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第35卷第6期 2013年11月 石 油 寥 劈 沾 屡 PETROLEUM GEOLoGY&EXPERIMENT V01.35.No.6 Nov.,2013 

文章编号:1001—6112(2013)06-0634-06 

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 doi:10.11781/sysydz2013O6634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金晓辉 ,林 青 ,傅 宁 ,黄 霞 ,祝有海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北京100083; 2.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73) 

摘要:南海北部天然气富含CO 等非烃气体,非烃气体对于水合物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含CO 的天然气向上运移渗漏到 浅层,条件适当时,CO2可作为碳源,被还原成CH4,在浅层形成水合物成藏。选取南海北部的几组不同CO2、N2含量的气体组分 进行的实验表明,含CO,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温度比纯甲烷水合物要高,致使水合物的赋存深度增加,从而拓展了水合物稳定 带的厚度。高含CO,的天然气藏发生强渗漏并运移至上覆甲烷水合物层时,CO,可能会置换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使原有的水 合物矿藏遭受破坏或甲烷饱和度下降。 关键词:CO,微生物成因气;碳源;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CO,置换甲烷;南海北部 中图分类号:TE132.2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CO2 on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as hydrate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in Xiaohui ,Lin Qing ,Fu Ning ,Huang Xia ,Zhu Youhai 

(1.SINOPEC Exploration&Production R ̄eam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2.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27,China;3.1nstitute of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Geological Scienees,& 100073,China) 

Abstract: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on‘hydrocarbon gases such as CO2 are abundant,which are both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for gas hydrates.When the natural gases containing CO2 leak upward to shallow for— mations,CO2 could be reduced to CH4 as carbon source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forming gas hydrates within shallow sediments.The experiments of gas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2 and N2 content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of CO2一bearing ga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4-bearing gases,resulting in deeper occurrence of hydrates and bigger thickness of hydrate stale zones.If strong seepage happened,natural gases with higher CO2 content would migrate upward to CH4 hydrate zone through deep faults.The replacement process of CH4 by CO2 will start.The previous gas hydrates will be damaged or the saturation of CH4 will decline. Key words:CO2 biogenic origin gas;carbon resource;gas hydrate stable zone;replacement of CH4 by CO2;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由水和 天然气组成.甲烷气体含量超过90%以上的固态 物质称为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大 陆边缘陆坡区海底和永久冻土带,是一极具前景的 洁净替代能源。研究表明我国南海北部是天然气 水合物有利分布区[1-14]。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 

成功取得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样品.证实了我 国南海北部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理想场所。除 温度、压力外,气体组成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分 布也有着重要影响[15-20]。我国南海北部含油气盆 

地的非烃气体非常丰富,琼东南盆地及白云凹陷气 烟囱构造显示南海北部海底构造仍很活跃,存在气 体渗漏。本文重点探讨南海北部CO,对天然气水 合物以及水合物矿藏形成的影响。 

1 CO,含量与分布 

南海北部天然气普遍含有c0,等非烃气体。不同 

盆地、不同构造CO,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低于1%到 

收稿日期:2013-01-06;修订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金晓辉(1964一),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研究。E-mail:jinxh.syky@sinopec.con。 通讯作者:林青(1972~),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球化学研究。E-mail:liqingl@cnooc.com.ca。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219501)部分研究成果资助。

 第6期 金晓辉,等.南海北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635・ 

200 180 160 140 120 

80 60 40 2O 0 15~6o 60~90 天然气中cO 的含量,% 

图1 南海北部不同c0:含量天然气频数分布 Fig.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gases with diferent CO2 content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lO0 

80 

60 上Ⅱ 唾 

2O 

0 

99%不等。戴金星 Ij认为CO,含量大于90%为 CO 气藏;CO,含量介于60%~90%之间为亚CO 

气藏;CO,含量介于15%~60%为高含CO,气藏; CO,含量小于15%为含CO,气藏。对莺琼盆地和 

珠江口盆地306个天然气样品的CO,含量与分布 进行了统计分析,除197个(约占65%)天然气样品 CO,含量小于l5%外,高含CO,气藏、亚CO,气藏 

和CO,气藏占35%(图1)。另外,从各类CO,气藏 分布来看,CO,含量与构造位置具有一定的内在关 

系(表1)。CO,气藏和亚CO,气藏主要分布于凸起 或隆起上;而含CO,气藏主要分布于凹陷内含油气 构造,如L3—1,CO,含量为2.0%~3.5%之间;高含 

CO,气藏在凹陷和凸起上都有分布。 对于南海北部CO,的成因。国内已有大量的 

文献报道.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高丰度的 CO,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基底的深 

