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 自然养猪法

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 自然养猪法

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 

康利蕊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河南濮阳457100) 潍 

中图分类号:¥82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8964{2010)11-0041—03 

1 自然养猪法的优点 

1.1投资少、造价低,建筑施工 

简便易行,一场多用,易于转产,i 

降低投资风险。 

1.2零排放、无臭气、无污染。 

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 

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整个 

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粪便,可采取 

在猪群出栏后一次性清除粪: 

便。 。 

1.3环境优越,发病率下降,减; 

少用药。 l.4省工省力,提高效益。一人 

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 

动效率可达60%以上,有利于 

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 

展。 

1.5节省水电煤、饲料,降低饲 

养成本。自然养猪法免除冲洗用; 

水,只要饮水即可,所以节省用: 

水90%。 

1.6可改善肉蛋奶品质,生产 

“绿色肉”、“农家蛋”、“无抗 

奶”。使用发酵床养殖动物通过: 

食取发酵床内大量繁殖的有益i 

微生物,减少添加剂、抗生素、j 

收稿日期:2010~09—11 兽药的用量,并增强消化吸收 

功能,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 

养成分及原料的天然色素,能 

天然增加动物产品着色度和食 

用风味,猪的皮肤红润,毛色发 

亮。 

2猪舍的建造原则 

2.1每栏面积以40mz左右为 

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2.2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 

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 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 

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 

2-3 垫料高度以保育猪40~ 

50(31TI、育成猪80~100 cm为宜, 

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 

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 

冬季适当垫高。 

2.4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 

殖方式降低10%左右,便于发酵 

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 

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2.5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 

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 

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 

操作便利。 

2.6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 

四川畜牧兽医・2010・1 1期・总第241期 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2.7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 

高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 

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 

大。 

3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 

3.1地上式发酵床将垫料槽 

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 

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 

操作通道须垫高50~100 c'm,保 育猪50cm左右、育成猪100cm 

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 

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 

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 

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 

栏。 

3.2地下式发酵床 将垫料 

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40~ 

80 cm,保育猪40 cm左右、育成 

猪80 cm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 

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 

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 

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 

圈栏开挖坑槽。 ’ 

