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菊是我国六大药用菊之一。
清时,黄山知府献“黄山菊花干”治愈北京紫禁城内红眼病,被尊称为“贡菊”。
近年,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保健食品需求增加,菊花已逐步从纯中药材走向保健饮料市场。
而唯一在海拨较高山区栽培的药用菊――贡菊,更受城镇消费者的青睐。
1.特征特性贡菊,学名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技;叶片卵形至披针形;花扁球形,直径1.5~2.5 cm,白色或类白色,无腺点,管状花少。
淳安县适宜在海拔300~600m、年降水量1600mm以上、无霜期23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
3-4月发出新芽,苗高50cm后开始分枝, 9月中旬现蕾,10月上中旬开花,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30~40天。
入冬后,地上茎叶枯死,在土中的根抽生地下茎。
次年春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株。
一般母株能活3~4年。
2.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按照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GAP标准,在海拨400~600m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的地区,选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稍偏酸性的沙质壤土建生产基地。
冬季进行深翻晒垡,改土防病虫。
种植前深翻25cm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堆肥或腐熟厩肥30t/hm2,翻入土中作基肥。
然后整平耙平,四周开好排水沟。
2.2培育壮苗生产上多采用分株繁殖法培育壮苗。
在菊花收获后,选择健壮、发育良好、开花多、无病虫害菊地的植株,割除地上部分枝条,并清除枯枝落叶,进行异地销毁,而后将根部周围用肥土盖好。
也可将根蔸挖起,移至他处,集中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上覆盖腐熟厩肥或草木灰保暖越冬。
第二年3~4月,扒开覆盖物,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促进萌发生长。
2.3合理种植3月底~4月上旬,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分株移栽。
移栽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挖起全株与根部,顺着苗株分成带根的单株,选取茎粗壮、须根发达的作种苗,带土移栽于大田。
采用大小行种植,宜于田间通风与农事操作。
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35cm,每穴1株,密度为4.5万株/hm2。
2.4肥水管理施肥原则:施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
移栽时,施人粪尿15 t/hm2或尿素150㎏/hm2兑水;分枝肥结合打顶进行,用量与次数视菊苗长势而定;8月底是贡菊孕蕾现蕾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应施复合肥225~300㎏/hm2或尿素225㎏/hm2加过磷酸钙150㎏/hm2兑水浇施,促使蕾数增加,花蕾增大,开花整齐,提高产量与品质。
2.5适时打顶贡菊打顶可抑制植株徒长,使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花产量。
生长期间共打顶3~5次,应选晴天进行。
具体时间与次数看苗情、天气状况而定,但最后一次打顶时间不能超过8月底,否则影响花期与产量。
打顶要结合中耕、施肥、抗旱进行。
2.6病虫防治新发展地贡菊病害较轻,只在移栽前对叶斑病、霜霉病进行预防,药剂有多菌灵、托布津。
贡菊虫害以蚜虫为主,一般用乐果、菊酯类农药防治。
生产上要严格控制好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杜绝使用高毒高殘留农药。
3.采收加工根据市场对商品花色的要求,贡菊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适时分次采摘。
具体掌握在管状花散开2/3时,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
摘回后摊开铺放在烘具上,再置烘房内烘焙干燥。
一般以木炭或无烟煤在无烟的状态下进行,烘房内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烘时将花薄摊在竹帘上,当第1轮烘至九成干时,再转入第2轮,为30℃~40℃,当花色烘至象牙白色时,即可从烘房内取出,再置通风干燥处阴至全干。
在采摘、运输、摊放、加工、仓贮各个环节,按照中药材生产规范(GAP),严把贡菊产品质量关。
(责任编辑:kiki) 贡菊是我国六大药用菊之一。
清时,黄山知府献“黄山菊花干”治愈北京紫禁城内红眼病,被尊称为“贡菊”。
近年,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保健食品需求增加,菊花已逐步从纯中药材走向保健饮料市场。
而唯一在海拨较高山区栽培的药用菊――贡菊,更受城镇消费者的青睐。
1.特征特性贡菊,学名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技;叶片卵形至披针形;花扁球形,直径1.5~2.5 cm,白色或类白色,无腺点,管状花少。
淳安县适宜在海拔300~600m、年降水量1600mm以上、无霜期23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
3-4月发出新芽,苗高50cm后开始分枝, 9月中旬现蕾,10月上中旬开花,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30~40天。
入冬后,地上茎叶枯死,在土中的根抽生地下茎。
次年春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株。
一般母株能活3~4年。
2.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按照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GAP标准,在海拨400~600m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的地区,选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稍偏酸性的沙质壤土建生产基地。
冬季进行深翻晒垡,改土防病虫。
种植前深翻25cm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堆肥或腐熟厩肥30t/hm2,翻入土中作基肥。