大断裂有关[2 。现今南海北部海底构造活动仍 

很活跃,气烟囱构造表明仍有气体渗漏,从深部向 上运移[33-35]。在南海北部陡坡发现了冷泉碳酸盐 

结核也证实了海底仍存在天然气渗漏[3 。 

2 CO 对甲烷水合物矿藏的影响 

2.1 CO 为甲烷水合物中CI-I 的潜在碳源 

Kvenolden[3’]统计了世界各地天然气水合物样 

品,认为目前世界海域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气 绝大多数为有机成因(包括微生物成因、热成因及 

二者的混合成因).其中微生物成因的水合物又占 绝大多数,CH 含量占烃类的99%以上,CH 碳同 

位素组成范围介于一57%。—一73%。之间。微生物成 因CH 主要由CO 还原以及醋酸根发酵2种作 

用,海洋环境中,CH 母质菌蚀有机质产生甲烷的 新陈代谢机制以CO,的还原作用为主,在湖泊等 淡水环境下则以醋酸盐类的发酵作用为主。海洋 环境中,以CO,的还原作用为主『3引。微生物作用 

将CO2还原成CH4(4H2+CO2 CH4+2H20)。从 

微生物成因甲烷来看,CO,是生成CH 的主要碳 

源。海底浅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决定着CO,和 

溶解H,,从而制约着甲烷的生成量。Waseda认为 

要形成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必须在 

0.5%以上 。从南海大洋钻探1 148站位沉积物 

有机质丰度来看(图2),从渐新统至中新统(0~ 

900 m),沉积物 (TOC)介于0.2%一0.8%之间,中 

新统和上新统样品大都小于0.2%。统计了珠江口 

盆地浅层(小于1 300 m)275个样品的TOC值,发 

现W(TOC)介于0.03%~2.9%之间,平均值为 

0.492%。由此看来,南海北部凹陷浅层沉积物有机 

质丰度较低,但南海北部CO,气却十分丰富。 

2011年在珠江口盆地新钻的一口井CO,含量较 

高.该井水深超过1 000 m.说明CO,在深水陆坡 

也有分布。 

CO 被产甲烷菌利用还原生成CH ,用CO 与 

H 或HCO:与H 反应可转化为CH ,已被生物模 

拟实验证实 ]。也就是说,如果电子供体,也就是 

能量来源H,存在,作为底物的CO,,不管是有机成 

因的,还是无机成因的。都可以被微生物利用还原 

成CH 。狄永军等[41]观察到大洋天然气水合物的 

分布与近代火山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认为 甲烷的底物可能主要来自洋底火山喷发带来的 CO,,CO,溶解于水体中,在海底硫酸盐亏损带的 

还原条件下,由产甲烷菌还原CO 形成CH 。 Paull等[42]对布莱克海台水合物中CH 、CO 气体 

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根据CH 和CO:的6BC 

随深度的变化以及模拟计算.认为有深部向上迁移 的CO 被还原成CH 。黄保家等对莺歌海盆地 L22一A、L28一A和D卜A气田生物气进行了分析研 

究, ¨CcH4介于一50.3%o—一65.57% , DcH4介于 

一108.5‰—一172.1‰之间.甲烷为CO,还原成 

因_4 。对于沉积物中TOC含量低的地区,含CO, 

气藏如果渗漏、向上运移,在适宜的条件下,CO,可 能会经由微生物作用,还原生成CH ,从而形成甲 烷天然气水合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海 

北部天然气藏中的CO,可以为微生物成因甲烷水 合物提供碳源。 

2.2 CO,等非烃气体对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稳定 带的影响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主要是CH ) 

组成的固态物质 水分子按昭笼犁刚件结构排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