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和平崛起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范文璟物流学院2008级08411015摘要:“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

它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大背景,详细分析中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同时阐述目前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和挑战,最终提出中国正确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和平崛起;困难与挑战;责任大国引言自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于20 03 年1 1 月3 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为题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之后,“中国和平崛起( Rise in peace) ”已成为众多世界性论坛的热门议题,有西方战略家甚至认为: 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调整彼此间的实力和利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的中心[]1。

中国必将崛起,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否会损害周边国家或是西方大国的利益却是备受争议。

200 3 年12 月10 日,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中国国家战略[]2。

1 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2004 年3 月14 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 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第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 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 中国的崛起, 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 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坚持开放的政策, 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 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

第四, 中国的崛起要很长的时间, 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

第五, 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 也不威胁任何人, 也不会牺牲任何人[]3。

中国现在不称霸, 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

”认真领会温总理讲话精神的要义, 正确理解我国和平崛起道路的科学内涵, 应当从以下五个发面把握: 首先, 这里的“和平崛起”是“特指从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本世纪中叶, 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 通过改革开放, 在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中, 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及其他所坚持的发展道路”。

其次, 中国崛起的前提是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和平崛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关键在于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中国的事情说到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办, 中国有句俗话: 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中国崛起的最大挑战在国内, 十三亿中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将是中国最大的财富。

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 把中国建设成为攻不破、打不烂、拖不跨的钢铁长城, 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稳定的屹立在在世界之林。

第三, 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 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依靠扩张, 而是依靠进入全球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表明, 中国走过来的是一条积极参与全球化, 开展广泛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今后, 中国仍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由此获得崛起的环境和条件。

第四,“和平”既是过程, 也是目的, 这是和平崛起的本质,两者缺一不可: 从过程来说, 区别于历史上大国的武力崛起,中国不会以军事手段侵占任何国家的利益, 威胁别国安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回避战争, 我们同样需要保证别国对中国的和平。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 我们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 在用尽一切和平手段时, 必须毫不犹豫使用武装力量, 以捍卫国家的安全, 捍卫正义的和平。

从目的来说, 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挑战或取代世界霸权强国, 而是要争取平等的大国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 中国现在不称霸, 将来崛起了也不会称霸。

此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 虽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由于受到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还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因而, 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过程, 我们要充分做好打一场硬仗、持久战的准备, 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由以上对和平崛起道路内涵的分析, 可以看出,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不争霸的道路。

它体现了“崛起”与“和平”的完美结合,“崛起”是这条道路的核心和目的,“和平”是实现这条道路的方式、环境和结果。

2 我国的和平崛起在国际环境中所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

但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世纪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正确认识、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才能真正安全有效的实施和平崛起战略[]4。

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问题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利益的不断拓展,随着国内一些分裂势力的滋长与相互勾结,我国在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带来的一个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国际舞台上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大幅增加。

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数目的不断膨胀、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逐渐侵蚀着传统的国家主权。

近年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日趋活跃,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签署的国际条约越来越多。

而各种国际组织在其章程中,都明确规定了成员国在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某些义务与责任。

所以,我国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同时,国家主权受到的约束和限制也越来越多。

对此,早有学者指出,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方面对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缺乏一定适应性与应变能力,本身制度发育不完善,另一方面又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在国际政治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安全。

其次,台湾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台湾作为一张“牌”来遏制中国。

虽然美国政府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甚至国内政治的需要,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和对台政策会有所调整,但其两面性一直很突出。

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同时,总不忘记给台湾一点儿好处,总不忘记在两岸之间找“平衡”。

中美关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的政策不会改变,其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战略也不会改变。

美国的两面政策,其实是在为“台独”势力撑腰,是对“台独”的绥靖政策。

虽然两岸关系大的战略框架没有改变,但“台独”势力的活动越来越猖獗,其危险性和冒险性也越来越强,这将是对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严重干扰,也是对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挑战。

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我国幅员辽阔,有20多个邻国,与15 个国家领土接壤。

虽然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不少邻国的领土边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

与印度边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与东亚一些国家的海洋划界尚未确定,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争议虽然没有激化,但依然悬而未决。

二、我国政治面临安全挑战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种种不同心态,都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某种程度的冲击和影响[]5。

其一,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

由于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差异,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把中国作为防范、遏制的对象。

几十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一直在接触与遏制之间摇摆。

有时表现为接触的一面多,有时表现为遏制的一面强。

但实质上,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核心一直是遏制,虽然是接触与遏制两手并用,但即使在接触的一面表现较充分的时候,接触依然只是手段,遏制才是真实的目的。

其二,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

几十年来,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评价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也有一种递进的表现,即从认同中国的经济增长,到认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到认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最后到认同中国政府的管理能力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可以说,目前,国际社会对我国能否发展强大起来的怀疑在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冲击心存疑虑。

按照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上一般大国崛起的规律,一个大国经济上的强大几乎必然导致军事扩张和政治霸权。

尽管中国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但国际社会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未来走向依然存在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日益强大会成为东亚安全的稳定因素。

但另一方面,有些国家又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些,都会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安全是一个愈益复杂的概念。

结合我国所面临的同样愈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在经济领域面临的国际挑战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将使我国的国际利益的地理范围扩大,利益形成将更为多样化。

从2001 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突破5000 亿美元。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高意味着我国的国家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在更深的程度上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联。

也就是说,我国的国际利益将大为拓展的同时也意味着与其他国家发生利益冲突与对抗的可能性增大。

这些冲突和对抗目前主要表现在贸易领域。

近年来,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越来越多。

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现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

当经济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时,经济摩擦也会上升为政治争端,经济安全问题就会演变为政治安全问题。

同时,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这种矛盾和分歧的出现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