3.3半地下式发酵床 也称 

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 

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 —日 目 矗圈啊目目

 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 

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50~ 

90 am,保育猪4O一50 am、育成猪 

80~90a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 

式同地上槽。 

4发酵床及猪舍的墙体建造 

4.1 建造发酵床 发酵床的建 

造方式有地上、地下和半地上式 

三种。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排水 

效果差时,可采用半地上或地上 

式。发酵床的深度一般为80~100 

cln,最少不能小于50cm。一栋猪 

舍内的发酵床应相互贯通,中间 

不能打横格:发酵床四周用砖砌 

成墙,内部表面用水泥抹面:床 

体下面为原土质,不需硬化或夯 

实处理。 

4.2猪舍的墙体建造猪舍围 

墙的高度,按一般将夏季通风作 

为首选因素考虑,区域不同墙体 

高度略有差异,一般高度为2.6~ 

3m,屋顶比舍墙高l~1.5m,猪 

舍墙厚24cm。垫料进出通道:为 

了便于垫料出入,在建造舍墙 

时,可靠近发酵床一侧的山墙上 

设置活动门。 

4.3 人行道、饲喂台和操作间 地面处理在建造猪舍时,地下 

基础部分可采用2:8比例或3:7 

比例的白灰和土铺15 tin厚夯 实;发酵床以外地面打lOcm厚的 

混凝土,水泥抹面;人行道与饲 

喂台相连处设置排水槽(主要用 于排泄猪饮水时漏出的多余 

水),设置成U形的明槽,槽宽 

l5~20 cm,槽深5 cm左右,排水 

槽向某一方向倾斜,连到猪舍外 

集中收集排出。 4.4设置猪舍的隔栏和料桶 

隔栏:猪合内隔栏可全部用钢管 

焊接或钢管与钢筋结合焊接,钢 

管或钢筋间距根据饲养猪的大 

小不同而异,以猪不能跑到其 他栏或栏外为宜。育肥猪猪舍 

隔栏高度一般为90 cm,保育猪 

舍隔栏高70 cm,母猪舍隔栏高 

l10 am。为了便于进出垫料和猪 

群转圈,发酵床上部相邻圈舍的 

隔栏最好做成活动的铁栏杆,以 

便灵活移动。在每个猪栏靠近人 

行道一侧的栏杆上设置宽6O~ 

70 cm、高与隔栏高度相同的铁 

栅栏门,以便饲养人员和猪进 

出。料桶:育肥和保育猪舍料桶 

应采用自动料桶,料桶置于饲喂 

台上,距走道隔栏25 40am;一 

般每两个猪栏公用一个料桶,料 桶固定于两栏之间,栏宽7~8m。 

也可以每个猪栏设置一个料桶。 

由于对母猪要适当控制饲料给 

量,一般在母猪舍饲喂台设置限 

喂料槽,可做成水泥料槽。分娩 

猪合则在每头母猪的猪栏前端 

设置一个料桶。 

4.5猪舍设置水泥饲喂台的作 

用 在猪舍内设置水泥饲喂台 

的主要作用: 

