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
五.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 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水稻 自给 生产规模 小农经营
判断结论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判断依据 牛、羊 小麦、 玉米 面向市场 大牧场
主要分布 根廷、南非、新西兰 西欧、中欧、澳大利亚、
等国 主要产品 牛肉、羊毛等 新西兰 牛奶及其制品等
项目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特点 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 专业化程度高 多分布于大城市周围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区位条件 草质优良;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我国可借 建人工草场,发展牧区 鉴的经验 交通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
• 交通:近海港、铁路贯通、海上冷冻船 的发明(市场扩大到欧洲)
阿根廷潘帕 斯草原区
持续发展 • 科技: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 的措施 打机井;培育良种牛、防病害等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措施
(五)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对比分析
项目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美国、澳大利亚、阿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
判断结论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 提高
谷物、 主要面向 牲畜 单一热 带经济 作物 市场
混合农业
面向国际
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生产设施齐全
(
)B
(2)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的空间差异 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平原面积 C.土壤肥沃程度 (
D
)
B.降雨日数 D.工业化程度
四.混合农业地域类型
案例分析: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 东南部和西南部,东 南部的墨累—达令盆 地是主要的小麦 —牧羊带
一个小麦—牧羊 农场的土地利用
机械化 科技 政策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府鼓励、扶持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 —达令盆地以小麦 —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 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墨累-达令盆地的限制性条件—水源缺乏
雨影区 墨累河
山地雨影效应—— 东水西调
一个小麦—牧羊农 场的农事安排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区位优势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素
区位因素 社 会 人口密度 交通
区位优势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发达便利
经
济 因 素
市场
(三)、热带种植园农业
(1)特点: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2)区位优势: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3)典型地区:拉美、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存在问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5)措施: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6.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 答(1)~(2)题。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发 凭经验生产 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二)、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2、主要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2.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评价(以美国中部平原地 区为例)
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地域类 型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生产规模 小 机械化程度 低 科技水平 低 商品率 低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 小 主要分布地 热带、亚热带、温 区 带季风气候区,多 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谷物农业
人少地广 小麦、玉米 大 高
高 高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3.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种植和牧羊业 ⑦西欧的乳畜业
按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有 ① ② ④ 畜牧业有 ③ ⑤⑦ 混合农业有 ⑥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 粗放型农业有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 自给型农业有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 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 食出口国)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 度小,土地租金低)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 供了支撑)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 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 经济效益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 业的现代化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商品率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 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相似 之处 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地势平坦开 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 人均耕地面积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 作;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不同 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规 之处 模大,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高; 机械化水平高,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 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 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 是国营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 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1~2各题。
1.据图推断乙地( ) C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 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 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2.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 B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 地荒漠化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 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
多,市场广阔;交通运输 便利;科技先进 在大城市周围建乳畜业带
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与 我国牧区畜牧业的比较
区位比较:我国某些牧区(如内蒙古牧区)有着和 阿根廷牧区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 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等)。 我国牧区落后且粗放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靠 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牧区草场退化 沙化,生态环境恶化。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借鉴 阿根廷的经验:①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② 种植饲料,保护草原,防止草场退化;③加大科 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 ④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 ⑤改善牧区的交通条件。
(
C
)
④复种指数高
三.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四)、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
南非 阿根廷 澳大 利亚
新西兰
劳动对象:牧牛、养羊
农业概况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主要分布区: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等国
大牧场放牧业
案例分析
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区位 • 气候+植被: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条件 • 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材料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Ⅰ)
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Ⅱ)。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答案: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 (或农 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种植业、 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或利用海拔差异 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冬季从事旅游经 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 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2)水稻种植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人均耕地少 精耕细作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 为主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 产规模
控制人口数量,扩大规 模,增强商品意识 大力发展工业,加大投 入,加快机械化发展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 机械化水平低 模小 科技水平低
3.地中海式农业
(1)特点: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 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较多。
(2)分布地区: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 地中海气候区。
(3)区位优Βιβλιοθήκη :水源充足、夏季光热充足。(4)存在问题:雨热不同期。
(5)措施:兴修水利、灌溉。
9.(2011· 浙江高考)18 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 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 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 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 向),完成(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 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⑤ C.②④⑤ ②地广人稀 (
D)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B.②③④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C.②③⑤ B.②④⑤ D.①③⑤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
C
)
(2)阿根廷畜牧业的下列做法,值得我国自然条件与之相似地区借 鉴的是 A.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B.修建铁路,改善交通 C.拓展海外市场 D.改良品种,扩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