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4期
西峡沟浅层稠油油藏活性水压裂试验
党建锋 ,龚万兴,张宁县,潘国忠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鄯善838202)
摘要:西峡沟区块低温低压浅层稠油油藏因存在压裂液快速破胶困难、地质疏松支撑剂嵌入比较严
重、压后压裂液返排动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压裂增产面临诸多难题。针对上述难题进行了技术研究,
现场试验了低伤害的活性水压裂液,压裂工艺采用高前置液低砂比加砂压裂工艺技术。该技术应用
于西峡沟区块稠油油藏,增产效果显著,为该区块浅层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新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稠油油藏;压裂改造;活性水;水基压裂液;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04~57l6(2011)O4一OO58~O4
三塘湖盆地西峡沟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油面积 13.8kin。,石油地质储量1515×i0 t,技术可采储量
272.7×10 t,属于难动用储量。该油藏具有埋藏浅、中
低孔、低渗的特点,其地层原油油质较重、粘度大、流度
低、渗流困难,导致单井自然产能低甚至无产能,开发难
度大,不能实现经济开发。针对西峡沟稠油油藏地质特
征,优选压裂液体系,完善压裂配套工艺,开展了浅层稠
油油藏压裂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为西峡沟
浅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1油藏主要特征
西峡沟稠油油藏储层埋藏浅(490--900m),储层以 细粉粒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成分主要为火山碎
屑岩,一般在47 左右,其次是石英、长石,石英平均含
量27.9 ,长石平均为22.65 。储层物性总体较差,
以中低孔低渗为主,平均孔隙度15.38 ,平均渗透率
3.95 x i0 m2。平均渗透率级差37.7,变异系数
2.89,突进系数5.63,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地面原油具有中等密度(O.8918~O.9236-g/cm。)、
中等粘度[(50℃)156~268mPa・S]、中凝固点
(10.0"C)、高非烃含量(16.1 )、中含蜡量(7.74%)的
特点,属普通稠油。依据马201井的水样分析结果,油
藏地层水的总矿化度3027mg/I ,水型为NaHC03型,
Cr-含量1502mg/L,pH值7.1。
西峡沟稠油油藏地层温度25℃~37℃,地温梯度
为2.33℃/lOOm,油藏平均压层力5.28MPa,压力系数
0.821,属于异常低温低压油藏。从区块试油及试采情
况分析,地层供液能力差,自然产能低,采用常规方式开 采油井自然产能低,需要寻求新的提高单井产量的途
径,以达到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目的。
2压裂施工主要难点及技术思路 2.1西峡沟区块稠油油藏压裂施工主要难点
(1)对压裂液[】]破胶性能要求高。该区块储层埋藏
浅(490~900m),储层温度在25℃~37℃,地温梯度
2.33℃/lOOm,属于特低温储层,因此要求压裂液既要
有良好的携砂性能,保证施工顺利;又要具有很好的破
胶性能,确保压后及时返排,保证压后效果。
(2)对压裂液返排要求高。西峡沟油藏平均地层压
力5.28MPa,压力系数0.821MPa/lOOm,属于低压地 层,压裂时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地层能量,确保压
裂液的快速返排。
(3)对裂缝导流能力要求高。该储层为构造~岩性
中低孔低渗油藏,油藏平均孔隙度15.38%,平均渗透
率3.95×10 m2。要求压裂裂缝具有很好的导流能
力,确保压后蒸汽吞吐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确保流体
的流动性能。
(4)油藏埋藏浅,压裂时缝高延伸可能较大,应对压 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控制裂缝在高度上的过度延伸。
(5)储层胶结疏松,压裂应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压
后出砂,保证压裂的有效性。
2.2西峡沟区块稠油油藏压裂改造技术思路
针对该区块油藏低温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储层
埋藏浅、岩石强度低、地应力一般的特征,制定出以下压
裂改造技术思路:
(1)优选压裂材料,实现压裂液低温快速破胶、高效
*收稿日期:2010-06—03 第一作者简介:党建锋(1979),男(汉族),河南商水人,工程师,现从事压裂技术研究及施工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2011年第4期 西部探矿工程 59
