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标准DBJ×-20XX备案号J×-20XX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for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ofReinforcedConcreteBuildingStructure(征求意见稿)2020.08.19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forPerformance-basedSeismicDesignofReinforcedConcreteBuildingStructureDBJXX-XXXX-X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号: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XXXX出版社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的公告粤住建公告[2020]x号现批准《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XX-XX-20XX。

本标准自20XX年X月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年月日前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粤建科函�z2020�{238号)的要求,以及《关于同意变更广东省标准〈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规程〉名称和编制单位的函》(粤建科函�z2020�{152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资料收集,深入的关键技术专项研究,认真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参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程》JGJ3、美国标准ASCE41以及欧洲标准EC8等有关国内外资料,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

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程》JGJ3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思路上保持一致,进一步细化中、大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构件变形―构件损坏程度的对应关系,提出:对于延性破坏构件,采用中、大震作用下弹塑性计算的构件变形,判断构件损坏程度;对于脆性破坏构件,采用中、大震作用下弹性(弹塑性)计算的构件内力,复核构件承载力。

从构件层次证明结构的安全性,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设计理念保持一致,是对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的补充及完善。

本规程提供一个可选择的、多目标的、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除国家和广东省现行规范、规程的强制性条文外,本规程的所有条文均为非强制性条文。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4.建筑场地与地震动参数;5.结构设计方法;6.结构计算方法;7.变形指标限值。

本规程的主要特点是:1.提出一套精细化的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针对不同性能水准、不同重要性,提出构件正截面、斜截面设计和复核方法。

2.补充完善了规范加速度反应谱6s~10s长周期段。

3.建立了一套与规范反应谱相匹配的、对应不同场地类别的强震记录地震波库,用于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4.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梁、柱和剪力墙)变形大小―承载能力―损坏程度的对应关系。

5.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梁、柱和剪力墙)破坏形态(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划分方法。

6.提出了构件(梁、柱和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建立了构件性能水准与构件变形指标限值的对应关系。

本规程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邮编:510641,联系人:韩小雷,E-mail:xlhan@)。

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参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力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广东睿博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韩小雷魏琏陈星戚永乐季静王松帆彭雪平罗赤宇贺锐波周云徐其功李盛勇郑建东江毅刘付钧主要审查人:×××××××××××××××责任编辑:吴梓楠黄建良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53.1抗震性能目标、抗震性能水准和构件变形限值 53.2同行评审要求63.3场地影响和地基基础73.4结构体系73.5非结构构件83.6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94建筑场地与地震动参数104.1场地类别104.2地震影响系数104.3地震动参数与地震波选取 115结构设计方法135.1一般规定135.2计算简图145.3设计方法156结构计算方法176.1一般规定176.2弹性静力分析186.3弹性动力分析196.4弹塑性静力分析196.5弹塑性动力分析207变形指标限值217.1一般规定217.2构件破坏形态判定准则 217.3构件变形限值227.4结构变形限值23附录A广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24附录B混凝土、钢材材料性能设计指标25附录C结构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可选择的地震波27C.1设计特征周期Tg=0.25s(0.25s≤结构基本周期≤0.75s)27C.2设计特征周期Tg=0.25s(0.75s28C.3设计特征周期Tg=0.25s(3s29C.4设计特征周期Tg=0.25s(6s30C.5设计特征周期Tg=0.3s(0.3s≤结构基本周期≤1s)31C.6设计特征周期Tg=0.3s(1s32C.7设计特征周期Tg=0.3s(3s33设计特征周期Tg=0.3s(6s34C.9设计特征周期Tg=0.35s(0.35s≤结构基本周期≤1.25s) 35C.10设计特征周期Tg=0.35s(1.25s36C.11设计特征周期Tg=0.35s(3s37C.12设计特征周期Tg=0.35s(6s38C.13设计特征周期Tg=0.4s(0.4s≤结构基本周期≤1.5s)39C.14设计特征周期Tg=0.4s(1.5s40C.15设计特征周期Tg=0.4s(3s41C.16设计特征周期Tg=0.4s(6s42C.17设计特征周期Tg=0.45s(0.45s≤结构基本周期≤1.5s) 43C.18设计特征周期Tg=0.45s(1.5s44设计特征周期Tg=0.45s(3s45C.20设计特征周期Tg=0.45s(6s46C.21设计特征周期Tg=0.5s(0.5s≤结构基本周期≤1.5s) 47C.22设计特征周期Tg=0.5s(1.5s48C.23设计特征周期Tg=0.5s(3s49C.24设计特征周期Tg=0.5s(6s50C.25设计特征周期Tg=0.6s(0.6s≤结构基本周期≤1.5s) 51C.26设计特征周期Tg=0.6s(1.5s52C.27设计特征周期Tg=0.6s(3s53C.28设计特征周期Tg=0.6s(6s54C.29设计特征周期Tg=0.7s(0.7s≤结构基本周期≤1.5s) 55设计特征周期Tg=0.7s(1.5s56C.31设计特征周期Tg=0.7s(3s57C.32设计特征周期Tg=0.7s(6s58C.33设计特征周期Tg=0.8s(0.8s≤结构基本周期≤1.5s) 59C.34设计特征周期Tg=0.8s(1.5s60C.35设计特征周期Tg=0.8s(3s61C.36设计特征周期Tg=0.8s(6s62C.37设计特征周期Tg=0.95s(0.95s≤结构基本周期≤1.5s) 63C.38设计特征周期Tg=0.95s(1.5s64C.39设计特征周期Tg=0.95s(3s65C.40设计特征周期Tg=0.95s(6s66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目录 68条文说明69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33BasicRequirements onSeismicDesign53.1Seismic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Levels,Deformation LimitsofStructural Member53.2Requirements onPeerReview63.3SiteandBase73.4StructuralSystem73.5Non-structural Members83.6BuildingSeismicResponseSurveillance System94SiteandGroundMotionParameters104.1SiteCategory104.2SeismicInfluenceCoefficient 104.3GroundMotionParameters andSeismicWaveSelection115StructureDesignMethod135.1GeneralRequirements 135.2AnalysisModeling145.3DesignMethod156StructureCalculation Method176.1GeneralRequirements 176.2ElasticStaticAnalysis186.3ElasticDynamicAnalysis196.4Elastic-plastic StaticAnalysis196.5Elastic-plastic DynamicAnalysis207DeformationLimits217.1GeneralRequirements217.2StructuralMemberFailureCriterion27.3Deformation LimitsofStructuralMember227.4Deformation LimitsofStructure23AppendixATheSeismicIntensity,BasicAccelerations ofGroundMotionandSeismic GroupsofMajorCitiesinGuangdong Province 24Appendix BDesignIndexes ofConcrete andSteel25Appendix COptional Seismic WavesforandElastic-plasticTimeHistoryAnalysisofStructure27C.1PredominantPeriodTg=0.25s(0.25s≤Fundamental PeriodofStructure≤0.75s) 27C.2PredominantPeriodTg=0.25s(0.75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3s) 28C.3PredominantPeriodTg=0.25s(3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6s) 29C.4PredominantPeriodTg=0.25s(6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10s) 30C.5PredominantPeriodTg=0.3s(0.3s≤Fundamental PeriodofStructure≤1s)31C.6PredominantPeriodTg=0.3s(1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3s)32C.7PredominantPeriodTg=0.3s(3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6s)33C.8PredominantPeriodTg=0.3s(6s<FundamentalPeriodofStructure≤10s)34C.9PredominantPeriodTg=0.35s(0.35s≤Fundamental PeriodofStructure≤1.25s) 35C.10PredominantPeriodTg=0.35s (1.25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