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7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7月82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
王保中,王春华,陈 洋
(黑龙江武警总队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观察组)93例病人与无
冠心病12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病例均记录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_6-糖、血脂四项。结果:(1)两 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2)血压、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明显差异,在观察组餐后血糖、血压、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高)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T2DM);冠心病(CHD);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434.2012.07.024
糖尿病并发症中以冠心病发生率最高…,糖尿病并发
冠心病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成为糖尿
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通过对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
者的多种相关因素指标进行分析,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
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病人来自2008—05~2011—05
间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住院病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者(观察组)93例(男43例,女50例),年龄55~79岁,病
程5—20年;单纯的糖尿病者(对照组)120例(男54例,女
66例),年龄52~82岁,病程2—10年。糖尿病诊断符合
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记录、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
病者(观察组)与单纯的糖尿病者(对照组)血压、血糖、血
脂情况,同时探讨了血脂、血压、血糖等因素在2型糖尿病 并发症中的意义。
1.2方法每位受试者经10 h空腹,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所有病例均测量血压2次/d,连续3 d。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输入计算机,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血压比较:观察组合并高血压43例,占46%,对照组
合并高血压25例,占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而餐后2 h血
糖(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高于
单纯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血糖、血脂结果比较
P<0.O1.P<0.05 3讨论 “三高”共同促发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MRFIT)显示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其心血
管病事件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本论文资料支持
该结论。故得出结论2型糖尿病易并发冠心病可能与以下
有关:(1)高血压: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合并高血压43例,
占46%,对照组合并高血压25例,占21%,两组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
生率明显增加。(2)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动
脉平滑肌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脂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以甘油三酯增高多见。
本资料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总胆
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下
降。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4)
高血糖: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关系密切。本研究
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无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无
明显差异,而餐后2 h血糖则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 因此,仍应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冠心病是糖
尿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高血
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故应给予积 822 Vo1.23 No.7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Jul 2012
极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寻找高效的既可降低血糖,又可
防治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的药物是糖尿病治疗学上亟待 突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沈稚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8.86.
2陈家伟.柏林心血管危险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M].糖尿病学新动态,2007,12:l一2.
(收稿日期:2012—05—11)
舒利迭吸入治疗dx JL支气管哮喘疗效评价
刘 隽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西大同037001)
摘要 目的:对舒利迭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
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急性期均采取氧气吸入、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应用
辅舒酮吸入治疗,观察组应用舒利迭吸入治疗,两组均每次1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
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 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辅舒酮,能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舒利迭;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儿童
中图分类号:11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434.2012.07.025
d,JL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诱发原因为过
敏原、气候及遗传等,临床以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及肺部
罗音等为主要表现。于2010—12~2012—01是采取舒利
迭吸人治疗sJ,JL支气管哮喘35例,临床效果较好,并与同
期35例采用辅舒酮治疗的同病种患儿作比较,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病例均为2010—12~2012—01间我
院儿科收住院治疗并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男46
例,女24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12岁,平均8.6岁;病
程最短5个月,最长5年,平均2.4年。按发作程度分为轻
度19例,中度39例,重度12例。将70例患儿随机化分成 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JL@床表现及发作程度等
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心源性
哮喘。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急性期均应用氧气吸入、解痉、控
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缓解后对照组给予辅舒酮(每吸含
丙酸氟替卡松125 g)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准纳器 两组均每次1吸,每日早、晚各吸1次,持续治疗1个月。治
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口服B 受体激动剂制剂以及全身应用
糖皮质激素。全部患儿出院后均随访观察1个月。
1.3观察指标(1)日间症状评分参考0分无咳嗽、气
喘及呼吸困难等症状;1分:症状轻,间歇出现;2分:症状中 度或反复发作,影响正常活动≥1次;3分:症状持续且影响
活动。(2)夜间症状评分参考0分夜间无任何症状;1
分:夜间憋醒1次或者早醒;2分:憋醒或早醒次数>I2次;3
分:夜间憋醒次数较多,但能间断入睡。(3)治疗前使用肺
功能仪测患儿晨间和晚上最大用力呼气流量(PEF),以
后每周测1次,计算PEF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F%)。 1.4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有效:临床
症状较前减轻,日间或夜间症状评分减少2分;无效:日间
或夜间症状评分减少不足2分。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5软件分析数据,均数用
(蟊±s)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
2结果 (每吸含沙美特罗50 g及丙酸氟替卡松100 g)吸入治疗, 2.1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详见表1。
表l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s)
注: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