4.5.1防止垫料污染饲料,影响 

采食量。 

4.5.2夏天高温季节为猪提供 

趴卧休息凉爽区,以减少发酵床 

过热对猪的影响。 

4.5.3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这 

一点对种猪饲养尤其重要。水泥 

饲喂台面应向走道一侧稍微倾 

斜,以防止猪饮水时滴漏的水流 

出饲喂台浸湿垫料。一般育肥猪 

(保育猪)舍水泥饲喂台宽1.3~ 

1.5 m,妊娠母猪(空怀母猪)舍水 

泥饲喂台宽1.5 ̄2 m。 

4.6处理猪舍的屋顶 屋架既 

可采用钢材,也可用木材或竹 

子。猪舍的屋顶一般要设隔热 

保温层,屋顶由内向外可依次 

为屋架、檩条、薄板或彩条布、5 

6cm厚聚苯板或稻草、薄板或彩 

四川畜牧兽医・20]o・11期・总第241期 条布,聚苯板用铁钉或铁丝固 

定,最外面用石棉瓦或其他防水 

材料作屋面处理。也可建成钢架 

屋架、5—6em聚苯板,最外面为 

石棉瓦。如经济许可,屋顶隔热 

保温层也可用彩钢保温板结 

构。 

4.7猪舍的窗户设置 自然养 

猪法的猪舍窗户和地面面积比 

则需提高到1:8。育肥猪舍和妊 

娠母猪舍两侧边墙上每隔3.6 

4 m设置1个窗户,每个窗户的 

面积为2~3 m 。保育猪舍窗户面 

积每个可减少0.5 m 。窗户下部 

距地面20~30em。窗户主要是起 

通风作用,所以窗扇都要能向内 

或向外打开。 

5发酵床垫料制作 

5.1垫料原料选择发酵床养 

猪技术重要环节是垫料的制作。 

垫料一般选择:秸秆、树叶杂草、 

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发酵床 

菌种等,有条件加入少量的米 

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发酵效果更 好。 

5.2 垫料配比及用量垫料配 

比:锯末屑50%,稻谷壳粉40%, 

粪便10%,发酵床菌种粪便发酵 

剂0.2%,水60%~70%。如添加 

5%~10%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 

发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 

谷壳粉。如果锯末屑不充分,可 

先铺50 cm深的秸秆、树叶杂 

草,然后再铺上发酵垫料。 

5-3垫料发酵方法垫料发酵 

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 

直接制作两种。集中统一发酵垫 

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 

制作垫料。在猪舍内直接制作就 

是将杂草铺上,然后把稻谷壳 

粉、锯末屑、粪便、米糠、酒糟等 

糟渣饲料混合均匀后使用。这种 

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 的猪场。 

5.4垫料发酵操作 

5.4.1将发酵垫料、发酵床菌 

种、水按配比准备待用。 

5.4.2先将发酵床菌种倒入准 

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 

泡2~12 h活化菌种,增强菌种 

活性,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 

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 h后 

再用。 

6发酵床日常维护 

6.1发酵床垫料通透性管理通 

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 

经常翻动,翻动深度为30em,夏 

天3 d翻动一次,冬天7 d翻动 

一次,通常也可以结合疏粪或补 

水时将垫料翻动一次。另外,每 

隔一段时间(50 60 d)要彻底的 

将垫料翻动一次,同时还要均匀 

喷洒菌种稀释液,并且要将垫料 

层上下混合均匀。 

6.2发酵床水分调节垫料合 

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 

4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 

而略有差异,常规补水方式可以 

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 

菌时补水。如猪在圈中跑动时, 

表层垫料太干,灰尘出现,说明 

垫料干燥,水分不够,应根据情 

况喷洒些水分,便于猪正常生 

长。因为整个发酵床垫料中存在 

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 

物菌群的分解发酵,发酵床面一 

年四季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 

温度,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 

个优良环境。 

6.3发酵床疏粪管理通常3d 

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1 3 d 

要进行粪便的掩埋,把新鲜的 

粪便掩埋到20 cm以下进行发 

酵,避免臭味、滋生蝇蛆。 

6.4发酵床补菌定期补充菌 

种稀释液是维护发酵床正常微 生态平衡,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 

能力的重要手段。补充菌种最好 

做到每周一次,按1:50~100倍 

稀释喷洒,一边翻猪床20 cm一 

边喷洒。补菌可结合水分调节和 

疏粪管理进行。 

6.5发酵床垫料补充与更新发 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 

料也会逐步损耗,及时补充垫料 

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 

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 

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 

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 

调节好水分。 7 自然养猪法的日常管理技术 

7.1微生态圈舍养殖和水泥圈 舍养殖基本相同,饲料上没有特 

殊区别,在饲养过程当中,由于 

微生态圈舍,配合饮用微生物原 茵,可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如 

每日喂3次可90 100 d出栏, 

如每天喂2次,120d出栏,可节 

粮1/3。 

7.2微生态圈舍到处弥漫着有 

益菌,大大减少了肠道疾病的 

发生率,微生态圈舍对猪疾病 

治疗上都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 

用,不会对猪产生任何毒副作 

用,如发现猪有疾病可以正常 

进行治疗,病猪用药对发酵床 

不会产生影响,发酵床不可以 

直接喷洒消毒剂、抗生素等一 

切药物。 

7.3发酵床可以连续使用5~7 年,不用清理,每批猪出栏时, 

菌床要缺少10 cm左右,需把 

缺少的部分补齐,猪粪只需每 

天添埋1次,把猪粪集中每日 

按不同位置进行添埋,不要把 

猪粪裸露表面,夏季开前后窗 

进行通风,冬季中午开天窗排 

放气体。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 

四川畜牧兽医・2010・1 1期・总第241期 洒。 7.4几点注意事项:总体来讲 

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 

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平 

时的管理也有不同: 

7.4.1猪的饲养密度数过大,发 

酵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 

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 

7~3Okg的猪0.8~1.2m2/头,3O~ 

100kg的猪1.2—1.5 m2/头。 

7.4.2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 

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 

的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 

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 

在床面喷洒活性剂。 

7.4-3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 

除体内的寄生虫,以免猪在啃 

食菌丝时将虫卵带入体内而发 

病。 7.4.4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 

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 

7.4.5进入发酵舍猪只大小必 

须较为均衡、健康,日常检查猪 

群生长情况,把太小的猪挑出 

来,单独饲养。 

7.4.6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 

菌的活性,及a,-j; ̄o活性剂来调节 

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7.4.7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 

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 

7.4.8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 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 

80%,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 

粪、撒尿,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 

上即可。 

7.4.9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 

60%以下,应经常检查,如天气 

闷热水分过多时,应开启风机强 

制通风,调节温湿度。 

7.4.10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 

品和抗生素类物品,防止它们对 

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使得微 

生物的活性降低。 一 目叭目目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