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产业趋势及展望
一、xxx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1. 天然气储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幅回落
xxx年,我国天然气储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三年超过6000亿m3,达到6164.33亿m3;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连续三年超过3000亿m3,至3818.56亿m3。但是,与2012年相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和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的增幅均有所回落,分别下降35.9%和23.7%(2012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612.2亿m3,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5008.0亿m3)。截至xxx年年底,全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为11.67万亿m3,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约为4.6万亿m3。
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仍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为主。xxx年,中国石油集团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3亿m3,约占全国新增总量的80%。其中,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龙王庙气藏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403.85亿m3,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2. 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xxx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公司口径)达到1188亿m3,同比增加约107.7亿m3,增长幅度约为10%,增量和增速均高于上年(2012年增量为68.5亿m3,增幅为6.8%)。(国土资源部产量数据为1206.99亿m3,其中天然气产量为1175.73亿m3、煤层气产量为29.26亿m3、页岩气产量为2亿m3。)
天然气生产依然以中国石油集团为主。xxx年,中国石油集团的天然气产量约为888.3亿m3(含8.6亿m3地面煤层气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4.8%;同比增加89.8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增量的83.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的天然气产量分别约为183.9亿m3和111.0亿m3(含4.3亿m3地面煤层气产量),分别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5.5%和9.3%。
中国石油集团的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气田仍然是我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三个油气田,xxx年这三个气田的天然气产量合计约695.7亿m3,占全国总产量的58.6%。其中,长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56.5亿m3和29.7亿m3,分别达到346.8亿m3和222.8亿m3;西南油气田产量仍然呈下降趋势,比上一年减少5.4亿m3,至126.1亿m3。
3. 天然气管道建设热度不减,储气库建设进程加快
xxx年,我国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超过8000km,全国干线、支干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6.3万km,全年投产的国家级天然气管道主要有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连木沁段、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铜梁-贵州段、陕京三线良乡-西沙屯段管道、克什克腾旗-古北口煤制气外输管道、阜新-沈阳煤制气外输管道、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唐山LNG外输管道。
xxx年2月1日,陕京三线良乡-西沙屯段建成,陕京三线全线贯通投产;8月5日,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干线投产,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形成;10月8日,阜新-沈阳煤制气外输管道建成,为阜新煤制气项目投产奠定了基础;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与西气东输二线实现末端相连,不仅打通了西南进口通道,也将云贵高原纳入了全国供气管网;10月25日,中贵线全线建成投产,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实现对接,我国天然气的调度灵活性和输送保障力大幅提升;12月10日,唐山LNG外输管道正式对外输气,环渤海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强;12月18日,克什克腾旗-古北口、古北口-高丽营煤制气管道正式投产,煤制天然气首次接入全国管网。
xxx年,我国储气库建设突飞猛进,投产数量和投产规模均创历史记录,全年共投产6座储气库,分别为相国寺、呼图壁、双6、板南、苏桥和京-58。截至xxx年年底,我国储气库的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69亿m3。由于投产初期需要注入垫底气,部分储气库未形成工作气量,因此有效工作气量仅29亿m3左右,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1.7%。
4. 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核准速度加快,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加
xxx年,我国有3座LNG接收站投产,分别是珠海LNG、天津LNG、唐山LNG接收站。珠海LNG接收站隶属于中国海油,是中国海油投产的第五座LNG接收站,一期规模为350万吨/年,xxx年10月25日首艘LNG船抵达,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天津LNG接收站也隶属于中国海油,是我国首座浮式LNG接收站,一期规模为220万吨/年,xxx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11月21日开始试供气,12月10日正式投产;唐山LNG接收站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是中国石油集团投产的第三座LNG接收站,一期规模为350万吨/年,11月15日首次接船,12月10日投入运营。
xxx年,LNG接收站核准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共核准5项,分别为粤东LNG接收站、广西LNG接收站、天津浮式LNG接收站、大连LNG接收站二期、唐山LNG接收站增建4号储罐工程。粤东LNG接收站隶属于中国海油,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3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200万吨/年,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广西LNG接收站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7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大连LNG接收站二期工程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唐山LNG接收站增建4号储罐工程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2014年底建成投产。