然后整平耙平,四周开好排水沟。
2.2培育壮苗生产上多采用分株繁殖法培育壮苗。
在菊花收获后,选择健壮、发育良好、开花多、无病虫害菊地的植株,割除地上部分枝条,并清除枯枝落叶,进行异地销毁,而后将根部周围用肥土盖好。
也可将根蔸挖起,移至他处,集中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上覆盖腐熟厩肥或草木灰保暖越冬。
第二年3~4月,扒开覆盖物,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促进萌发生长。
2.3合理种植3月底~4月上旬,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分株移栽。
移栽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挖起全株与根部,顺着苗株分成带根的单株,选取茎粗壮、须根发达的作种苗,带土移栽于大田。
采用大小行种植,宜于田间通风与农事操作。
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35cm,每穴1株,密度为4.5万株/hm2。
2.4肥水管理施肥原则:施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
移栽时,施人粪尿15 t/hm2或尿素150㎏/hm2兑水;分枝肥结合打顶进行,用量与次数视菊苗长势而定;8月底是贡菊孕蕾现蕾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应施复合肥225~300㎏/hm2或尿素225㎏/hm2加过磷酸钙150㎏/hm2兑水浇施,促使蕾数增加,花蕾增大,开花整齐,提高产量与品质。
2.5适时打顶贡菊打顶可抑制植株徒长,使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花产量。
生长期间共打顶3~5次,应选晴天进行。
具体时间与次数看苗情、天气状况而定,但最后一次打顶时间不能超过8月底,否则影响花期与产量。
打顶要结合中耕、施肥、抗旱进行。
2.6病虫防治新发展地贡菊病害较轻,只在移栽前对叶斑病、霜霉病进行预防,药剂有多菌灵、托布津。
贡菊虫害以蚜虫为主,一般用乐果、菊酯类农药防治。
生产上要严格控制好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杜绝使用高毒高殘留农药。
3.采收加工根据市场对商品花色的要求,贡菊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适时分次采摘。
具体掌握在管状花散开2/3时,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
摘回后摊开铺放在烘具上,再置烘房内烘焙干燥。
一般以木炭或无烟煤在无烟的状态下进行,烘房内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烘时将花薄摊在竹帘上,当第1轮烘至九成干时,再转入第2轮,为30℃~40℃,当花色烘至象牙白色时,即可从烘房内取出,再置通风干燥处阴至全干。
在采摘、运输、摊放、加工、仓贮各个环节,按照中药材生产规范(GAP),严把贡菊产品质量关。
贡菊原名徽菊,它以其优异的品质被中国药典誉为“菊中之冠”和“民族瑰宝”。
其药用保健功能诸多,具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能。
能镇静中枢神经、增强毛细血管抗炎力,抑制多种菌、毒活动。
长期饮服可避暑除烦,清静五脏,排毒健身,明目醒脑,益智延年,预防多种疾病。
其用途广泛,可加工制药或制成菊花晶、菊花酒,或用菊花干直接冲泡饮用,有的还用菊干浸水洗浴或作枕心保健身体。
近年我市还开发贡菊礼茶、双菊茶和海贝吐珠等茶菊系列饮品。
贡菊产品驰名中外,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日增。
目前贡菊已成为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为进一步扩大贡菊栽培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现将贡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介绍如下:一、主要习性及形态特征贡菊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对日照反应敏感,为短日照植物,每天有10小时以下的短日照刺激易现蕾开花。
喜光忌荫蔽,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开花减少。
贡菊性喜通风凉爽,最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
但耐湿性较弱,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会生长不良甚至烂根死亡。
过于干旱,则分枝少,生长缓慢,尤其是花期缺水,叶片变小,花量减少,会减产并降低质量。
贡菊花喜温暖,但也较耐寒。
其根在地下越冬,能经受零下10-15℃低温。
花能经受微霜,但遇重霜则大幅减产并降低品质。
贡菊枝条脆弱,自然生长易风吹倒伏或折断。
一般株高60-100厘米。
根系横向分布表土层,根茎分生不定芽,花着生于枝端或叶腋。
花色白,为平瓣小菊。
二、选地、整地、施足基肥贡菊地块应在无污染源的、原来未栽过菊花的平坦地。
我市适宜种植贡菊的范围广,可利用平山缓坡地块成片种植,也可利用茶桑果园及粮油耕地等空隙处间作种植。
但选地必须依据贡菊习性趋利避害。
要求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浇方便。
避免荫蔽地块、板结粘重易积水土壤、风口处种植。
低洼积水地块和低谷易遭霜害地块也不宜选用。
雾气较重的地段,因影响采收烘制质量、易发病害不利生产优质菊花。
菊花连作病害重,生产不良,实行轮茬为宜。
种菊用地,最好冬季深耕(25厘米),春季翻抄,施入足量基肥,依据土壤肥力,亩施栏肥、堆肥等有机肥1000-1500公斤,磷肥50公斤,饼肥100公斤左右。
平地整作垅,并挖好排水沟,垅距30-40厘米,垅宽70-80厘米,山地排水较好,不用整作垅。
三、培育壮苗不行育苗的菊花,种植生长细弱,花朵瘦小,贡菊必须培育壮苗生产。
贡菊苗的繁殖,生产上常用的是分株繁殖法,此法育成的菊花植株高,分枝多,开花多,花朵较大。
(一)分株繁殖法:菊花收获完毕后,将菊之老干全部齐地割除,把健壮植株的根留在土里。
或将根挖起来,集中埋在选定一块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的壤土地里。
松土、施入冬肥,并注意病虫防治,以利菊苗健壮生长。
待苗长5-8寸高时即可分株移栽。
(二)扦插繁殖法为扩大菊花繁殖速度,贡菊也可扦插繁殖育苗,方法是:于4-6月,从隔年老株萌生的新枝或分株发育的植株上剪取长约10厘米,具2-4节的枝梢,下剪口靠芽斜剪或平剪,下半部的叶片去掉,上端大叶片剪去一半,插入苗床土中约二分之一,每株相距10厘米,浇透水,半遮阴。
每晨露水干后,以适量清水喷洒,水量不宜过多。
经半月即可生根发芽。
此后隔3-5天施一次淡粪水促苗,一个月即可移栽。
此法育成的菊苗,花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