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0一 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1期
漆永红,杜 蕙,曹素芳,等.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0—152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漆永红’,杜 蕙 ,曹素芳 ,杨发荣 ,李敏权 ,陈书龙。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kli 730070;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
明,180 Ix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
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 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
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
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 IXg/mL 1.8%阿维菌素乳油
和2 000 IX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
180 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I ̄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药剂;群体动态;防治
中图分类号:¥435.315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1—0150—03
甘薯茎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马
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充当了重要的角
色…。甘薯一旦受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轻者减产10%一
30%,重者减产50%~80%,甚至绝收 。目前我国甘薯生
产区施用涕灭威、呋喃丹、灭线磷、克线丹等药剂来防治马铃 薯腐烂茎线虫 ,虽防效较好,但高毒、高残留,严重污染产 品和环境,同时长期使用会导致线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更加难
治。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药剂成为当前线
虫防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在自然环境下,采用人工接
种的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
术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线虫与甘薯品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uctor)采自受线虫侵染的病
薯。参照Southey的方法 ,先将病薯切成约1 cm (1 cm X 1 cm X1 cm)小块放置于浅盘中,加入适量灭菌水,然后将分
离到的线虫用1%硫酸链霉素消毒,用灭菌水冲洗3次,并将
线虫溶液接种于高度感病品种东方红薯块中 ,用石蜡封
口。在25℃培养箱培养1个月后,用浅盘再次分离线虫,置 于0.5%NaOC1:溶液消毒1 min,用灭菌水冲洗3次,最后浓
缩线虫液备用。
试验所用的甘薯品种为一窝红。
收稿日期:2010—04—20 基金项目:甘肃省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1—43);甘肃省 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编号:2009GAAS03)。 作者简介:漆永红(1978一),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 从事植物寄生线虫研究。E—mail:qiyonghons920@sina.tom。 通信作者:陈书龙,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线虫学研究。E—mail: ehen—shulong@yahoo.tom。 1.2供试药剂及配制 1.8%阿维菌素乳油(江苏长春集团公司)45、90、
180 mL,20%辛硫磷乳油(南京红太阳有限公司)500、
1 000、2 000 mL,25%毒死蜱乳油(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625、1 250、2 500 IXg/mL,20%丁硫克百威乳油(山东 胜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500、1 000、2 000 g/mL。以熬制的
3%聚乙烯醇溶液为溶剂,配制以上4种药剂的不同浓度。 1.3药剂的保护效果测试
将自然田土壤与1/3的细沙混合成沙壤土,在121 oC温
度下湿热灭菌1 h,然后与定量线虫液混合,使土壤中的线虫
量为100头/g,然后在直径5 cm、长20 cm的塑料管中(底部
用牛皮纸包扎)装携带线虫的土壤500 g。挑取生长一致的甘 薯苗(长20 cm左右),在配制好的药液及其相关的浓度中浸
根30 min,深度为4 cm,以清水浸根为对照。接着将浸根后
的甘薯苗种植于携带线虫的管中,每管移栽1株,每个处理
20株,然后将种植甘薯苗的塑料管埋于未受马铃薯腐烂茎线
虫侵染的大田,塑料管中的土表深度与大田土壤表面深度一
致。每隔20 d取样检查植株的发病情况,利用浅盘分离植株
内的茎线虫,每处理随机取5株,共取样4次。 1.4药剂的治疗效果测试
按照上述方法配制试验用土并进行消毒,然后与线虫液
混合,使1 g土壤含有100头线虫。在直径5 cm、长20 cm的 塑料管中装携带线虫的土壤500 g。挑取生长一致的甘薯苗,
每管移栽1株,总共种植195株,然后将塑料管埋于未受马铃
薯腐烂茎线虫侵染的大田。待甘薯苗发病后,从塑料管里取 出所有的苗,在配制好的药液及其相关的浓度中浸根30 min,
深度为4 em,以清水浸根为对照,每处理l5株。然后将浸根 后的薯苗种植于无线虫的灭菌沙壤土,每管1株,接着将塑料 管埋于大田,每隔15 d对各处理随机取5株检查植株内线虫
数量以及发病情况,总共取样3次。
1.5 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测试
先将甘薯苗在配制好的1.8%阿维菌素乳油180 IXg/mL、
漆永红等: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一151—
20%辛硫磷乳油2 000 g/mL、25%毒死蜱乳油2 500 mL
以及20%丁硫克百威乳油2 000 g/mL中浸根30 min,以清水
浸根为对照,每处理25株。接着将浸根后的甘薯苗种植于每 管装有500 g灭菌沙壤土的塑料管中,每管1株。然后每隔
10 d对各处理随机取5株,在每株的根部周围等距离打3个 孔,用移液枪接种1万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0 d以后,取样检
查植株的发病情况以及植株内线虫的数量,该步骤重复5次。
1.6数据统计与分析 每次取样后将各植株用剪刀劈开,观察发病情况。植株
病情分级如下 :0级,全株不发病;1级,开始发病,尚不显 著;3级,受害达全株1/3;5级,受害达全株1/2;7级,受害达
全株2/3;9级,全株发病。利用DPS软件包,采用Duncan氏
新复极差法检验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P<0.05)。
2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的保护效果 药剂处理对甘薯秧苗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减轻线虫的危 害(表1)。在不同时间内,用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后其病情 指数情况不同,植株内线虫的数量也不同,表明各种药剂在不
同剂量下均对甘薯秧苗起到保护作用,阻碍了马铃薯腐烂茎
线虫的侵入和繁殖。同时在同一药剂处理之间,高剂量比低
剂量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线虫在植株内的数量 有所增加,保护作用出现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药剂仍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药后80 d,180 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
2 000 Ix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