快速返排,最大限度降低对地层的伤害[2]。
(2)优化施工参数与裂缝规模,造宽短裂缝并尽可
能提高施工砂比,保证裂缝的高导流能力。
(3)优化施工管柱设计,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选择
j2『73、 89油管或油套环空注入,降低作业成本。
3压裂材料优选
3.1压裂液体系的优选
根据区块储层特征,贯彻低成本、低伤害压裂液技
术思路,压裂液试验采用活性水。在国内已用活性水压
裂液[3]进行了多次煤层气井、注水井与开发井的压裂改
造试验,其施工排量大,用液量大,加砂量相对较少,摩
阻较大,滤失大,但对地层的伤害小。针对活性水压裂
液的特点,重点对其降阻、返排性能进行调整,并认为在
温度较低(小于3O℃)及压裂工艺要求裂缝较短的情况
下,推荐使用活性水压裂液。活性水压裂液配方:洁净 水+1 粘土稳定剂+0.25 助排剂。活性水压裂液基
本性能(170s一1):基液粘度1.0mPa・S,流性指数1, 表面张力25.4mN/m,界面张力2.34mN/m,接触角
32.6。,稠度系数2.57Pa・S。
3.2支撑剂的优选
压裂支撑剂的选择必须基于油藏的就地应力、开采
时的井底流动压力,以及与地层的适应性;同时,选择的
支撑剂应能满足于油藏所要求的最优化的导流能力及
应考虑高含砂比作业时便于压裂液输送。
支撑剂选择依据:Pc一20MPa(区块800m储层上
覆岩力压力)
有效闭合压力P 一20—5—15MPa(生产流压
5M[E)a) 如图1所示,在20MPa闭合压力及铺置浓度为 5.0kg/m2的情况下,宜兴、攀枝花、阳泉陶粒和兰州石
英砂能提供的导流能力为138.7 m2・cm、 124.59 ̄m2・cm、158.O m2・cm和59.5 m cm。低
密度陶粒、石英砂均可满足要求,考虑到低成本压裂,可 采用石英砂做支撑剂。
闭合压力(^lPa)
图1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结果
为了获得更高的导流能力,选择大粒径支撑剂尾
追,在相同闭合压力下,导流能力提高1倍左右。控制
放喷压差:避免大量出砂。对于孔渗性好、底层胶结疏 松的储层可以尾追大粒径石英砂提高缝口近井地带导
流能力。若考虑压后吞吐等措施使生产压差变大,可尾
追树脂涂覆砂防止地层吐砂。
4配套压裂工艺技术 4.1裂缝规模的优化
根据前期储层物性分析,选取合理储层参数对裂缝
进行模拟计算。 k --0.5~1.0md 一15.O h===15m Po一
0.9MPa/100m
从计算结果来看,随着裂缝半径的增大,加砂量增 幅越大,而增产量增幅减小,综合考虑缝长半径优化在
50 ̄60m,单井加砂量20 ̄40m。。 4.2压裂管柱选择
西峡沟区块前期未进行压裂措施改造,最大破裂压
力梯度按照0.026MPa/m估算,施工井底最高压力
20MPa,按照施工排量为5.5m3/min计算,不同注入管
柱条件下,施工井口最高压力为32MPa。而油层套管 60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4期
采用 177.8mm、钢级N80时抗内压为49.9MPa,套管 钢级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0 l0 2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0 ].00 裂缝、 长(【n)
图2西峡沟区块裂缝规模优化
依据吐哈油田压裂实施经验和实测结果:采用 73
油管注入时,当泵入压裂液的排量分别为3.5~
5.5m。/min时,摩阻系数分别为0.7~1.1MPa/100m。
采用 177.8+ 89油套环空注时,当泵人压裂液的排
量分别为3.5~5.5m3/min时,摩阻系数分别为0.4~ 0.7MPa/100m。在不同泵注方式与排量条件下,计算
施工井口压力为15 ̄32MPa,井口可选择KQ60/65型
压裂井口,井口压力均在设备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 因此,根据储层埋藏浅的特点,可选择 73、 89
油管或油套环空注入,具体情况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1)目前试验区内已完井身结构为177.8ram套
管; 注人方式:73mm油管注入。
(2)开发钻井方案后期完井采用139.7mm套管;
注入方式:73mm生产油管环空注入+生产压裂一
体化井口。
4.3施工排量优化 西峡沟油藏埋藏浅,压裂时裂缝高度延伸可能较
大,因此设计中应优化施工排量,控制裂缝高度上的延
伸,确保裂缝具有一定的长度。马201井压裂层段
19m,表1、表2数据表明排量的优化有效的控制了裂缝
高度的延伸。
因此,综合考虑低成本压裂思路及储层压裂控制缝 高要求,施工排量优化在2.0~5.0m。/min。
4.4地面平均砂比优化
由于西峡沟油藏储层埋深浅,支撑剂潜入相对严
重,设计在保证施工成功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施工最 高砂比和平均砂比 。在加砂方式上,采取以5 砂比
起步,5 ~10 砂比递增的台阶式加砂方式,使在地层
形成的砂面呈楔形铺置,最高砂比达到4O 以上,平均 砂比达到2O%以上。
表1马201缝高的控制参数表
4.5前置液百分数的确定
区块储层埋藏浅,胶结较疏松,分析前期施工参数,
为保证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前置液百分比控制在 5O%以上,见表3。 m一一