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祁连县大柳沟金矿控矿条件

青海祁连县大柳沟金矿控矿条件

2011年第30卷第1期22 24页 云南地质 CN53—1041/P ISSN1004—1885 

青海祁连县大柳沟金矿控矿条件 

谭 勇 ,谭 波 

(1.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保山地质矿产所,云南保山678000;2.云南地矿国际矿业公司,昆明650051) 

摘要:金及多金属矿化破碎蚀变带与逆断层关系密切,柱状、针状白色毒砂及细微粒黄铁矿是金的重 要标志性矿物,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控矿、容矿构造条件。 

关键词:粒问一裂隙金;针状白色毒砂;细微粒黄铁矿;重要标型矿物;青海大柳沟金矿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1)O1-022-03 

矿区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乡大柳沟上游,处于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托莱 

山复向斜的北翼。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以基底片岩及断块片岩型式产出,岩浆活动强烈,基性一超基性 

岩、下古生界基性海相火山一沉积岩组成构造蛇绿混杂片岩。受北祁连褶皱带和深大断裂影响,区内褶皱 

和断裂极为发育,北西向断裂与金及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1矿区地质 

1.1地层 

出露中寒武统黑茨沟群(∈:hc),分四个岩组,总厚度>9 000米,占工作区面积90%以上,区内缺 

失第一、二岩组,且第三、‘四岩组未见顶底。Au异常即分布在此二个岩组中。 

第三岩组(∈ hcc):海相中酸性火山岩,上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变流纹质凝灰岩夹变安山质凝灰岩,局部有变英安 质凝灰岩,流纹岩等。岩组上部形成I、Ⅱ、Ⅲ三条破碎蚀变带。 厚>l 470米 

层 

第四岩组(∈ 胁 :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变安山质凝灰岩,夹硅质岩。中间形成一条破碎蚀变带。 厚>4 030米 

1.2构造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与区域构造线北西一南东向方向一致,倾向北东,倾角40。一80。。 

断裂以与构造线方向一致的逆断层为主,次有北北东一南南西走向平移断层。逆断层自南向北依次编 

号为F ~F ,倾向北东,倾角40。~80。。 

F,逆断层分布于大柳沟支沟雪鸡沟口一无名沟一带,长1.7千米,走向上弧形展布,形成I号破碎 

蚀变带。F:逆断层分布于哈熊沟一无名沟一带,形成I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分布长5.4千米。F 逆断 

层:分布于铁矾沟一无名沟一带,形成II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分布长5.8千米。F4逆断层:分布于大柳 

沟山脊附近,顺断层有超基性岩体侵人,形成Ⅳ号矿化蚀变破碎带,长大于2.5千米。 

1.3岩浆岩 

(1)火山岩 

矿区分布海相火山岩,已遭受中浅区域变质,片理化发育:具海底喷发沉积特点,旋迥较清楚:①各 

类火山岩长条状分布,较稳定,常有少量正常沉积岩夹层出现;②岩性变化大,同一岩石中常有另一种岩 

石的透镜体;③以火山凝灰岩为主,偶见火山角砾或集块;④矿区北侧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南侧以中酸性 

火山岩为主。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谭勇(1976~),男,重庆市人,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1期 谭勇等:青海祁连县大柳沟金矿控矿条件 23 

(2)侵入岩 区内,仅见加里东早期侵人岩,规模小,仅在北侧见个别超基性岩、辉长岩体侵入。 

Fig.1 Map of Regional Geology of Daliugou in Qilian,Qinghai 

阿 蔷 圃冰碛砂砾石层 回辉绿岩 囡石英脉 实测平推断层 回下柳沟西山梁金矿点 图 

脂 思 

l hr4 J系第二岩系:盖 岩央 状石 蛇纹岩(未分)L 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J l地质产状 例[ ]未分花岗岩匝 石英碳酸岩 实测及推测断层f 图切剖面位置及编号 

1.4变质作用 

(1)区域变质作用:矿区为中浅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安山质凝灰岩、绢云石英片岩等。 

(2)动力变质及热液变质:分布在构造破碎蚀变带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受北西一南东向展布的黑茨沟群(∈ hc)地层控制,长15千米,宽3.2千米,面积约45平方 

千米。各元素最高含量:Au:37.6w(Au)/10一;Ag:1 248‘1)(Ag)/10一;Cu:187w(Cu)/10~; 

Pb:456o)(Pb)/10 I¨;Zn:420o)(Zn)/10~。平均含量:Au:l7.6t1)(Au)/10一,Ag:331(|) 

(Ag)/10一;Cu:91(I)(Cu)/10~;Pb:51 Ca)(Pb)/10I";Zn:185o)(Zn)/10~。异常规模、强度 

大,衬度值高,有较好的浓集中心。 

采集大柳沟各岩石的基岩样分析,各岩石的地表含金性均较差。 

3矿床地质 

3.1矿(化)体 

四条破碎蚀变带岩性均以绢云石英片岩及含绿泥石绢云石英片岩为主。I、Ⅱ、Ⅲ蚀变带夹变安山质 

凝灰岩,Ⅳ蚀变带石英脉发育。矿化蚀变类型亦基本类同。在蚀变带内分布两期石英脉,一期呈烟灰色、 

灰色,与片理平行,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另一期石英脉纯净洁白,多与片理斜交,与金矿化无直接关系。

