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十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y1k ‥‥ y2k
y3 ﹕ ﹕
yi ﹕ ﹕ yn
y31 ﹕ ﹕
yi1 ﹕ ﹕ yn1y32 ﹕﹕yi2 ﹕ ﹕ yn2
y33 ﹕ ﹕
yi3 ﹕ ﹕ yn3
‥‥
y3j ﹕ ﹕
y3k
y3p ﹕ ﹕
‥‥
yij ﹕ ﹕
yik
yip ﹕ ﹕
‥‥
ynj
ynk ‥ ‥
ynj
Bray-Curtis 相似性系数 (Bray and Curtis, 1957)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 植物,用“<“(或“||”或“()”)表示层间关系。 Ass. Caragana microphlla <Stipa grandis -Cleistogenes squarrasa -Artemisia frigida (小叶锦鸡儿<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群丛) 对草本植物群落命名时,习惯用“+”而不用“-”。 Ass. Caragana microphlla||Stipa grandis +Cleistogenes squarrasa +Artemisia frigida (小叶锦鸡儿||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群丛)
2. 群丛组的命名法:与群丛相似,只是 将同一群丛组中各群丛间差异性最大的 一层除去,例如具有相同灌木层(胡枝 子),不同草本层的蒙古栎林(乔木层) 所组成的群丛组,可命名为:
Gr. Ass. Quercus mongolica-Lespedeza bicolor (蒙古栎-胡枝子群丛组)
3. 群系的命名: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东 北草原以羊草为建群种组成的群系,称 为: Form.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羊草群 系) 如该群系的优势种是两个以上,则优势种 中间以“+”号连接,如: Form. Castanopsis chinensis + Cryptocary chinensis (华栲+厚壳桂群系)
植被型组 凡建群种生活型(高级)相近而且群 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如:针叶林、阔 叶林、草地、荒漠等。
植被型 在植被型组内,建群种生活型(一级和 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 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寒温性针叶林、 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植被亚型 植被型的辅助单位,在植被型内根据 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来划分。如:温带 草原可分为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 (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用群落种的数据(属性)划分或排序样方(实体),可以较客观 地揭示群落本身可能存在的自然间断或沿环境梯度的连续变化的 规律。 用环境数据划分或排序样方,可以揭示群落间断或连续变化的环 境原因。 通过比较群落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多变量分析结果,可以反映群落 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用样方数据去划分或排序种集合,可反映种间相互作用规律。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或排序环境因子的集合,可反映不同环境因子 之间的组合关系。 用样方数据分割的种组与环境梯度相比较,可能找到种组与环境 因子的关系。
10.2.1 群落数据多变量分析简介
多元分析/多变量分析 Multivariate analysis

处理联立的多个变量的数学分枝, 是对单元(单变 量univariate)和二元(双变量bivariate)分析的 延伸
只要在大量实体(entity/object)上测量的属性 (attribute/descriptor)多于一个(即多个变 量),而且这些属性之间相互作用着,使得有必 要对它们进行协同研究时,就需要多变量分析
10.1.2 植物群落的命名
1. 我国群丛的命名方法——联名法
将各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 排列并以“-”相连,在前面冠以Ass. 。如某一层具 共优种,用“+”连接。 Ass. Larix gmelini -Rhododendron dahurica -Pyrola incarnata (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 Ass. Larix gmelini -Rhododendron dahurica -Pyrola incarnata + Carex sp (苔草) 单优势种的群落,直接用优势种命名。 Ass. 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群丛)
群丛组 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 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 落联合。如:羊草+大针茅草原。 群丛 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 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 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 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亚群丛 用来反映群丛内部的分化和差异,是 群丛内部的生态-动态变型。
39 21 4 -
128 344
Mytilus
0
0
0
0
S2,3=100 1- 0+0+37+132+216+0 0+0+37+156+472+0
= 42.1
S2,3=100 2 [0+0+ 0+12+128+0] 0+0+37+156+472+0
10.1.1 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群丛association 群系formation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各学派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原则:
⑴英美学派 优势种原则,把群系作为分类的最大单位; 根据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进行群落分类,建立两个 平行的分类系统(顶级群落和演替系列群落),称双 轨制分类系统。 ⑵法瑞学派 以植物区系为基础,从基本分类单位到高级 单位都以群落的种类组成为依据,并考虑到植物群落 其他方面的特征;以特征种和区别种来分类。 ⑶北欧学派 以基群丛作为基本单位,即至少每层中具有 恒有的优势种(恒有种)真正一致的种类组成稳定的植 物群落。 ⑷前苏联学派 以群丛、群系、植被型为主要单位,并在 各单位间采用一些辅助单位。
例:Loch Linnhe 大型底栖动物, 数据未经转换
Year (sample) Species Echinoca. Myrioche. Labidopl. Amaeana Capitella 9 19 9 0 0 0 0 37 12 0 0 0 144 0 3 10 9 2 64 1 68 2 71 3 73 4 Sample 1 2 3 4 1 8 0 42 2 3 4
对于由p行(种) (i=1, 2,…, p) n列 (样方) ( j=1, 2,…, n) 组成的种-样方矩阵:
Sjk:第j个样方和第k个样方的相
似性
yij:第i个种第j个样方的输入值
yik:第i个种第k个样方的输入值
Loch Linnhe and Loch Eil, Scotland. Map of site 34 (Linnhe) and site 2 (Eil), sampled annually over 1963-1973 (Pearson, 1975)
(non-correlation based, 如:Bray-Curtis
相似性系数)
基于相似性系数的多元分析步骤
群落数据的构成-原始矩阵

种-样方矩阵 从大量的 样方里观测得到多个种 的多度(或生物量或盖 度)
行:种(变量),列:样方 环境-样方矩阵 行:环境变量,列:样方
匹 配

群落多变量分析的目标
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10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29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 group) 群系(formation) 560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 群丛(association)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原始数据矩阵
群 落 多 变 量 分 析 流 程
生物 环境
数 据 预 处 理
相似性系数
距离/非相似性系数
相关系数
关系矩阵
Q分析: 在每对样方间进行 R分析: 在每对种或环境变量之间进行
聚类,MDS或PCA排序
a b c 种 d
1
样方 2 3
4 2 4 1 样方聚类 3

1 样方相似性矩阵 经转换的原始矩阵 (平衡稀有种和常见种) 4 2 3 样方标序 (通常rank-based)

群落数据的特点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ity)
每个样方可视作由多个种构成的多维空间 (种 空间,A-space) 中的点;
或将每一种视为由多个样方构成的多维空间 (样方空间,I- space) 中的点。
看一个非常简单的数据集
species
1 2 3 a 6 5 7.5
sample b 20 10 15
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
原则: “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 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组成、外貌和结 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其生态环境 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单位:包括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 位)和群丛(基本单位)共3级分类单位。每一 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10.2.2
实体或属性间关系的度量 ——获得关系矩阵
相似性系数 非相似性系数/距离系数 相关系数
Species x sample matrix
Samples
Species x1
y1 y2 y11 y21
X2
y12 y22
X3
y13 y23
‥‥
‥‥ ‥‥
Xj
y1j y2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