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三重境界——俊红一、词语教学的现状1、从教师教学情况分析:如:《小虾》的教学片断: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我发现有些词语比较难读(课件出示:大缸、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竹荫、钳子、立即、一副、搏斗、猛烈、小卵)。
请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词语)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这个教学片断,大家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小虾》的初读环节时,只是让学生齐读一遍词语便过了,不少中高年的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的能力;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自学,无须在课堂上浪费时间。
于是,像这样忽略词语教学的现象出现。
甚至有的老师还避过词语教学直奔文本讲解,又或是一读音、二记形、三解词老调重弹。
这可是当今偶有的词语教学现状,这样的词语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2、从学生的习作水平分析:从学生在作文中我们也会看到大量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
3、从学生的考试情况分析:每次单元考,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词语”等题目上,正确率是85%左右,错误的原因大多是写出错字、别字,又或是个别学生对词语理解存在问题,以致于无确使用词语。
可见,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是存在着问题。
二、词语教学的反思看到这一系列的现象,我们不禁反思:为何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对词语的掌握会是如此不扎实?怎么办?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词语理解得越充分,课文理解就越深刻,学生掌握得越牢固,学习成绩就越理想。
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与基础,中高年级更应该重视词语教学。
那么名家的眼中词语教学又是什么?1、名家眼中的“词语教学”。
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最初是通过词语来认识世界。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掌握知识的工具。
薛法根认为: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有血有肉的。
叶圣老先生曾经指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
因此,理解和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不是语文课的主要标尺。
三、词语教学的三重境界既然词语教学如此不容忽视,那么,中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呢?我认为可以沉入词语教学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老师教学的境界。
老师在进行词语教学让学生理解词语是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词语教学方法与策略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如:还原语境法、区别比较法、操作演示法、适度追问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借助词典理解法等等,(一)、还原语境——词语教学的唯美境界。
虽然词语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学要因课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词语教学更有效的。
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还原语境法。
★1、营造情境,感受意境美。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富有描述性的词语,它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营造出震憾人的情感语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词语,营造情境,使学生融入词语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感悟中感受到词语的意境美。
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让学生去细心体会“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两个词。
师:你看,你看,在泉水当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啊: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你闭上眼睛看: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看到了吗?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生:我看到了!在静静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生:静影沉璧。
师:静影沉璧指的就是……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师:是啊!你知道那个“璧”指什么?生:璧,指……师:其实啊,你自己仔细看看这个字,我不说,你也能读懂。
静影沉璧的“璧”下面是个什么字?生:“玉”字。
师:对,你猜一下,这个“璧”可能指什么?生: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样皎洁,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师:呵呵,太好了!掌声。
(掌声)老师可没告诉你啊,是你告诉老师的,厉害!那个月亮,那样的皎洁,那样的清纯,就像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
这种感觉是如何来的?大家把它读出来: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生:(读词)师:太好了。
要把这八个字读到你心里去。
在你面前出现的是那缓缓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个泉水的底下,那个皎洁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样倒影其中: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生:(读词)★2、还原生活,体会场景美当词语成为作家表情达意的工具时,它已不再是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复活的生命。
因此,老师要从生活入手,还原词语原本的现实感,创设生活化语境,引导学生想象所学的词语,促进学生对词语更深刻的理解。
★3、还原文化,斟酌用词美。
词语的意义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词语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文本中突破文化语境,让学生感受其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分析琢磨其丰富的文化涵,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如王崧舟老师执教《枫桥夜泊》,抓住历代诗人写钟声的诗句,引导学生斟酌文化魅力。
无论是意境的营造,还是生活的还原,又或是感觉的寻找,都是基于语境还原的教学追求,使学生深入词语之中,获得鲜活的感受,真切的体会,这无疑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给予方法——词语教学的丰实境界。
