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5年0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7)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 (8)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5)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24)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7)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3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2)第八节市域产业布局引导 (3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空间布局 (38)第二节居住用地 (39)I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8)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63)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75)第十节环境保护 (80)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85)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9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93)第五章规划实施 (95)第六章附则 (98)附表1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99)附表2 呼和浩特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100)附表3 呼和浩特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 附表4 呼和浩特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附表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101)附表6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量汇总表 (102)附表7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表 (103)附表8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2009年) (103)II附表9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104)附表10 中心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105)附表11 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指标一览表 (107)附表12 中心城区规划干路一览表 (107)附表13 中心城区规划立交桥用地一览表 (114)附表14 中心城区规划广场一览表 (114)附表15 中心城区停车场配建标准一览表 (116)附表16 规划车辆基地一览表 (117)附表17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117)附件18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19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换乘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货物流通中心一览表 (119)附表21 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119)附表22 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120)附表23 中心城区地下水厂规划一览表 (120)附表24 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5 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6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容量一览表 (122)附表27 呼和浩特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2)III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呼和浩特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修编,充分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延续性,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坚持本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等上位规划;3、《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城市群规划(2010-2020年)》等区域发1展战略;4、建设部关于“同意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文件;5、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规划远景展望本世纪中叶。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呼和浩特市域行政区,包括中心城区、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根据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拓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规划将市辖区(面积为2100.7平方公里)及其周边隶属呼和浩特的哈素海保护区核心区及周边部分区域(面积约为54平方公里)和拟纳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如意南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作为城市规划区(见图集08)。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2176.7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北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南边界为界;东以绕城高速为界;南以绕城高速为界;西以土默特左旗行政边界为界。
至2020年,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0平方公里以内。
2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都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服务内蒙古、融入环渤海、沟通东西部、开放北大门。
1、服务于内蒙古就是以呼和浩特的资源环境和文化为基础,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为自治区各盟市尤其是呼包鄂核心地区及周边地区做好服务,提高首府经济的首位度。
2、融入环渤海就是要充分利用毗邻环渤海的区位优势,抓住国家推进环渤海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环渤海尤其是京津地区的人才、技术、市场条件,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以提升自身实力。
3、沟通东西部就是要发挥呼和浩特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作用,通过自身的优化发展,消化吸收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和要素转移,并积极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整合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枢纽节点。
34、开放北大门就是要从国家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沿边发展的视角出发,面向北方的蒙俄。
从长远看,呼和浩特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沿边城市,与蒙俄有着传统的地缘联系。
随着蒙俄与我国经济交流的密切,呼和浩特也要发挥好对外门户的作用。
(见图集01)第2.1.2条发展策略1、社会发展目标与策略推进城市化战略,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健全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2、人口发展目标与策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人口吸纳能力建设,注重高素质的人才引进,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引导人口向重点发展区域就业和生活,促进人口适度聚集和合理分布;探索建立人口评估机制,构建经济社会政策及重大建设项目与人口发展政策之间的衔接协调机制,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合力。
43、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走多元化、综合化之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益;保持第一产业的适度规模,发展精品农业。
完善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巩固优势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推动传统服务业体系向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过渡,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4、文化发展目标与策略充分挖掘呼和浩特市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保护自然山水景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本底,塑造山清、水秀、城美的城市空间形象。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现代文化。
增加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策略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
调整市域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适度集中,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基地;节约资源,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保护执法的监督检查,完善执法程序。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
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
调整能源结构,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
6、资源利用策略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区域统一管理,建立一体化的资源利用和调控系统;发展节水产业,提倡一水多用和污水处理回用。
(见附表1)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第2.2.1条城市性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2.2.2条城市职能1、金融商贸中心6呼和浩特要承担起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需加强城市的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服务中心。
2、教育科研中心呼和浩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众多,科技人员占自治区科技人员总数比例高,是呼包鄂城市群的教育科研中心。
3、交通物流枢纽完善的铁路、公路网络使呼和浩特成为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承东启西,承接京津冀辐射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4、生态宜居城市呼和浩特拥有山林、河流、湿地等优良生态资源,有条件建成“山水相依、集约循环、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
5、旅游服务基地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草原风情旅游产业的逐渐发展,必将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第三节城市规模第2.3.1条人口规模2020年,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人口258万人。
7第2.3.2条用地规模2020年,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见附表8、9)(见图集09、10)第2.3.3条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划定绕城高速路、京包高速公路及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作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各项建设不应超出空间增长边界。
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536平方公里。
其他旗县、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见图集10)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协调第3.1.1条呼和浩特与蒙、俄的协调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俄罗斯毗邻,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应进一步推动中、蒙、俄沿线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旅游、人文和环保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边境贸易、文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