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价(ppt 73)
用效用函U数表f示(:q1,
q2
,),qi,消费者的总收入为L,
那 度么 尽在 可不 能ma超 高x过的U总行收为f 入可(q的表1, q约示2束为,条下, 件面qn下 的) , 规划使:满足程 n s.t L piqi i 1
按照拉格朗日约束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有:
3)外部效果
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统称为外部效果。
外部效果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技术性外部效果:如果某种外部效果 确实使社会生产和社会总消费发生变化。这 种外部效果称之为技术性外部效果。
②钱币性的外部效果:由于造成相对价 格的变化,使第三者的效益发生改变,称之 为钱币性的外部效果。如产品价格的下降、 互补品价格的上升、替代品价格下降,资源 价格的上升都是钱币性的外部效果。
社会福利
福利
经济福 利—
是人们追求的物质效 用的满足。
个人的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 。
效用可以通过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计量。
对资源配置的讨论,也就是对社会 经济效率性的讨论。
讨论经济效率,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
(2)达到这个标准的条件。
帕雷托最优状态一般被认为是一个社 会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叫做资源最优 配置的经济效率性标准。
7 基准折现率 行业基准收益率ie 社会折现率is
8 汇率
官方汇率OER
影子汇率SER
9 项√
√
√
目×
×
×
取舍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差×别
√
×(优惠措施→ √) √
(2)主要优点:
①分析方法的概念清楚,直截了当。效益和费用 采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因而有可能从费用与效 益的直接对比中得出结论,既可以用于单个项 目的评价有可以用于方案的选择;
为了保证真正的得到补偿,对所谈的“补偿” 必须作以下说明:
(1)失者所需从得者那里的“补偿”的大 小,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原福利水平,也就是 原来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当前的收入与 分配是合理的)
(2)承认社会状态的改变,从失者到得者 那里所进行的那种收入的重新分配也是合理 的。
4.1.2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经济评价
4.1 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4.2 费用---效益分析 4.3 影子价格 4.4 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4.1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4.1.1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4.1.2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4.1.1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是经济评 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福利经济学是最早、最系统地对资源 最优配置进行研究的经济学。
帕雷托最优状态的图示及供存给成在员的A、问B的题效用:(福利)
没P 有T 谈U及福利Q在社会成员中的分边点配界都,是问那帕题麽雷,曲托线最回优P避P状’了态上。任社因何会为一 各阶层的矛盾,很容易被社会保再守也不势可力能所从这利些用曲,线上既移不动
承帕认雷福托利最的优重 状新态S可不以是改唯进一社的WW会,23 总甚以B等(的至增或效加A用福不)A曲利一(的线或效水定wB用)1的w平是。2效w。最当3用,存好而则在不Q的由点减。社应少会
W U L
W 0
U qi
qi
pi
i 1,2,, n
式中 为拉格朗日乘子。由此推出
U / q1 U / q2 U / qn
p1
p2
pn
如果调节相对价格Pi的尺度,使乘子 等
于1,那么由物品I增加微量 dqi所引起的效用增 加( dU)可表示为
(dU )i pi dqi
q
U i 0 pi dqi
国民经济评价
1 考察范围 企业
国家
2 追求目标 企业盈利最大
资源最优配置
3 效益费用的 项目实际收支,只 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消耗,
范围
计直接费用和效益 不仅计入直接费用和效益,
还计入外部效果
4 计量尺度 实际成交价
影子价格
5 考察原则 追踪货币流动
追踪资源流动
6
劳动价值
名义工资(工资+福利基金) 影子工资
1)影子价格的概念
一般定义:商品和生产要素可用量的任何边 际变化对国家基本目标的(国民收入增长)贡 献值
这就是说,影子价格是由国家的经济增长 目标和资源可用量的边际变化赖以产生的经济 环境决定的,(又称为效率价格)。
这个概念即反映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费, 又能反映物品的稀缺程度,从资源高效率利用 的角度,它比较真实的反映产品合理经济价格 与发展,比现行的价格更能反映资源的社会价 值。
2)费用效益分析试图包括项目对国家所产 生的所有效益。除了直接的效益和费用外,还 包括与本项目无值接管连着所引起的见解的效 益和费用。
3)财务分析中的收入和支出是按实际要发 生的价格乘以数量来计算的。而费用效益分析 是按消费者所得或所放弃的支付以原来计算的。
4)结论很可能不一致。
具体可见下表。
序号 比较内容 财务评价
4.2.1 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比较
(1)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区别
