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论语一百句
大意:孔子说:弟子在家 要孝敬父母,出外要善待 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 诚实,要广泛地爱众人, 而亲近其中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再去 学习文献知识。
19、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 其疾之忧。‛ 大意: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 子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 的疾病担忧。‛
20、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大意: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说能赡养父 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 养,如果对父母不敬,赡养父母和 饲养狗和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2、亲有过谏使更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 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几:轻微,婉转。 2、劳:忧愁。 大意: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 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很委婉 地劝止。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 不听从,还是应该恭恭敬敬,并不 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23、父母之年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1、知:常记在心里。 大意: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 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 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 老而忧虑。‛
其中的人生道理。
目 录 1、志于道 11、不义而富贵如浮云 2、任重而道远 12、杀身成仁 3、修己安民 13、当仁不让 4、义以为上 14、忧道不忧贫 5、见义勇为 15、松柏后凋 6、见利思义 16、青史留名 7、逐利多怨 17、孝悌之本 8、取之有道 18、入孝出悌 9、匹夫不可夺志19、父母唯其疾之忧 10、贫困不改其乐20、不敬,何以别乎
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8、取之有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大意: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 要的,但不是凭借正道得到的,就不去 接受它;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是 通过正道摆脱贫贱,就不去摆脱它。"
9、匹夫不可夺志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意:子贡问说:‚有没有一个字 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 ‚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的, 不要加给别人。‛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 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意:有人说:‚用恩德来报达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那又怎样报达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 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达恩德。‛ 怎样对待人间恩怨,是个大问题。冤冤相报 何时了?许多烦恼、冲突以至悲剧皆来自于此, 于是有人主张‚以德报怨‛。孔子反对冤冤相报, 也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就是依道 德原则对待,不因有怨恨而改变。
21、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 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1、色难:色,脸色。难在侍奉父母 时要和颜悦色。 2、服:从事,担任。 3、先生:指父兄。 4、馔:食用。
大意: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 说:‚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 色。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 酒饭给父兄吃。这样就可以算 是孝了吗?‛
15、松柏后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 大意:孔子说:‚到了严寒冬 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寒冬季节,万木凋零,而松柏 却不畏严寒,依然傲然挺立。在中 国历代的诗文中,有大量歌颂松柏 品格的文字,都反映着中国人的人 格追求。
16、青史留名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焉。‛ 大意: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 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三、忠恕
2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 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贯:贯穿,贯通。 2、忠恕:尽自己的心去待人叫做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叫做恕。
孔子对曾参说:‚我讲 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 通起来的。‛曾子说: ‚是。‛孔子出屋之后,同 学问曾子:‚这是什么意 思?‛曾子说:‚先生的道, 就是忠恕罢了。‛
3、修己安民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 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大意: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 ‚修养自己,使自己能够恭敬。‛子路问: ‚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 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 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 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恐怕 尧舜也难以做到呢?‛
28、不念旧恶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 大意:孔子说:‚伯夷、叔齐不 记人家过去的恶,因此别人对他 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六下《儿童论语一百句》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0、知、仁、勇 31、勇而无义为乱
四、信、勇、智、直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 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义義,繁体字羊、我结构,我, 至尊。羊,大祭 指我获得了无敌天下的至尊的地 位,多亏有神明暗中相助,没有 神灵的干涉,我不能胜利也。代 表:侥幸成功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 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 下通行之路。
4、义以为上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大意:孔子说:‚君子把义放在第 一位。‛ 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 生活,一方面是精神生活。在中国传统 思想中,‚义‛表示精神生活方面的要 求。义以为上就是要把精神生活方面的 要求放在第一位。
12、杀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意:孔子说:"志士仁人,没 有为求活命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
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3、当仁不让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大意:孔子说:"面临实行仁
德的事,就是对老师也不谦让。"
14、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大意:孔子说:‚君子只担心 道不能明、不能施行,不担心贫穷。
6、见利思义 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 可以为成人矣。"
大意: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 孔子说:"见到财利能想到义的要求, 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 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 是完人了。"
7、逐利多怨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大意:孔子说:"事事都依据个人利
大意: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 是不可以的。大车小车,没有了连 接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还怎么能 走呢。‛
连接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是车 子的关键零件,没有它,车子就不 成其为车子。孔子以此作比喻,说 明‚信‛对于人的重要。没有信, 人就不成其为人;人类社会就不成 其为社会。所以,信是做人的根本 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基 础。
11、不义而富贵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大意: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对于贫困的生活,一般人无法忍受,而颜回 却能"不改其乐";孔子也说,哪怕清贫的生 活,也"乐在其中"。那么,为什么孔子、颜 回能做到这一点呢?他的乐是乐在哪里呢? 我们自己又是以什么为乐的呢?
儿童论语一百句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 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 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
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
儿童论语一百句
针对儿童的理解水平和接受 能力,整理摘录《论语》中最有 代表性的100句话进行解读,讲述
30、知、仁、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大意: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迷
惑,有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
不畏惧。‛‚知‛通‚智‛
31、勇而无义为乱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 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 勇而无义为盗。‛ 大意: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 说:‚君子把义放在首位,君子有勇无义就 将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段话告诉我们,勇敢 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为朋友两肋插刀;勇敢 要与道德、正义相联系,为了正义而无所畏 惧,是真正的勇敢;离开正确方向的‚勇 敢‛,会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
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又 喜欢犯上,这样的人是很少见 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的, 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努力 从根本上要求自己,根本树立 了,仁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 悌,应该就是人的根本吧。
18、入孝出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弟子、弟弟。 2、泛:广泛。 3、余力:指闲暇时间。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 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 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 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 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 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 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 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 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目
录
21、色难 22、亲有过谏使更 23、父母之年 2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8、不念旧恶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0、知、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