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2031(2012)12-0085-06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的新评价指标体系
诸大建曹莉萍
〔摘要〕为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
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的支持下,通过理论推导与数据实证,分析了以往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缺陷;通过梳理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绩效模型〔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诸大建(1953—),男,汉族,浙江余姚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公共政策与城市管理;曹莉萍(198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城市管理与合同能源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57/G031201)———基于稳态经济理论的碳生产率与低碳竞争力研究。〔收稿日期〕2012-07-11〔修回日期〕2012-09-11
一引言
能源紧缺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能源服务(又称“节能服务”或“低碳服务”)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的节能改造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是目前最重要的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包括从第三方外购一项或多项与能源相关的低碳管理服务
[1]
,其最简单的形
式是确保供应热水或电力并减少费用,复杂形式是确保一定程度的服务供应,例如照明度、温度、湿度和舒适度。在传统模式的能源管理合同中,能源消
费者就每个单独的能源商品(如油、气、电等)单独
签约,就每种类型的能源转换、输送和控制设备的供应和保养单独签订合同。合同能源管理的最先进形式是用能客户与能源服务供应商①签订合同以尽可能降低能源供应商提供所有服务(如供热、照明、制冷和动力等)的总费用,其最大的特点是用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服务费用。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在欧美国家早已产业化经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也将此类服务重点立项,并推进其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内外学者分别就这项服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国外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能源服务供应商(国内称“节能服务公司”
)自身发展的研总第209期
城市问题
2012年第12期
DOI:10.13239/j.bjsshkxy.cswt.2012.12.013
究[2-3]、基于政府利益调节发展能源服务公司的措施研究[4-5]、基于可行性分析的合同能源管理框架应用研究[1]、基于财务与管理风险的定量化研究[6]、基于信息决策系统的能源服务公司现代运作环境研究[7]和基于能源基金的能源合同效益研究[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在实践推广方面差距较大。自1997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各界人士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从整体来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完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节能服务公司收益与风险评价的研究[9-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14-16]、基于提高节能积极性及影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功性的研究[17-19]、基于政府机构建筑节能改造示范作用的研究[20-21]、大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问题的研究[22-23]等领域。对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的节能服务项目绩效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效益评价领域,如运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构建可持续性建筑能效改造绩效评价模型[24-25]。而其他行业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绩效研究较少,多为能源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后节能量、节能收益的计算与评价等案例研究,缺乏系统性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二以往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行业作为低碳服务产业的子产业,其市场流通包含于低碳服务市场中。理论上依据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模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为用能客户带来的节能减排绩效,反映在服务对象上可用客户单位产品或服务产出的能源
消耗量
Q
C
product
C
②
来衡量,但是实践中就单个合同能
源服务项目而言,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的衡量需要用能客户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在周期中product C与Q
C
存在相关性,并成正比例,即用能客户的产品或服务产出量product C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用能客户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能耗量Q C增加。此外,由于用能单位本身行业属性或经营领域多样化,控制用能客户能耗设备的能源效率变化、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变化、人均能耗变化,也可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的反映。因此,仅从用能客户的角度出发,多种、分散化的能源管理服务绩效指标难以准确衡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的绩效。
从能源服务公司的角度来衡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的绩效,理论上用能源服务公司单位投入的
节能经济收益∏
I
或单位投入的节能量
q
I
来衡量。其
中融资主体根据能源服务签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担保节能量合同与能源服务费用托管合同中融资主体均为用能客户,节能收益分享合同中融资主体为能源服务公司。因此,需要区别能源服务交易双方的努力程度,来区分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能源服务绩效和用能客户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节能绩效,即能源服务公司所创造的节能量与用能客户不可观察的努力程度所带来的节能量。在长期(7-15年)能效合同中,还存在多期签约合同,其激励机制和节能量的计算将更为复杂。
通过以单位投入的节能量
q
I
来衡量服务绩效③
的实证数据作图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图1、2)。图中X轴代表服务项目总资本投入I,Y轴代表总节能量q,气泡的大小代表以能源服务公司的角度来衡量的服务绩效
q
I
。发现服务项目总节能量越大,服务绩效不一定越大(气泡不一定越大);服务项目总资本投入越大,服务绩效不一定越大(气泡不一定越大);较高的服务绩效却集中在资本投入或经济收益较小的服务项目上。
因此,不论是何种产出报酬契约关系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仅用能源服务公司单位投入的节能量
q
I
来衡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的绩效不能说
明项目的绩效优劣。同时图1和图2也说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
。
图12011年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项目的绩效分布
(含规模级最大值)
数据来源: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