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1期(总第138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udy &Exploration No .1,2002 General .No .138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分析曲 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总体概况,明确研究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意义,认识黑龙江省几大支柱产业升级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于理解对黑龙江省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决策的理解和实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02)01-0077-06 一、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分析全国的产业结构以及世界的、国际的产业结构。
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调整和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世界各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都有规律可寻。
黑龙江省就是处于工业化的起步向中级阶段过渡。
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那么像这些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70%,这就是一个规律。
开始时是第一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在工业化社会,中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占比重大。
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在200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4%,第三产业占32%,这个比重要放在规律的、世界的和全国的格局上看,这样就能看出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它是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实质上就是第三产业化。
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占比重非常低,在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缓慢地有所提高。
研究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虽然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包括黑龙江省的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基本可以算是个中等国家水平。
就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是处在中等以下,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像新加坡、香港、以色列、台湾等小国和地区就是例子。
以色列面积是黑龙江省的1 20,人口是黑龙江省人口的1 6,但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黑龙江的3倍多。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节能技术先进,海水淡化技术世界一流。
世界海水每吨淡化成本约为0.4美元,以色列可以达到每吨0.2美元。
农业灌溉全部电脑控制。
以色列农业资源贫乏,但却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号称欧洲的“菜篮子”,农业高水平产业化。
以色列在淡水缺乏、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森林覆被面积还在不断增加。
透过一个省产业结构的分析,加上与周边地区、国家的产业结构对比,就可以很好地分析世界的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一致的,产业结构越高级,第三产业越发达,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像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不是均衡的发展,而是靠单一的石油资源富起来,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并不能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不能代表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固然有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至于结构的优化与否、经济实力增长的速度,透过产业结构的分析就可以了解。
比如说美国的第三产业,就是以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为主体,依靠通讯产业、旅游业、外贸流通业支撑,而且美国的第三产业渗透了其他领域,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它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接近9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的8倍。
分析它的产业结构,结合我们自身产业结构,可以看清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世界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曲伟(195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从事国企政策、国际经济问题研究。
产业发展的趋势有个第三产业化的趋势,所以一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发展第三产业,不能脱离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实际,若没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作为支撑,就盲目地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过头了也不行,甚至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它还需要有一个大体相适应的过程。
最近媒体上有报道,云南昆明的旅店业发展过快,发展到互相压价竞争,以至到了亏本的程度。
哈尔滨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现在标准间淡季价格大约在400元左右也是亏本。
所以政府要在宏观调控下鼓励发展第三产业,适度超前是对的,盲目发展也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发展也要符合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
第三,有利于正确衡量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当然国内生产总值是最主要的指标,但是再来看看相关的产业结构指标,就可以分析出黑龙江到底是一个发达省份还是欠发达的省份。
目前来看,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全国差不多,低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要超过全国水平,大概多8个百分点左右;第一产业要低一些,低于全国7个百分点左右。
从常规看,黑龙江省发展水平应该是和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的。
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800多元,黑龙江是人均1000多元,要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那么黑龙江省的工业比重为什么这么大?2000年,本省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
正常情况下,第三产业快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要快于第一产业,总的趋势也还要这样。
与黑龙江产业结构相关的城镇化人口比重2000年为54%,全国是31%,要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为什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而城镇化比重是上游水平呢?这里边存在什么因素呢?主要是大多数林业局、农场、农垦局已被列入城镇化,城镇人口增多。
从职工的人均收入上说,在全国是居下游的。
1996年全省职工平均年工资只有456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46元,排在倒数第1位,近几年虽有所上升,但1999年也在20位。
要是这样简单地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工资水平低、生活水平低。
但是还有一个情况,黑龙江城镇人口比重大,2000年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为7835元,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150元左右,和全国70%的农民人均收入差不多。
农民人口比重大的省份,虽然城镇工资水平比较高,但是一平均就会下降。
城镇化比重和工业化比重是相联系的。
我们省工业化比重比较高,第二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比重较高,平均起来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还是中游偏上的档次。
第四,有利于正确认识国家、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决策。
国家和黑龙江的“十五”计划,结构调整是个主线。
为什么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是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结构调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内部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分析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对黑龙江的第一、二、三产业,提出口号就是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就是三大产业都要发展,总体上讲还是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就黑龙江的发展水平来说,巩固第一产业才能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才能拉动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调整的重点,一是对陈旧落后的设备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二是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要进行大规模重组,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低的状况要通过大规模发展来改变。
从综合水平上看,黑龙江的第三产业水平应该要高于全国水平。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占有适当的比重,同时也会大大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昆明的例子说明昆明旅店建设过于超前,而黑龙江省旅店业则相对有所滞后,应该利用旅游业超前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旅店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以便推进经济的发展。
第五,有利于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不联系实际,不能使知识得到应用。
如果不能运用产业经济的理论来分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于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那么理论研究也就不存在什么意义。
通过研究一个省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把握宏观经济,无论你是研究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或是经济管理,透过一个省的产业结构,也是对一个省省情的深层次把握。
通过一个省的产业结构可以了解省情。
不透过产业结构这个层面,只进行一些表面的认识是不可取的,是不真实的水平。
笔者在1989年参加俄罗斯远东地区青年经济学家研讨会,当时写了一篇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是中俄两国加快经济发展当务之急的文章,实际不只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战略任务。
因为在当时早就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比如俄罗斯,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一半以上,是什么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军事上的原因。
但从产业结构上分析,2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多亿美元,要比中国高3000多亿美元,到200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到2000多亿美元,中国上升到了10000亿美元以上,超过俄罗斯8000多亿美元。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工业比重太大,轻工业比重太小,日用消费品缺乏。
另外俄罗斯对军事投入太大,民用太少。
还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正因为这种产业畸形发展,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导致民众对共产党失去信心,也是原苏联之所以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时,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在全国也比较特殊,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除了在军事方面很类似俄罗斯的状况。
近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调整,黑龙江的产业结构正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工业都有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必须是有意识进行调整,它才能站稳,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调整,而是盲目地调整,违背规律的操作,它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劣化,所以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分析产业结构。
二、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和主要特征第一,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向优化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195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占45.8%,第二产业占30%,第三产业占24.2%。
这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建国初期。
一直到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的时候,出现了重大转折,这说明工业化进程加快。
1958年,第一产业占30%,第二产业上升到48%,第三产业当时略有下降,占22%。
当时原苏联在中国的156个项目,黑龙江省就拿到22个。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上逐年下降,到2000年,第一产业的比重降到了11%,这是发展进步的表现。
第二产业有所加大,2000年就达到了57.4%,第三产业增加到了31.6%,但比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实际上,这些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逐渐加大,这都是比较健康、比较正常的现象。
而且第一产业减少的30多个百分点有20多个转到了第二产业上,有10多个转移到了第三产业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边的比重下降,并不是说明基数变小,也不说明哪个产业停止了发展,实际上都在发展,只是发展的速度不同而已。
总体上都是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里也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比如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停滞,第一产业在1966—1976年这十年间,比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说明在这期间,工业进步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
第二,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呈稳步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