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第49卷第7期 ・临床研究・
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分析
赵华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浙江杭州3111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方法,尽力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
治的30例高龄产妇妊娠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全力救治。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如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还包括
及时施行剖宫产手术等紧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
张期容积。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控制,26例患者于病情被控制后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4例患
者经阴式侧切顺利分娩,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积极的基础药物联合剖宫产术治疗高龄产妇妊娠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确切,可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早发现、早治疗
也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产妇;妊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R714.24+6 f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07—19—02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产科较常见的严重并发
症,若救治不及时就会导致孕产妇死亡,此病十分凶险,不容忽
视『1]。尤其是高龄产妇,由于年龄的原因,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
可能产生变化,所以更应重视。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
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降低孕产妇
死亡率的关键。这对产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保证母婴 的安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救治,这里还包含着巨大的社会意
义,能否抢救成功关系着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的幸福,意义重大。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高龄妊娠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
救治方法,尽力保证母婴安全。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
月收治的30例高龄产妇妊娠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了 全力救治。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如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还包
括及时施行剖宫产手术等紧急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21。所
有患者孕前均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史,患者均于妊娠
后期出现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胸
闷、气短、强迫性端坐呼吸、紫绀,伴或不伴有双下肢或全身浮 肿;心率超过110次/min,血压达到(213~141)/(141~90)
mmHg,呼吸频率>26次/rain,两肺闻及湿哕音;心电图显示窦性
心动过速 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心脏彩色超声显示心脏扩大, 射血分数下降。患者年龄为31~38岁,平均(34.3±2.1)岁。初产
妇20例,经产妇10例;农村患者10例,城镇患者2O例。18例患
者急性左心衰竭的类型为妊高征心力衰竭后负荷型,12例患者
为急性左心衰前负荷型。
1,2治疗方法
(1)摆放正确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双腿自然下垂,
这样取体位的目的是减少患者全身的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吸氧:面罩吸氧,流量5L/min,氧气管接人乙醇湿化瓶,这样 可以有效去除患者的肺内泡沫。(3)基础治疗:①利尿与镇静:常
用20mg呋塞米经静脉注射利尿并缓解肺水肿,同时静滴5%
NaHCO,纠正酸中毒,剂量一般为250mL。根据病情使用吗啡3~
5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15min重复1次,共2 3次。②强心、 扩血管:常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mg溶人生理盐水中泵控静
脉注射强心,硝酸甘油20mg溶入50mL葡萄糖溶液中泵控注入
静脉用以扩张血管,随时观察血压变化并调整输入剂量。因以上
用药对胃有一定刺激,因此常用奥美拉唑钠40mg溶入100mL生
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以保护胃黏膜。若患者存在严重贫血,则应输 注新鲜或冰冻血浆(200—300)mL/次。(4)治疗原发病:在进行以
上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并抗感染。治疗
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输液速度。(5)终止妊娠:26例患者于 病情被控制后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4例患者经阴式侧切顺利
分娩。治疗后仍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防止并 发症发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2d、3d的血压、呼吸、心
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显 示的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
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2d、3d的血压、呼吸、心
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
标均有显著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
19 ・临床研究・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2011年3月第49卷第7期
注:以上数据说明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好转 2.2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
末直径均逐渐改善,说明心功能改善,心脏也有所缩小。见表2。
表2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的变化
注:以上数据说明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功能逐渐恢复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产科较常见的严重并发
症,它的发病诱因包括:(1)欠缺正规治疗:此类患者往往没有经
过正规的产前检查或妊娠后患有高血压但未及时发现。因此,导
致患者的血管阻力增加,长此以往引起患者的心肌缺氧、缺血, 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减退。(2)贫 血:高龄孕妇很容易引起贫血,尤其是当血红蛋白长期<70g/L
时就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慢性贫血可导致心脏的高排血
量从而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心脏扩大和心肌肥厚,
因此更易引起心力衰竭。(3)上呼吸道感染:高龄孕妇由于抵抗 力较弱,一旦患有呼吸道感染后就会导致发热、心率增快,从而
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肺内充血也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诱发
心力衰竭[3-5]。
因此,针对以上诱因,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积极
治疗原发病、加强孕产妇的管理、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 育,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合理饮食和讲究营养搭配,及时纠正
贫血症状,尽早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提高警惕,预防呼 吸道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 。 一旦发生妊高征及左心功能衰竭,应尽早给予患者利尿、强 心、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的有效治疗并及时终止妊娠,因
为胎儿在母体内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缺氧而造成新生儿窒息。
我们的抢救目的是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双重安全,所以立即终止
妊娠是较有效的方法。因此,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后应立即对患
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如果产妇的病情危重,心力衰竭 的症状控制不稳定,可将控制心衰与-T--*终止妊娠同时进行。阴
道分娩的方式只适用于病情得到控制、状态比较稳定且已进入
产程并估计能迅速分娩的患者,其余情况均应考虑剖宫产终止
妊娠。本文所报道的病例均得到有效治疗并使病情得以控制,26
例患者于病情被控制后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4例患者经阴式
侧切顺利分娩,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我们对30例高龄孕妇合并左心衰竭的治疗是有效的,患者 在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说明治疗及时有效,
但这也跟抢救及时有关。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积极的基础药物联
合剖宫产术治疗高龄产妇妊娠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确切,可
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早发现、早治疗也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95. f2]龚兰生.充血性心力衰竭f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3-50. [3]李家福,吕新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589~591. I 4】李东宝,华琦.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阴.中华 内科杂志,2006,45(7):515—516.
【5]张斌,黄素然,萧丽娟,等.妊娠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2例临 床分析fJ].中华全科医学,2009,7(6):588—590. [6]高琴.妊高症急性左心衰13例临床分析[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18(3):246. [7]周新华.妊高征性心功能衰竭的防治【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
(23):64—65. (收稿日期:2010一l1一O3)
(上接第9页)
[4]Oceandy D,Cartwright EJ,Neyses L.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1A(RASSF1A)-where the heart and cancer meetO].Trends Cardiovasc Med,2009,19(8):262—267.
【5】Moon DO,Kang SH,Kim KC,et a1.Sulforaphane decreases viability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3B ceils
through the reactive oxygen sp ̄ies-dependent pmhw ̄fJ].Cancer
20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Lett,2010,295(2):260—266.
【6】Richter AM,Pfeifer GP,Dammann RH.The RASSF proteins in carl— car:from epigenetic silencing to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J].Biochim Biophys Acta,2009,1796(2):114-128.
(收稿日期:
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