 24 云 南 地 质 3O卷 

I号蚀变带规模较大,蚀变普遍但程度较低,以黄铁矿化为主。II、III、Ⅳ号破碎蚀变带具有相似之 

处,地表呈明显的长条带状分布,风化强烈,地表呈褐黄色,铁帽发育。以II号带蚀变程度最深。 

大柳沟金矿(化)体呈南东一北西向展部于大柳沟西南山坡上,矿(化)体走向延伸约500 m,地 

表出露宽度15m一30 m,产状210。~223。L74。~89。。地表露头岩石破碎,蚀变以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柱状,针状的白色毒砂化为主,次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矿化蚀变 

明显。 

3.2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 

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其次有少量的辉锑矿、黄铜矿、褐铁矿及微量 

自然金,磁黄铁矿、钛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白云石、绢云母、 

次有方解石、白云母、蛇纹石等。 

(2)金的赋存状态 

矿石中有两种金类型,即可见金和次显微金。可见金粒度细,分布不均匀,以他形粒状为主,结晶形 

态多种多样;次显微金为主要的以自然金存在的形式。并以粒间金、裂隙金、包体金嵌布于金属矿物和脉 

石矿物中。 

①粒间金:自然金呈粒状嵌于破碎的玄武安山岩金矿石胶结物中,其次以他形粒状嵌于毒砂、臭葱石 

与石英颗粒间,占可见金的42.42%。 

②裂隙金:自然金以他形粒状嵌于石英裂隙及风化毒砂裂隙中,占可见金的37.88%。 

③包体金:自然金以他形,个别呈自形粒状嵌于石英中,占可见金的19.70%。 

柱状、针状的白色毒砂、黄铁矿、石英,是可见金和次显微金的载体矿物。金的矿化与砷、硫金属矿 

物及硅化关系密切。 

3.3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1)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矿化带的展布,是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伴生、派生的次级断裂带,控制 

着矿体的产出和分布形态,是主要的容矿构造。 

(2)黄铁矿、毒砂经表生氧化作用形成醒目的褐色、褐红色呈带状展布的“铁帽”露头是直接的找 

矿标志。 

(3)柱状,针状的白色毒砂及细微粒黄铁矿,是重要标型矿物。毒砂、黄铁矿一般在岩石中分布不 

均匀,呈浸染、细脉浸染状分布,其含量较高,金品位则相对较高。 

(4)硅化、碳酸盐岩化在破碎蚀变带中形成密集的石英细脉、碳酸盐岩细脉、网脉,是金矿化的重 

要蚀变标志。 

参考文献 

[1]徐开礼,朱志澄.构造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3。 [2]青海省第二地质队.1:20万野牛台幅、祁连县幅区域矿产普查报告[R].1962。 [3]青海省第二地质队.青海省祁连县大柳沟岩金普查报告[R].1996。 (下转第27页)

 1期 赵金灿:滇中牟定郝家河铜矿外围找矿实践与成果 27 

钻孔见到厚度3.9m,品位1.2%的矿体,弄清279—343线的情况,如果能求得一定的资源量,对于郝家 

河深部一期工程控制范围以外的247—279线间还有的资源的利用也将提供可研依据。 

据1/10 000地质填图和以往1/5万地质图资料,343线向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的地层走向,倾向发生 

大的变化,有可能既有断裂,又有褶皱。由于矿体的产出形式与地层产状有一定的关系,343线向南东地 

层产状的改变以及构造(褶皱、断裂)的存在与成矿的关系深入研究。另外由295线向南东目前已施工 

的钻孔郝家河段地层(k2mx3、k2mx2)岩石粒度偏细,泥质成分增加,反映其沉积环境与279线以北有 

所不同。就浅紫交互带而言,一是带宽可能变窄,埋藏深度大于800米,被清水河段地层(k2mc3、 

k2mc2、k2mc1)全面覆盖,地表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向北东或南西方向摆动较大。 

综上所述,对于279线以南继续探矿,既有与该线以北相似的成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应在工作中加 

深认识,以期获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THE PRoSPECTING PRACTICE AND RESULT 

ARoUND HAoJIAHE CU DEPoSIT oF 

MoUDING IN CENTRAL YUNNAN 

ZHAO Jin—can 

(Xingyan Nonferrous Mining Company Limited of Yunnan,Chuxiong 675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5 criteria of ore prospecting for sandstone Cu deposit-stratigraphic horizon,li— 

thological character,structure,facies palaeogeography and 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we have se— 

lected the region A in the practice,achieved important breakthrough and revived the mine in crisis. 

Key Words:Mine in Crisis;Replacement Exploration of Resources;Scientific Thesis;Breakthrough;Ha— 

ojiahe Cu Deposit in Central Yunnan 

(上接第24页) 

ON THE oRE CoNTRoL CoNDITION oF DALIUGoU AU 

DEPOSIT IN QILIAN,QINGHAI 

TAN Yong TAN Bo 

(Baoshan Branch,Yunnan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Geology&Mineral Resources,Baoshan 678000) 

Abstract:The Au and muhimetallic metallogenesis fracture alteration zone is in th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thrust.The columnar,needle—like white amenopyfite and fine—micrograined pyrite are the impo ̄ant indicator 

minerals of gold.The metallogenetic zone has not only the good geochemical background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metallogenesis but also good structure condition of ore control,ore bearing and ore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Key Words:Intergranular—Fissure Au;Needle—Like White Arsenopyrite;Fine—Micrograined Pyrite: 

Important Typomorphic Mineral;Daliugou Au Deposit,Qingha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