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二)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2018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训诂.(gǔ) 诨.号(hǔn) 商埠.(fù) 畏葸不前(xǐ) B.骰.子(tóu) 怨怼.(duǐ) 喟.叹(kuì ) 得垄.望蜀(lǒng) C.惩.创(chéng) 傅.粉(fù) 镌.刻(juān) 旁稽.博采(jī) D.生肖.(xiāo) 罡.风(gāng) 泡.冰(bào) 一触即.发(jí)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是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个别广告宣传活动甚至以商家与某百科合作的方式进行,而活动中所撰写的广告宣传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式的百科条目,没有任何广告宣传 。 (3)虽然有数百篇的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但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小小说作家,能被写进文学史的实属 。 (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宽阔的包容性和坚韧的生命力,在年复一年的 间完成了与自然的对话,实现了文化的延续。 A.推进 标识 凤毛麟角 云淡风轻 B.推动 标识 雪鸿泥爪 云谈风轻 C.推进 标志 凤毛麟角 风雨如晦 D.推动 标志 雪鸿泥爪 风雨如晦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进入4月份以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由于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使民众在短短数日之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四季变换”。 B.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家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C.4月3日天津女排以3:2险胜上海队,夺得本赛季联赛冠军。李盈莹是本赛季女排联赛最大的发现,承担了天津女排的大部分进攻。 D.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拟对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清单,这项清单包括了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涉及到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官调演唱。 B.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C.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D.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觉”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甚至是“搞丢魂了”,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辑。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链条。 (摘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5.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D.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 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号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项是 A.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而写一些短文。 B.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 C.“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7.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品味。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 “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摒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王曰:“不知也。”逐女曰: “柱,相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①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②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王曰:“何谓也?”逐女对曰:“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共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 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螂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此之谓也。 颂日: 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传·齐孤逐女》刘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