,对自己的表达和品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四、引导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单向线性思维的狭隘和保守,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五、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单一,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它对语文教学曾产生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端,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程式化”束缚了师生的思想,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研究并善于运用教学模式,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规律,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学生通过模式理解所学的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积极推行启
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导读法,自读法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学会质疑,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创新,敢想敢说敢问,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我们应该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原理,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善于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大胆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创造思维中的核心思维之一;二是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在“新”和“异”上做文章。
三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特别要保护差生发问的积极性。
七、创新,课堂内外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
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
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
也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他们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
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他们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满足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
教师可以当参谋,出主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不要去直接介入。
让学生在大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的,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