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06月第36卷第06期
Hubei Journal ofTCM JUN.2014.Vot.36.No.06
姜黄素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董育强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皮肤科,湖北荆州434007)
关键词:姜黄素;银屑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11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14)06—0077一o2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红斑鳞屑类疾病,又称“不死癌症”,其 发病原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有段,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主要以 促进角化正常、止痒、调节免疫等为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 经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从中药姜黄中提 取的姜黄素。近年来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 主要以姜黄素治疗银屑病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实验研究 高尚璞…对培养好的小鼠角质形成细胞291中分别加入 5umol/L、10umol/L、15umol/L、20umol/L、25umol/L的姜黄索,并 设有空白组,观察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291增殖的影响,结果发 现在3h组和6h组中,不同姜黄素浓度(由低到高)的抑制率逐 77~ 渐增高,不同时间组中各浓度之间抑制率差异性显著(P<0.
O5),不同时间组中相同姜黄素浓度下6h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
3h组,差异性显著(P<0.05)。将培养好的小鼠角质形成细胞
291随机分为姜黄素组、TNF—a组、姜黄素+TNF—a组和空白
组,观察TNF—a和姜黄索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291增值的影
响,结果发现姜黄素组细胞形态变化最明显,其单个视野死亡细
胞数较其他3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TNF—a
组NF—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c0.05);姜黄素组IkBa蛋白的
表达显著升高,NF—k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本实验
表明姜黄索是通过抑制NF—kB表达,增加IKBs表达,以此来抑
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10]
[12]
[13]
[14]
【15】
[16】
李建中。辛涛.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Ⅱ)一氨基酸成分的定量分 析[J].西北药学杂志,1988.3(2):17. 金晓辉.沙苑子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D]。陕西:陕西 师范大学,2008: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编.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3)[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22. 孙利兵,壬尉平,顾振纶,等.沙苑子黄酮对CCl4致小鼠慢性肝纤 维化的保护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90— 93. 顾振纶.侯燕,冯一中.等.沙苑子总黄酮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 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 (1):88—93. 黄崇刚。李恒华,梅小利.等.沙苑子补肾固精的作用研究【J].中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3—126. 王莉。刘静,杨建雄.脱脂沙苑子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 [17] [18] [19] [2O] 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6(4):1672-4291.
张清安。范学辉,张志琪.沙苑子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955-958.
刘春宇。顾振纶,杜崇民.沙苑子黄酮对1-1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
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2007,29(11):1690一
l692.
韦翠萍。邱秀芹。顾振纶.沙苑子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CF一7增
殖抑制、诱导凋亡及上调p53表达、下调NF—KB、c—Mye表达作
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30(I1):1556—1563.
邓晓迎。姚丽梅,谢小霞,等.沙苑子提取物对小鼠血糖影响的研
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22.
[21] 王萍,沈玉华,谢安建.沙苑子提取液对不同体系中草酸钙晶体生
长影响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0,9.6(6):1089—1094.
f收稿日期:2013—12一11编辑:任婕)
78一
于春水等担 用DMEM培养基培养HaCaT细胞,达到试验要求
后,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lOumoVL姜黄索组、20umo ̄L姜黄 素组、30umo ̄L姜黄素组;对照组仅用DMEM培养,其余3组分 别对应加入10umo ̄L、20umo ̄L、30umo ̄L姜黄素,观察HacaT 细胞PGF10mRNA和PGFIO蛋白的灰度变化,结果发现姜黄素 可以减少PGFIOmRNA的转录和PGFIO蛋白的翻译表达,同时 姜黄素浓度与PGFIOmRNA的转录和PGF10蛋白的翻译表达呈 负相关。PGF10mRNA和PGF10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 达 J,而姜黄素可以抑制PGF10mRNA的转录,减少PGFIO蛋白 翻译,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2临床研究 张颖鹏等l4 选择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30例予5O克姜黄煎 水口服,每次10omL,每天2次,治疗周期2个月。结果治疗前皮 损组织的NF—KBmRNA为(0.792±0.11),治疗后皮损组织的 NF—KBmRNA为(0.402±0.08),治疗后NF—KBmRNA表达明 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性显著(P<0.o5);治疗前PASI评分为 (25.8±7.9),治疗后PASI评分为(14.2±4.3),治疗后PASI评 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性显著(P<0.o5);治疗过程中有2例 患者出现轻度瘙痒,均可耐受,发生率为6.67%。 张勇等 选择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各3O例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同时选择28例健康者作为外周血检测对照。结果发现,寻 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正常健康人无显著 差异(P>O.05),而CD8+T、CD25+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 常健康人,差异性显著(P<0.05);姜黄治疗后CD8+T、CD25+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姜 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黛治疗组,两组相比无显著 湖北中医杂志20l4年o6月第36第0§ 差异(P>0.O5);治疗后姜黄治疗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青黛组, 差异性显著(P<0.05)。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是银屑病发病的
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与CD8+T和CD25+T淋巴细胞升高具有
重要关系,而姜黄素可以降低T细胞的活化,从而使病情得到缓
解。
3结语
目前已经明确姜黄素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其治疗机理已
经从多个方面得到证实,但目前每个独立试验研究大多从单一
的机理出发进行研究,从而很难确定哪些是姜黄素治疗银屑病
的最主要机理;同时,目前的l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内服姜黄素方
面,外用姜黄素是否有效,机理如何,是以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高尚璞.姜黄素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xB及其抑制因子
IKBa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o6):419—422。
[2] 于春水,林茂.姜黄索对HaCaT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lO影
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O1(o4):2o4—2o6.
[3]郗彦萍,于香水,谭升顺,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mRNA在寻常
型银屑病病皮损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
(11):67l一674.
[4] 张颖鹏,刘志刚,任诗峰,等.姜黄素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
NF—kappaB活化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2,47(11):994—996。
[5] 张勇.肖君刚,陈慧.姜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l 床疗效及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o4
(01):10—11.
(收稿日期:20l3—12一l6编辑:任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