截至xxx年底,我国已投产的LNG接收站有9座,分别为:
深圳大鹏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70万吨/年);
福建LNG接收站(一期规模260万吨/年,二期规模260万吨/年);
上海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江苏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50万吨/年);
大连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浙江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珠海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50万吨/年);
天津浮式LNG接收站(一期规模220万吨/年);
唐山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50万吨/年)。
已获核准正在建设的LNG接收站有7座,分别为:
青岛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海南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迭福LNG接收站(一期规模400万吨/年);
粤东LNG接收站(一期规模200万吨/年);
广西LNG接收站(一期规模300万吨/年);
大连LNG接收站二期(二期规模300万吨/年);
唐山LNG接收站4号储罐。
xxx年,我国共进口LNG 1790万吨,同比增加343万吨,增长约24%;进口管道天然气285.8亿m3,同比增加约58亿m3,增幅为25%;全年共进口天然气约535.8亿m3,天然气总进口量同比增加约111亿m3。
LNG资源引进方面,xxx年中国海油完成与BG集团500万吨/年增量资源采购协议的签署和增持权益的交割(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截至xxx年年底,我国签署的进口LNG合同规模达到3775万吨/年。
5. 天然气消费保持高位增长,增速大幅回升
天然气仍然是我国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升。xxx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为1691亿m3,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较上年增加约228亿m3,增幅约为16%,增量与增幅均高于上年(2012年增量为157.7亿m3,增幅为12%)。增量继2011年下跌之后重新回升到200亿m3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京津冀、乌鲁木齐、兰州等多地大范围实施“煤改气”工程,导致用气量大幅增长。
我国天然气的利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天然气的覆盖范围和覆盖人口仍在不断扩大。xxx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天然气消费量约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3,天然气气化人口约为2.6亿,城镇人口天然气气化率达到35%以上;天然气在交通领域快速发展,LNG车用加注站数量从上年的约600座飙升至约2000座;北京、江苏燃气电厂集中投产,发电用气增加;“煤改气”工程进程加快,使得全年用气“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二、xxx年中国天然气行业热点透视
1. 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扩展至全国
xxx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指出从xxx年7月10日起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一省一价”;居民用气价格不作调整;非居民用气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价格按照广东、广西试点方案中的计价办法,一步调整到2012年下半年以来可替代能源价格85%的水平,并不再按用途进行分类;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力争“十二五”末调整到位。
此次天然气价格机制的调整是在2011年广东和广西实施天然气价改试点、2012年四川实施全省统一最高门站价格后,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全国的铺开。与广东、广西价改试点方案相比,此次价格调整最大的不同是对存量气和增量气的区分,但价改总体思路未变,仍为“市场净回值法”;可替代能源仍为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二者权重仍分别为60%和40%,挂钩比例由试点的90%调整为85%;对于业界关心的调价周期、峰谷气价等问题本次价改并未涉及。
2. 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西南能源进口通道打通
中缅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若开邦皎漂,从云南瑞丽进入我国境内,自西向东途经云南、贵州和广西3个省区41个县市,止于广西贵港。干线全长2520km,其中缅甸境内长793km,中国境内长1727km,境内段设计输气能力100亿~130亿m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境外段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和2012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xxx年10月20日干线管道全面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战略通道,其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的打通,使我国天然气的供应更加多元化,进口风险也有效降低。
同时,中缅天然气管道在广西贵港与西气东输系统相连,在贵阳与中贵线对接,实现了缅甸气与中亚气、西南气区、新疆气区、长庆气区、青海气区、进口LNG的相互调度和置换,国家级天然气管网的调度灵活性和供气可靠性大幅提升。
3. 《页岩气产业政策》出台
xxx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产业政策》,将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页岩气销售市场,鼓励页岩气就近利用和接入管网,页岩气出厂价实行市场定价。
2011年以来,我国对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年第30号公告,批准页岩气为独立矿种;2012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2年11月1日,财政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标准为0.4元/m3;xxx年5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油气田企业开发煤层气、页岩气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油气田企业从事煤层气、页岩气生产以及为生产煤层气、页岩气提供生产性劳务,缴纳增值税可与开发石油、天然气一样适用17%的税率;xxx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产业政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表明了国家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决心,但政策如何细化、能否真正落地、落地后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此外,xxx年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3月24日中国石化集团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涪陵页岩气成功开发;2014年4月23日,中国石油集团投产国内首条页岩气外输管道,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规模开发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