好,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 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
数达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
2.2药剂的治疗效果 对侵入甘薯苗内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通过药剂浸根处理
来评价各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效果,结
果表明,各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均对甘薯茎线虫病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表2)。与对照相比,在不同时间内,药剂处理后植
株内线虫的数量减少,表明各种药剂对线虫有很好的抑制或 杀死功能,降低了线虫的繁殖率。同一药剂处理之间,高剂量
表1 不同药剂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
药后15 d 药后30 d 药后45 d 药剂种类 ( )— ——— — ——— —__ ———
注:表中同列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O.05)。
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1期
处理的发病植株,内部线虫数量明显低,表明高剂量比低剂量
对甘薯茎线虫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药后45 d,
180 ̄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g/mL 20%丁硫克
百威乳油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和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
588头,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说明这2种
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遏制植株内线虫
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
2.3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见表3。药后 30 d,4种药剂处理的甘薯植株内部线虫的数量与对照差异 显著。药后40 d,2 500 ̄g/mL 25%毒死蜱乳油处理的线虫
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药后50 d,2 000 g/mL 20%辛硫磷乳
油处理的线虫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180 la ̄mL 1.8%阿
维菌素乳油和2 000 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在药后50 d 与对照相比差异仍显著,表明180 g/mL 1.8%阿维菌素乳 油和2 000 ̄g/mL 25%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的持效期至少在50 d。
表3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对药剂的持效期
注:表中同列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方法很多,有农业防治、生物防
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化学防治一直 是最广泛使用的措施。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药剂多为高
毒或残效期较长的农药,基于甘薯对农药残留的特殊要求,生
产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本试验在自然环境下,采用人工接
种的方式筛选出对甘薯秧苗能起到很好保护作用,对甘薯茎 线虫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低毒、持效期较长的1.8%阿维
菌素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可在生产上应用,以克服
高毒药剂的弊端。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技术,生产上多采用在土壤中撒毒 土和拌毒饵 驯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浸根法测试药剂对甘
薯秧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以180 ̄g/mL 1.8%阿维菌素 乳油和2 000 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为最佳剂量,保护
秧苗茎基部免受茎线虫侵入将为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一
种新的防治技术,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迁移速度
快,繁殖率高。一旦侵入秧苗就很难除治,对植株造成严重的 危害 。本试验对侵入甘薯苗内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通过 药剂浸根处理来评价各药剂在不同剂量下的防治效果,试验
初步证实,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侵
入植株内部的茎线虫有抑制或杀死能力,大大降低了线虫的
繁殖率,减轻了对甘薯植株的危害,其中180 mL 1.8%阿
维菌素乳油和2 000 g/mL 20%丁硫克百威治疗效果最好。
建议生产上对发病甘薯植株用180 ̄g/mL 1.8%阿维菌素乳 油或2 000 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药剂浸根方法杀死侵
入茎内的线虫,及早防治,防止病情的扩散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尹光德,张云美.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的订正[J].山东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4):117—127. [2]周忠,马代夫.甘薯茎线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杂粮作
物,2003,23(5):288—290. [3]张少柏,弭良英,赵百灵,等.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治的研究[J]. 农药,1990,25(5):46,45. [4]张德满,宋文武,赵振海,等.甘薯茎线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 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5):32,22. [5]Southey J F.Laboratory methods for work with plaIlt and soil nenla- todes[M].6th ed.London:HMSO,1986:202. [6]林茂松.室内人工接种测定甘薯品种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抗
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2(3):4-4-47. [7]漆永红,李秀花,马娟,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
及在植株内的种群动态[J].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234— 237. [8]陈品三.杀线虫剂的减效因素和科学使用[J].农药科学与管 理,2001,22(4):36—39. [9]唐吉燕,蒋仁棠,魏进云,等.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研究[J].中 国农学通报,1990,6(1):18—19. [10]陈发炜.甘薯茎线虫病防治试验[J].湖北植保,1994(6):13一 l4. [11]徐德坤,王琪,张玉东,等.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J].作物杂志,199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