费用效益分析是从国家角度出发,通过 对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划分、量化和对比 等步骤计算若干评价指标,以判断项目对国 民经济目标的净贡献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和财务评价比较有如下几方面的区别: 1)由于考察分析的出发点的不同,有些 在财务分析中作为支出的内容,在费用效益 分析中不再被看作支出。(转移支付)
(3)采用支付意愿的优点
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作为度量社会 效益的主要尺度的优点有:
这个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一致。支 付意愿可以作为一种度量效果的参考尺 度。
这个尺度有充分的群众性和客观性。它 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愿望,它可根据商 品对自己的满足程度来选择。
4.2 费用效益分析
4.2.1 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 4.2.2费用效益的识别 4.2.3效益识别的方法
费用的识别就是要分析和确定为实现某一项目 目标,要投入哪些费用,会引起哪些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投资费用 2)生产费用 3)转移费用 4)间接与外部费用 5)沉没费用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后面3种
转移支付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所指的费用和效益 是指那些真正影响到社会资源增减的效 果,因而,不影响社会资源增减,而只 是表示为资源的使用权里从社会的一个 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手中。这种转移, 成为转移支付。属于转移支付的项目有: 税收、补贴、国内贷款与债务(还本付 息)和折旧费等。
(1)支付意愿 经济评价接受了补偿原理—社会
的效益和费用是社会成员的效益和费 用的总和。
由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可知: 一个人在消费过程中所得的效益或满 足以此人对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 愿来衡量,最为合理、正确。
由效用理论可知:
消费者的q满1, q足2,程q3,度取qn 决于它所享用的物品的
数量(记为
如图所示: 0
P’
W1
该是帕雷托最优状态中的最优 点,而S点显然不是最优点,因 为它低于Q点的效用W3,但它
帕雷托最优状态
的社会效用w2却显然高于帕雷 托最优W1的社会效用
(2)补偿原理(潜在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帕雷托最优状态是非常保守的。按照 这个状态所要求的只能所有的其他社会 成员都不受损害而至少有一个成员得到 好处的活动才能接受,这在理论上可被 广泛接受,但它似乎对变革是一种否定。
间接与外部费用
在项目实施与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发 生上述所讲的投资、生产费等直接费用外,往 往还会在其他行业、企业或企业外部引起一些 其他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由项目引起而在项目的直接 费用中未得到反映的那部分费用。它主要是指 社会为项目所付出的其他代价。
外部费用是指发生在企业外部的费用,可 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污染。
②分析所用的数据一般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受分 析者或决策者的主观影响较小;
③现代的费用效益分析与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相衔 接,这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费用效益分析国家 参数来实现的。这些参数有社会折现率、影子 汇率、利率等,使微观一级的评价和决策更能 体现宏观的目标。
4.2.2费用效益的识别
(1)费用的识别
总效用表示为
价格
D
总需求曲线
这个积分的图形就是消费者对第I种物品的 需求曲线P下边的E面积。这个面积可以理解为消
费者的支付意愿WTP。(DO’DEQ)
0
Q
数量
(2)消费者剩余
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付出的代价
并没有支付意愿那么多。往往它所支付 的是上图中OPEQ那一块,即相当于企业 收益的那一块。支付意愿比实际支付多 出一块PDE,这一部分就被称之为消费 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如图所时间示:
4.3影子价格
4.3.1影子价格的概念 4.3.2国外确定影子价格的方法 4.3.3影子价格的寻求思路 4.3.4影子价格的确定
4.3.1影子价格的概念
影子价格是20世纪30年代末 、40年代 初由荷兰数理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创始 人之一詹恩·丁伯根和原苏联数学家、经 济学家、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 康特洛维奇分别提出的。西方称它为预测 价格或计算价格;原苏联则称它为最优计 划价格或影子价格。它不是一实际价格, 而是一虚拟价格。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不 是一个固定数值,它是随许多经济因素的 变化而变化。
这一原理承认,在一种变革中,部 分人受益难免使另外的人受损。不过, 政府可以运用适当的政策使受损者得到 补偿。
补偿原理的条件构成了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如果某项目的实施使社会所得(效益)能补偿社会所 失(费用),那麽该项目的实施是对社会的一种改进, 则项目是可取的。如果失者的损失真的得到了补偿, 这种潜在的帕雷托准则与原帕雷托准则是一致的。
2)间接效益(外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