词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这才是词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扎实地教给学生课文中词语让词语教学进入第一重境界,还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词汇。
这便是词语教学的第二重境界——给予方法。
词语的积累决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机械重写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化的过程。
如果能灵活结合每一个积累词汇的特点,采用分类、重组等方法,进行词语积累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词语重组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积累词语。
要针对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容进行分类重组,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词语,对词语先进行理解、感悟,理解与感悟之后,再给学生充分记忆的时间,学生便掌握积累了相关的词语的规律。
2、分类积累法。
每一篇课文,甚至是每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大量的写同一主题或容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词语的特点,让学生分类积累。
再如:教学三下“春天的脚步“这个单元,就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就课文中可以积累:再如:一个学习阶段过后,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结构相似的词语如AABB式、ABCC式的词语,也可以将它们放置一起进行积累。
3、动态积累法。
要使词语积累更加有效,就得把它渗入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词语,能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积累”词语,并把“积累”的词语留在记忆中。
我们可以把词语积累作为主题整合到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根据词语积累里的重点词语进行预习,读读写写,掌握音、形、借助词语进行质疑;课中巧用词语,对词语进行重组,让学生学会用重组词语去概括课文的主要容。
如:《井底之蛙》的教学片断:师:出示课件,看,词语要成组成组地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词语搭配的错误,而且说话写文章就会生动有文采。
出示每个自然段中的词组。
1.学生自读。
师:请大家自己把上面的词组读1遍。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从第一个词语读,也可以从最后一个词往前读。
2.正音。
3.词语的变式。
师: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来玩个词语对对碰游戏,让我们聪明的小脑袋也转起来,不过要听清楚要求哦:这里很多词组是课文中的词句拿来组合的,老师读课文中的词句,看谁火眼金睛能快速把这个词找出来。
师: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生:井底之蛙师:来自东海的鳖——生:东海之鳖师: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生:浸没两腋师: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生:没过双脚师:跨井栏,倚井栏——生:跨井倚栏师:乐趣算是到了极点——生:乐到极点师:四千多年前的夏朝,第一代君王是禹,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第一代国君师汤。
——生:夏禹商汤师:环顾那些虾、蟹、蝌蚪,——生:环顾四周师:右腿已经被绊住——生:绊住右腿师:十年九涝,八年七旱——生:十涝九旱师:独占一口水井——生:独占一井师:鳖接受了青蛙的邀请——生:接受邀请师小结:孩子们,你看,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可以根据说话写作文时的要求,具体地应用。
只要能说通顺,都可以。
4.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师:学习完这些词,我们知道井底之蛙和东海之鳖,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这是怎样的井底之蛙,怎样的东海之鳖,请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件出示:的井底之蛙。
的东海之鳖。
生:快活的青蛙,大快乐的东海之鳖。
生:骄傲的青蛙,见多识广的鳖。
生:爱夸耀的青蛙,自由自在的东海之鳖。
★小结学法。
孩子们,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从段中抓重点的词句来学习体会,这样你也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精读完课文之后,还可以借助词语进行复述课文、复述情节,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尝试用积累的词语进行表达。
如:《井底之蛙》的教学片断:学完课文第一段,①师生合作复述。
师:青蛙真是乐到极点,看,用上这些词,跟老师一起说说井底之蛙的快乐生活吧。
注意用上这些词。
师:井底之蛙生活在井里可真快活,高兴时——生接: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蹦跳师:疲倦了,躲在——生接:井壁窟窿,安然休息师: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生接:浸没两腋、拖住下巴师:稀泥——生:没过双脚、绵软舒适,环顾四周师: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师:而且,我——生:独占一井,跨井倚栏、乐到极点师:赶快和我一起——生:分享快乐②同桌互说。
师:小青蛙像这样用屏幕中的词,把井底之蛙的快乐生活,说给同桌听。
③指名1同学说。
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来说,你们帮我推荐一个同学吧。
师:说得太好了,真是出口成章啊,把井底之蛙的小快乐表达地淋漓尽致。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读课文,感受到了井底之蛙的快乐,那这一自然段就是围绕着那个重点词来写的——板书:快乐。
是啊,这无数的小小的快乐让井底之蛙满意到了极点。
这种动态积累法,老师就是不断让关键词语反复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读音到理解词意到用词复述课文,学生学习整个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学生识记在脑子里的词语,不断地被提取,被唤醒才会赋予词语新的生命力,学生便记下这些词语。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积累词语搭建平台,盘活词语储备,滚动词语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词语量。
(三)、指向表达——词语教学语用的境界。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达”,简而言之,学生词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积累”这二重境界,而应走向词语教学的第三重境界——指向表达。
1、优美词语仿一仿。
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容,创设特定的话语情境进行言语实践,让学生活学活用。
2、串词成句填一填。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运用,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的指向表达。
因此,教学词语,要创设词语运用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让词语增值,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
3、走进生活用一用。
课后我常让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在QQ空间聊聊所见所闻;用恰当的词语在微信上传递真挚的问候;用生动的词语在日记里抒发个人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