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法林药量与基因的关系

华法林药量与基因的关系

华法林个体差异的遗传药理学因素对外宣传要点
华法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
塞、房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抗凝治疗。华法林个体差异大、治疗窗口窄,因
而调整或确定华法林剂量,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一直是临床上抗凝治疗管
理的重点和难点。患者由于抗凝过量所导致的致命性出血的发生几率为
4.4~9.3%,而且随着抗凝强度的增大这种并发症的概率也随着增高。目前主要靠
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用药剂量。随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人
们发现编码华法林代谢和药效的酶的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
释了华法林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以遗传药理为基础的药物剂量调整得到各方
面的重视,美国FDA近期修改说明书建议华法林在用药前应做相关基因型检测,
从而可以做到个性化给药。

华法林有两种构象:R和S。其中S—华法林的作用占60-70%,而R—华法
林只有30-40%。S—华法林主要由CYP2C9代谢生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CYP2C9
的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间的关系早已被证实。亚洲人种常见的突变型为
CYP2C9*3。CYP2C9*3突变导致CYP2C9酶活性降低,其活性仅为野生型的5%,
突变均降低了酶活性使其底物的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升高,因此,需降低用药
剂量,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CYP2C9可以解释20%的华法林剂量。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是华法林作用的靶点,也是维生素K依赖
性凝血因子生成的限速酶,目前已有一系列VKOR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华法
林剂量的相关性报道。VKORC1激活VKORC,突变型的启动子活性高,VKORC
的活性变高,凝血作用高,华法林的用量变大。VKORC13673GG剂量较高,而
GA,AA剂量依次降低。VKORC1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差异
和种族差异的主要因素。VKORC1可以解释30%的华法林剂量。

CYP4F2是新发现的与华法林剂量相关的遗传因素,CYP4F可以解释2%的
华法林剂量。CYP4F2为维生素K的单氧酶,可氧化底物生成ω—羟基衍生物。
而且不同基因型的人肝微粒显示出不同的维生素K代谢活性:CC基因型肝微粒
体代谢活性最高,TT基因型肝微粒体代谢活性最低,为CC基因型的75%,CT
基因型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CYP4F突变减少了维生素K的代谢,使维生素
K浓度升高。为了抑制维生素K的还原,达到相同的抗凝效果,CYP4F2突变型
患者需要提高华法林剂量。

患者如果吸烟应增加20%的华法林药量。
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华法林的剂量应下降0.5~0.7mg。
与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的药品: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品:1.影响维生素K吸收的药物,如广谱抗生素(头
孢哌酮,投保噻吩等),液状石蜡,考来烯胺等。2.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如水合氯醛,氯氯贝丁酯,磺胺类药物等。3.抑制CYP酶系活性的药物,如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别嘌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苯丙胺等),
西咪替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等)等。4.增加华法林与受体
亲和力的药物,如奎尼丁,同化激素,苯乙双胍等。5.干扰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如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氯丙
嗪,苯海拉明等。6.其他药物包括丙硫氧嘧啶,口服降糖药,5-羟色胺在摄取抑
制剂(SSRI)等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此外,华法林与链
激素酶,尿激酶合用也易导致危重出血事件。7。一些中药如当归,银杏,黄连,
黄柏,大蒜和香木瓜蛋白酶等。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品:1.CYP酶系诱导剂可使华法林的代谢增加,
如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卡马西平,利福平,灰黄霉素等。2.维生素K,口服避
孕药和雌激素等能竞争有关酶蛋白,促进凝血因子2,7,9,10的生成,拮抗华法林
的作用,使抗凝作用减弱。3.一些中药如人参和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多种
人参皂苷,可以诱导CYP酶系使华法林代谢增加,并使其血浓度和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显著下降,合用时应加大华法林剂量。圣约翰草用于缓解轻中度抑
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金丝桃素和贯叶金丝桃素,可增加CYP3A4或CYP2C9
的活性,使华法林的代谢清除增加。

CYP2C9,VKORC1,CYP4F2,年龄,体重,性别,药物相互作用等可以
解释约65%的华法林个体用药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