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州市四大水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锦州市四大水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水文水资源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1期 

[文章编号]1002—0624(2011)O1—0038—02 

锦州市四大水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刘海林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锦州分局,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文中通过分析锦州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四大水问题的现状及 危害,提出了解决锦州市四大水问题的对策及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问题;解决对策;锦州市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1锦州市自然地理气象地质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总面积10 380 km:,总人 

口308.3万人。锦州是辽宁“五点一线”开放战略中辽西区 

域中心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物 产丰富。交通便利,港口、机场和铁路、公路组成全区陆海 

空主体交通网络。 锦州市属暖湿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 

明,雨热同季,光线条件、太阳辐射条件优越。全市多年平 

均降水量560 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全市平均水资 源量14.O3亿m3。全区河流主要有大凌河、绕阳河、小凌 

河、女儿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锦州市属低山丘陵区,全市土壤大部分为壤土和砂壤 土,西北部山丘区多为沙质壤土及沙土,平原区为壤土及 砂壤土,沿海一带有部分盐碱土,地势由西北往东南逐渐 

降低。 

2锦州市四大水问题现状及危害与影响 

锦帅f市的自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河流水文特性,决 定其四大水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洪旱灾害交替频 

发,水污染、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这些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 

较大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产生活。 

2.1洪涝灾害 尽管锦州市多年平均降水只有560 rnrn,但区域降水 

多集中于7—8月,而且多集中于几场较大的暴雨,强降水 

・38・ 造成洪水来势凶猛,陡涨陡落,持续时间一般为3 d,最长 达5 d。 建国后,全区性大水8次,且均发生在大、小凌河流 域,洪灾造成累计受灾人口达80万人,其中,死亡350多 人,淹没耕地26.67万hmz,倒塌房屋4万多间,冲毁桥梁 20多座。此外中小流域、局邮洪水也时有发生,损失较大, 

更不容忽视。 2.2干旱缺水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干旱化程度,水资 源短缺日趋加重。锦州市属干旱少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600 ITLrn,多年平均蒸发量却达到1 700 mm。全市水资源总 量为14.o3亿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55 ITI3,为全国人均 占有量的1/5,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建国后,锦州市曾因干旱缺水发生多次严重旱灾,损 

失巨大。近些年,旱灾频发。1998年以来,连续多年干旱,造 

成全市大面积粮食减产,地下水位下降,大小凌河曾一度 出现断流,绕阳河新兴水文站断面已连续几年河干,造成 

一定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 

2.3水体污染 从多年水质监测情况看锦州境内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尤以城市周边及穿过市区河流更为严重。据锦外I水环境监 

测中心2008年11月份监测结果显示,入小凌河废污水年 排放量为9 460.8万t,人大凌河废污水年排放量为6 255.5 

万t,排入绕阳河支流的废污水为542.4万t。

 2011年第1期 东北水利水电 水文水资源 

2008年1o月份,辽宁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 显示:大凌河锦州段水质均不达标,其中大凌河凌海下游 

水质严重超标。小凌河锦州段除锦凌水库饮用水源区外水 

质均不达标,小凌河锦州下游区水质污染严重超标。大小 

凌河下游来水,下渗到扇地水源,长久会造成地下水源污 染且很长一个时期不可恢复。排入灌区的污染水也会造成 

粮食污染,影响饮水安全。 

2.4水土流失 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历史原因,锦州市 境内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水库泥沙淤积,土地沙化严 

重。资料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水土流失遥感观测面积为 

2 420 krn2,占总土地面积的23.5%。可见治理水土流失,改 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任务还很艰巨和繁重。 

3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3.1解决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解决洪涝灾害重点是保证防汛安全。锦州市的防汛重 

点是较大河流的防洪安全,境内的大小凌河、绕阳河为防 汛重中之重。大凌河中游锦外I与朝阳交界处已建成白石水 

库大型水库工程,拦截了大凌河70%以上流域面积洪水, 

且水库工程标准较高,加之合理科学预测与西河洪水错峰 调度,配之堤防标准相应的提高,大凌河锦州段及下游百 年一遇洪水防洪安全有保障。 

绕阳河锦州段及下游堤防刚刚完成加高加固整治,防 

洪标准提高及黑山段郑家苇塘的调节,可以抗御50年一 遇标准洪水。 小凌河穿越锦州城区,历来为锦州防汛之重点,近年 

右岸河堤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锦凌水库(总库容8.3亿 

,兴利库容5.3亿m,,调洪库容2.7亿m3)正在施工建设 

中,工程完工通过其拦蓄调节后使锦州城市防洪标准由3o 

年一遇达到100年一遇,锦凌水库与其支流女儿河上游的 乌金塘水库科学错峰调度是保证小凌河锦外I城区抗御高 

标准洪水安全的关键。锦凌水库同时是控制洪水,并使之 资源化,提升城市供水能力的重要工程措施。 

另外区内中小河流均为山区性河流,涨落急剧,为了 

确保安全度汛:一是要提高中小型水库调节作用(汛前空 

库运行);二是要提高堤防标准;三是加强中小型水库水情 监测预警,确保水库不垮坝,从而保证不威胁下游安全。 

对于黑山、北镇重点产粮易涝区,要加大排水闸站设 施改造和养护,确保大涝时设施运行正常发挥最大排水作 

用,减少成涝面积和粮食损失。 3.2解决干旱缺水的应对措施 锦州市地处辽西,十年九旱,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及 生态问题最大。应对干旱缺水的对策一是加强抗旱设施建 

设,完善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建设节水型农业产业和推广 节水技术;要逐渐依据财力所能,为发展喷灌、滴灌技术创 

造条件;工业生产上要逐步实现生产工艺、生产环节循环 

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广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水意 

识,要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调节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合理 节约用水。三是加快锦凌水库和引白济锦工程建设,彻底解 

决工业、生活用水来源与河道生态用水。四是把原来大小凌 

河扇(锦州供水主要地下水源)涵养水源重点保护,作为重 

要后备战略水源,为锦州长远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3.3水污染问题解决对策 监测成果显示锦州市河流水体污染已到非常严重程 

度。要确保河流地表水及渗入地下水体水质安全,一是要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锦州市小凌河污水处理一期 (巳投产)1o万t/d,二期于2015年投产后,可达到日处理 

20万t,保证城区全部污水得到处理。大凌河凌海市污水处 理工程2010年投产日处理凌海城区污水2万t,义县城区 

污水处理也在规划中。二是搞好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污 

水大户)治污能力建设,确保从生产源头上减少排污量。三 是加大中水回用,分质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 

逐渐减少大小凌河扇地下水开采量,抑制扇地海水入侵问 题。五是政府环保、水利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大水资源保护 

督察力度。要综合分析提出各河流水资源纳污承载能力。 确定排污红线,对高耗能、高污染大户要实现关停并转。 3.4解决水土流失的对策 解决水土流失的办法是强化水土保持。一是从水利自 

身管理做起,全面落实“监、查、管、处”,勇于查处违反水土 

保持法规的案件,有效遏制各种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提高 人们对《水土保持法》的认识和遵法守法意识;二是注重治 

理规模,以小流域典型示范为龙头,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的道路,把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与发展水土保持产业促经济 

发展结合起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因 

地制宜,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大小凌 河、绕阳河大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四是把小区域水土 综合治理与宜林荒山建设、植树造林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殿武.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0—08-13 

・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