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VIP专享]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2012年LME铜价整体处于窄幅震荡态势,其运行区间较2011年大幅收窄。全球宏观面的不温不火令制造业整体表现疲软,消费速度的下滑使得铜价的运行区间下移,整体运行于7200-8800美元/吨的震荡区间内。2012年的铜价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月,铜价在经历了2011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后,空头回补、逢低买盘的介入以及对消费旺季的积极预期使得铜价大幅上扬。而这一时期,美国疲软的宏观经济数据令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3的预期越发强烈。铜价在诸多利好推动下展开了一轮涨势,2月9日,伦铜创出年内高点8764美元/吨。但进入消费旺季后,铜市消费没有如预期般的出现强劲增长,随后铜价呈现高位震荡格局。 第二阶段:2012年4月-8月,随着欧债问题的重演以及中国在传统消费旺季低于市场预期的消费形式,铜价从3月的高位大幅回落。这一阶段,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轮流影响金属市场,不断攀升的国债收益率令市场对欧元区阶梯的担忧剧烈升温。但随着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积极措施的出台,这一风险在7月-18月开始下降,市场情绪逐渐平稳,构筑年内铜价低点。 第三阶段:2012年9月—10月,这一阶段的铜价在全球化宽松措施的作用下重归涨势,但涨幅明显弱于市场预期,铜价未能刷新第一阶段高点。当时的上涨发生在市场对美联储QE3预期的增强,中国发改委基建项目的密集审批,以及德拉吉提出欧洲中央无限量冲销式债卷购买计划。随着预期的兑现,铜价经过一个月的震荡后逐渐回到了6-8月震荡区间中轴的7500美元/吨。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12月,这一阶段的全球宏观环境有所好转,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有温和复苏的迹象,全球的铜价上涨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12月12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将吧买债刺激经济的计划延长至2013年,每月斥资850亿买进抵押支持债卷和美国公债,并且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准直到失业率至少降至6.5%。美联储的积极状态以及好转的全球宏观数据为铜价提供支撑。

全球铜价供求关系一、全球铜矿供给增速将明显加快 全球铜产量在1998年为1008.5万吨,到2011年为1349.1万吨。十三年间,全球矿产增速为2.68%,且在个别年费如2002年、2007年、2010年、2011年升至出现了负增长,极低的年增长速度为铜价的牛市奠定了基础。这种低增长在2010年和2011年特别明显,也为在欧盟阴影下的铜价高位运行提供了供给方面的支撑。矿石品位下降、罢工事件以及技术问题是当时困扰铜矿供给的关键因素。 但这些因素在2012年有了明显的转变。虽然矿石品位下降成为影响铜矿供给的一个大趋势,但扩产成为2012年铜价市场上的一个关键词。2012年初,智利Esperanza铜矿、秘鲁Antapaccay铜矿和赞比亚铜矿Escondida还得到了控股方45亿美元的投资。虽然个子原因使得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铜矿产量增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但在2012年第三、第四季度,全球铜矿产量还是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据路透数据,2012年全球矿产产量料将达到1438.3万吨,环比增长6.6%,而在2013年料将达到1556万吨,增幅达到8.1%。铜矿的扩产是提升产量的关键因素。 2012年年底,蒙古的Oyu Tolgoi与中国的电力合约签订协议,据投资周期判断,6个月后的2013年终,该矿将迎来产量增长期,6个月后的2013年中,该矿将迎来产量增长期。同样,印尼的Grasberg、智利的Caserones、秘鲁赞的Antapaccay、赞比亚的Konkola都在2013年有明显的增长。当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铜矿产量的增长可能不及预期。因为,2013年的新增长产量中有40%来自非洲(刚果和赞比亚)和亚洲地区(蒙古和印尼),非洲不太稳定的政治局势以及蒙古不健全的基础设施和供给都将影响铜矿供给。但总体来说,即使铜矿供给存在上述风险,供给增速加快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除此之外,困扰过去一段事件的铜矿罢工问题将在2013年有所缓和。2011年是铜矿罢工比较密集的一年,经过那一年的罢工,狂翻的新劳资合同签订将有效避免这些铜矿在此几年后再度遭遇罢工事件。因此。2013年罢工对铜矿生产活动的影响料将有限。二、供给、供需共同疲软掩盖下的全球缺口特征 2012年的全球宏观环境较2011年更为疲软。欧洲方面仍然受到欧债问题的困扰;美国方面,虽然美联储在2012年下半年退出了QE3和QE4,但经济整体依然非常疲软;中国方面,房地产受到严格控制导致整个制造业处于增速放缓的态势中。但就在全球经济表现持续疲软的大背景下,全球铜市仍然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究其原因,全球铜消费更加低迷。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在2012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全球铜产量增长20.2%至1683万吨。主要是西班牙和印度的产量增加。2012年同期,全区域铜消费量增长4.5%至1695.8万吨,供应短缺12.5万吨。 与此同时,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在2012年年底公布的数据也指明全球铜市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2012年1-9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59.4万吨,上期同期为短缺7.4万吨。虽然两大机构的数据都表明全球铜市场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但从中国保税区库存在2012年年底攀升至100万吨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大量的隐性库存存掩了供过于求的特征。 第三部分 中国铜市场供求关系一、中国精铜产量继续增长 近五年来,全球精炼铜的产能处于缓慢扩张的状态中。