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有效教学的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有效教学的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有效教学的方法
道德与法治是落實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正因为如此,道
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有着不可分割的
关系。毫无疑问,为了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必须要采取一
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有效性途径,希望通过创
新教学办法和构建课堂体系的形式达到这一目标。下面就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来
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重点的拟定与现场体验相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备课既是前提又是基础。我个人认
为:备课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实施单元备课,从整单元把握文本,确定
教学重点。拟定教学重点时,不仅要考虑小学生学习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
要、毅力、恒心、自信心、性格等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拟定教
学重点后,我们可以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
节。笔者认为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
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
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
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
“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
“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 ,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
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
后,能回答:“纸” ,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
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笔者认为
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
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
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
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