据CRU数据,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精炼铜季度产能为732.6万吨,较2007年第四季度的606万吨上升12.7%,平均每一季度上升0.635%,上升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产能利用率也维持震荡走低态势,2012年第四季度的74.9%下降了5.5个百分点,数据反映了全球铜供给在过去几年的低速增长,而正是这种低增长为铜价的高位运行提供支撑。 与国际审计处低俗的产能增长率相比,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则是每年都在加速增长。2011年,中国新增铜冶炼产能71.2万吨,而在5年前的2006年,中国新增铜演练产能仅为30.5万吨,新增产能的加速增长加剧了国内供过于求的形式。截至2012年,中国铜冶炼产能已连续十年全球第一,铜材料的加工产能超过全球的50%。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确定会上马的铜冶炼产能为78万吨,而其它已知在建产能还有46万吨。按此推算,2013年国内可能新上马的冶炼产能合计124万吨,预计将新增精铜产量将延续大幅增长的势头。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中国精冶炼铜产量达到53.19万吨,创下单月产量新高。2012年1-11月,中国精炼铜产量为543.31万吨,较之前一年同期的502.71增长8.07%。国内精冶铜产量为543.31万吨,较之前一年同期的502.71增长8.07%。国内精冶铜产量的增长和国内铜冶炼产能提高有很大关系。二、中国精炼铜和废铜进口冰火两重天 2012年的精炼铜月度进口延续了近年来的规律,即2-3月份形成进口高点,而后逐渐回落。2-4月份进口量的增长是中国市场对消费旺季看好的一个表现,也是中国市场季节性特征。2012年3月份的精铜进口量达到34.6万吨,同比增长80%,2012年1-10月,中国进口精炼铜291.26万吨,较2011年同期208.47万吨增长40%。 2012年的中国废铜进口整体处于疲软的态势中。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进口废铜394.58万吨,环比上一年同期的380.7万吨上升3.6%。通常情况下,废铜的产量与经济的活跃有很大的相关性。当实体经济活跃时,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废铜产量增加,可供出口的数量也随之上升;相反,当实体经济疲软时,产品更新换代比较慢,废铜产量减少,可供出口的数量也随之下降。 从中国废铜进口的分项数据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废铜有所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中国从美国市场进口废铜为84.58万吨,较上一年度的70.82万吨上升,19.42%。美国市场上废铜的增长侧面证明了美国的经济活动处于活跃状态。2012年1-10月,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废铜为32.57万吨,环比上一年同期的18.93万吨增长15%,从西班牙进口的废铜32.57,环比上一年同期的51.46万吨大幅下降50.9%。废铜的进口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中欧债温体仁的阴影。从较长周期来看,除了美国市场自2009年以来,废铜进口量有所增长外,别的地区的废铜进口量整体呈现下滑的态势。2012年的废铜与精铜价差处于相对低位,从表面看来废铜显得比较紧张,但这种紧张更多是惜售以及货源有限导致,而非下游需求旺盛形成。三、中国加快精炼铜出口步伐 中国式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占全球铜消费的40%左右,每年进口精炼铜300万吨左右,精炼铜对中国而言术语稀缺产品。但就是这样一种稀缺商品,中国在2012年的出口量却出现了明显增长。 相比欧美市场的紧张,中国市场的铜库存很长时间处在偏高的水准上。于是,中国富余的精铜能否再出口也成为2012年的热议话题。海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精炼铜进口国在精铜出口量有所增加。这一现象在内外盘铜价倒挂时间特别明显。2012年5月,中国精炼铜出口量达到10.23万吨。由于精炼铜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除了部分冶炼商具有出口资质,其它主体出口精炼铜将面临着高额的关税。即使在国外铜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缴纳出口关税后的铜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012年7月1日,《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发表,来料加工手册项下铜精矿加工出口贸易取消3%的综合税率,该征增值部分17%的税率。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出口精炼铜的道路变得更为通畅。但是自2012年7月以来,上海和LME两地的比较并没有过分偏低,这使得精炼铜的出口并未在这一政策发布后大幅增长。有关中国出口精炼铜的现象值得重视,这意味着国内外铜价市场的比较不可能过分偏低。 中国铜消费进入低增长周期 中国制造业在2012年放缓,使得铜消费增速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12年的传统制造业旺季,铜消费更是表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当时,由于第一季度的乐观预期,铜下游加工企业积极备货后形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高位的库存极大的抑制了企业在第二季度对原材料的采购积极性。 2012年的全年的铜下游加工产业链整体处于低迷的态势中,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不高,且几种主要铜下游加工品的产量增幅均非常有限。特别是白色家电,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销售增速大幅回落。2012年1-11月,全国销售空调12356万台,环比2011年同期的13581万台少了1225万吨,降幅达到9%。同一时间段的冰箱销售增长了1.1%,洗衣机增长了3.7%,冷柜增长了1.5%。家电销售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和房地产市场在2012年受到政府严格调控相关。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房地产投资约均增速为18.36%,较之前一年月增速32.62%大幅下降14个百分点。房地产作为经济引擎,其发展速度的放缓令铜下游产品的消费受到抑制。 预期2012年中国铜消费为764万吨,较2011年的733万吨增长4%,但库存量将一部上升至95万吨左右,较2011年大幅增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经济部署,2013年强投资增速有可能加快,从而带动铜消费增长,预期2013年中国铜需求增速将达到4.9%,较2012年的4%有所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